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咽喉疾病中以慢性咽炎发病率最高,目前临床多见治以清热解毒、养阴利咽之法,但收效甚微且不能持久。笔者尝试使用经方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满意。故报道运用经方治疗外邪内传少阴、寒邪深伏少阴、浮邪敛入肺经等证型慢性咽炎的3个典型病例,总结经方在慢性咽炎治疗中的运用,走出"咽喉诸病皆属于火"的误区,跳出清热解毒、养阴利咽的窠臼,寻找针对不同证型治疗慢性咽炎的新思路,即注重宣肺散邪与温阳利咽。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2.2 里证(腑证) 太阳经病不愈,病邪随太阳之经而侵入太阳之腑,就成为里证.由于病邪有传入气分和血分的不同,因此里证又有蓄水证和蓄血证之分.  相似文献   

3.
慢性咽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病邪性质的特异性,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缠绵难愈.笔者认为,本病与肺、胃、脾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乃外感寒邪,郁久化热,痰湿胶结咽喉部不得外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同病异证H22肝癌小鼠脾脏细胞周期通路基因转录的特征.方法 运用小鼠计量化四诊及辨证方法及Affymetrix GeneChip Mouse Exon 1.0 Array等技术,从接种H22肝癌昆明种小鼠出瘤早期筛选邪毒壅盛证、气虚证小鼠,检测其脾脏细胞周期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邪毒壅盛证和气虚证小鼠脾脏细胞周期通路相关基因一致发生了明显的上调,其中,邪毒壅盛证上调更明显.结论 肿瘤发生后,小鼠脾脏细胞周期通路总体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细胞增殖加速,邪毒壅盛证、气虚证等同病异证小鼠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规范化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证候长期不能规范的根本原因是规范的基础不一致 ,邪正斗争贯穿于一切疾病过程中 ,正虚邪实是疾病和证候的本质。用脏腑定病位 ,审察邪正斗争态势 ,确定病性、病势 ;以病统证 ,以症定证 ,这是规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症蓄水案     
李彦华 《光明中医》2006,21(9):40-40
蓄水证病机为太阳经邪不解内传膀胱.主证:脉浮、恶风发热,消渴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此证经过现代医学的输液治疗,使病机和主证有所变化,治法需随证应变.  相似文献   

7.
温病营血分证是温病极期、后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络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前人认识及今人实践,从络病理论源流概况、络病与病络关系以及病络与温病营血分证的关系,阐发古蕴,融会新知.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以病络概念为立足点,对营血分证与病络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病络是温病营血分证的主要病理基础,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温病湿热犯肺的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包括湿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疠气,尚有部分温毒病邪,本文所论限于湿热病邪和暑湿病邪。湿热之邪由表人里多侵于中焦脾胃,故中焦脾胃证候多且繁杂,为众多医家所重视。然温邪始上焦,终下焦,在感邪之初,亦可有肺脏受邪者,为多数医家所忽略。纵观诸多温病研究文献,对于湿热诸邪犯肺则很少提及,此类证治的研究报道亦较少。从现代医学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研究来看,外感湿邪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有直接关系,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多见有湿证表现。  相似文献   

9.
湿热证"正盛邪实"病机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热证是中医病邪辨证中的证名之一."湿热"既属于外感六淫病邪,又具有内生五邪的特性.湿热证的病机比较复杂."湿"与"热"两者性质相反,"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热"属阳邪,易伤阴动火.通过对病毒性肝炎、肾炎、胃炎湿热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这些疾病中湿热证的共同特征,认为湿热证可能概括了一些感染性疾病在特定病理阶段所表现出的免疫学特征,即湿热证处于以较强的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的"正盛邪实"、"邪正抗争剧烈"的病理状态.湿热证的炎性反应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致病因子的侵入直接引起炎症反应和机体免疫功能亢进造成的自身组织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先病后证,判明邪正消长态势是辨证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虚邪实是病证的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位、病性、病因及邪正交争的态势。正气的虚损 ,不外阴 (精 )虚、阳 (气 )虚、(宗 )气虚、血虚、津液虚 ;邪气的类别 ,不外寒型、热型、风型、湿型、郁型。在新的病证结合体系中 ,强调辨病在先 ,辨证在后 ,即先用理化方法检测微观指标 ,确定病名 ;再审病程 ,定邪正 ,以脏腑定病位 ,审邪正斗争的态势 ,确定证型。这种辨病辨证模式有利于揭示证的本质 ,建立证的微观辨证体系 ,寻找治疗疾病的有效方药先病后证,判明邪正消长态势是辨证的关键@查  相似文献   

11.
和解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调和,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临床上根据病邪性质和病位,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情况,又将其分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不同治法.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证;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证、或肝脾失调证;调和肠胃适用于胃肠不和,或上热下寒证.本法应用范围颇广,笔者将其用于皮肤病的辨证治疗,常有意外之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变证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病位、病性争议颇多,但大多认为是太阳之邪,随经入腑,以致热与水互结于膀胱所致的太阳腑(膀胱)证.太阳之邪如何循经入腑?又如何使热与水互结于膀胱?很难理解,且<伤寒论>中并无"膀胱蓄水"一说.因此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可进一步揭示<伤寒论>太阳蓄水证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查各家医案记载,结合临证体会,分析儿童周期性发热的中医证治。认为阴阳失调、伏邪病机、瘀血病机是其基本病机,常见证包括营卫不和证、邪犯少阳证、邪伏膜原证、阴虚伏热证、瘀血发热证,可分别予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达原饮、秦艽鳖甲散、血府逐瘀汤等方治之。  相似文献   

14.
清代医家叶天士一生勤于临证,在其临证医案中对外感病邪致病颇详,其中关于燥邪所致病症的案例亦不少见。为了从一般燥证的医案中寻找推衍在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下所致西北燥证的病机,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原文及其研究文章,根据燥邪及相关病因导致燥证的状况,从正化燥邪致病,兼化从化燥邪致病,热劫阴液、血液枯燥、阴亏津伤生燥致病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讨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主要病因病机和基本证候,认为热毒炽盛、败血阻滞、脏腑虚损、阴阳逆乱贯穿于发病的始终;毒热、瘀血和急性虚证为其基本证候.作者就临床常见证型 (热毒炽盛、阳明腑实、湿热蕴结、败血阻滞、邪陷心包、气血两虚、邪盛亡阳、邪盛亡阴 )及其辨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之针刺期门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运用针灸的有31条,其中针刺期门法颇具特色.纵证、横证、妇人热入血室证、阴明病热入血室证、太少并病误汗后谵语证等五证,病机皆源于肝经之实,仲景均以刺期门之法,以泄其实邪.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治则.本文对<伤寒论>刺期门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小薇  贾力 《北京中医药》2005,24(3):188-188
1 剖析病因,重在辨证 赤炎疮西医称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该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较难治愈.袁兆庄教授究其病原因,认为是心火炽盛,复感风热之邪,蕴结肌肤.在证候变化多端之中,脏腑气血失调是其内因,外邪致病是条件,病之初常为风热之邪,侵犯肌肤,证属风热犯肤;进而热毒入营,蕴于血络,而见热毒炽盛之证;后期热毒伤阴,肌肤失养可见热盛伤阴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雾霾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分型进行了阐述。认为:雾属外感湿邪范畴;雾霾的病邪特征为湿毒;袪邪为治疗总则。临证可按以下四个证型来辨治:邪犯肺卫,湿重于毒;邪犯肺卫,湿毒并重;邪犯肺卫,毒重于湿;肺失宣降,湿毒并重。  相似文献   

19.
张东涛  龚少愚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92-1092,1100
火邪有外感与内生之分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病机为“阳微阴弦”,病性为本虚标实.笔者临证中发现有不少火邪致胸痹者.因此提出在辨证论治前提下着重从火邪入手治疗以收良效.  相似文献   

20.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一、概说1.病名:李(文彡)云:“疟者、虐也。寒热侵入,暴虐至甚,故名。”2.病因病机:夏秋之交,疟邪侵入。伏于半表半里,出入于营卫之间,邪正交争而成。3.主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先寒后热,汗出而解。4.治则:和解达邪为主,兼以清、温、下、吐、汗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