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拔针后最佳压迫止血的时间.方法 将600例采用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拔针后压迫止血3~4min;观察组拔针后压迫止血5~6min.结果 观察组皮下出血、瘀血发生率为6.0%(18/300),低于对照组的21.3%(6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拔针后最佳压迫止血时间为5~6min,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时间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实验组(n=20),对照组按压时间为3 min,观察组按压时间为5 min,实验组按压时间为10 min,分析对比三组即刻出血率、瘀斑发生率、血肿发生率、舒适度与满意度。结果即刻出血率、瘀斑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与对照组(P<0.05);舒适度与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观察组(P>0.05)。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时间在10 min止血效果最好,其可有效降低即刻出血率、瘀斑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拔针后最佳压迫止血的时间.方法 将600例采用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拔针后压迫止血3~4min;观察组拔针后压迫止血5~6min.结果 观察组皮下出血、瘀血发生率为6.0%(18/300),低于对照组的21.3%(6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拔针后最佳压迫止血时间为5~6min,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行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拔针后按压时间、疼痛程度以及穿刺点感染、内瘘狭窄、内瘘闭塞、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穿刺1个月后,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6%高于对照组82.2%,穿刺点渗血率4.4%低于对照组的40.0%,拔针后按压时间(8.24±1.12)min短于对照组的(14.62±1.7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无痛占比22.22%、轻度疼痛占比64.44%均高于对照组的2.22%、17.78%,中度疼痛占比11.11%、重度疼痛占比2.22%均低于对照组的64.44%、1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12个月后,实验组穿刺点感染、内瘘狭窄、内瘘闭塞、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4.44%、4.44%、2.22%、2.22%,均低于对照组的17.78%、17.78%、15.56%、1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能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降低穿刺疼痛程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采血后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120例小儿采血后分两组,对照组股静脉拔针后按压止血,观察组桡动脉拔针后按压止血,观察止血效果和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结果观察桡动脉拔针后按压2min,针眼止血,无出现皮肤淤斑,对照组15例未止血,9例出现皮肤淤斑,两组均未出现局部血肿。两组止血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采血,小儿易配合,有利于穿刺部位止血,防止出现皮肤淤斑和局部血肿。  相似文献   

6.
静脉抽血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厚荣  郑慧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83-1784
目的:探讨静脉抽血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抽血的3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按压时间≥5分钟;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1~3分钟。结果:按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5%;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1.97%,对照组分别为1分钟11.18%、3分钟3.29%。结论: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注射室2010年9月份随机抽取门诊输液两天或以上1个月~5岁婴幼儿8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0例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400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拔针后应用输液贴按压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患者394例次,随机分为实验A组(输液贴三指横压法)、实验B组(输液贴拇指直压法),观察输液贴不同指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再将静脉输液患者241例次,随机分为输液贴组(实验组)、传统棉签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制定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使用输液贴指压法按压止血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使用输液贴不同指压法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输液贴指压法与传统棉签按压法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液贴指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固定、不移位、止血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9.
李静雯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54-2356
目的探讨不同拔针、按压方法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行手背静脉穿刺静脉滴注3d以上的患者180例,按其手背静脉穿刺顺序进行编号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结束后将头皮针软管折叠后拔针并指压敷贴.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手持针柄拔针并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静脉滴注结束拔针后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时无疼痛比例(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22.22%),且其中重度疼痛百分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无回血比例(97.78%)、无出血比例(86.67%)、无淤血比例(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57.78%、55.56%、6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重度淤血百分率(0.00%、0.00%)、中重度出血比例(3.33%、2.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8.89%、2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并指压敷贴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静脉滴注后拔针按压方法,使患者静脉滴注更舒适、更安全、更顺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倪耀华 《中国药业》2013,22(9):53-54
目的观察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对血透患者内瘘针眼渗血的作用效果,探讨血透患者内瘘渗血的最佳止血方法。方法选择医院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内瘘渗血的患者100例,分成两组,A组50例(传统止血方法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明胶海绵按压止血),B组50例用改进后的微孔多聚糖止血球联合无菌纱布折叠按压5~10 min止血。结果 A组10 min内止血效果不明显,需要多次更换纱布,68.00%需30 min或更长时间才止住渗血,B组10 min止血效果显著者达72.00%。观察透析治疗中止血及血透结束后24 h内针眼止血及愈合情况,B组较A组止血又快效果又好,减少患者血液的损失,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结论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血透患者内瘘针眼渗血时可有效地止血、抗炎、并促进针眼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7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70例和对照组2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针,试验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对比观察2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情况。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瘀血面积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可明显缓解拔针后皮下瘀血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体检者按采血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和常规组(单棉签传统按压法),每组200例。观察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效果优于单棉签传统按压法,可显著降低采血后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静脉穿刺拔针后的0个月~5岁婴幼儿600例,分两组,对照组300例婴幼儿使用传统方法,即拔针后给予干棉枝局部按压穿刺点。实验组300例,静脉穿刺后拔针只用保留的3L输液贴,家长用大鱼际肌在穿刺点起固定按压作用,其余四指环绕起支持作用,就象家长整只手握着患儿穿刺的手或脚,进行大面积按压,按压时间同为4min。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手、足、头等部位的拔针,实验组都能有效降低患儿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囊式创口贴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拔针后加压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8年9月18~50岁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气囊创口贴压迫止血法、胶带卷纸压迫止血法、弹力绷带加纱布压迫止血法,每名透析患者均连续统计10次止血效果,共600例次,对比三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动静脉内瘘穿刺拔针后,观察组(气囊创口贴)止血效果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01)。结论:气囊式创口贴的局部压迫止血效果更显著,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舒适的护理,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拔针后3种不同按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取180例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及单指按压法,按压时间平均3~5min,按压力度中等,观察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结果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和单指按压法皮肤出血分别为1.7%(1/60)、3.3%(2/60)和10.0%(6/60),以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按压法皮下淤血分别为3.3%(2/60)、8.3%(5/60)和25.0%(15/60),以四指按压法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按压法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5%;三种按压法不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28.3%。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不同按压法对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患者发生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6.
张亦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13+116-113,116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结束拔针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对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0例,实验组采用献血者三指按压法,按压30-60S后上举肢体2~3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实验组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献血者三指按压法明显优于传统按压法,深受献血者的好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于素芬 《首都医药》2012,(12):22-23
目的 探讨标准拔针按压法和辅助病人按压拔针法对患者穿刺点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在我院门诊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拔针按压法,观察组采用辅助病人按压的拔针法,于第二天患者输液时对第一天穿刺点进行观察统计穿刺点出血、淤青、疼痛及患者心理反馈情况的差异.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输液后穿刺点的出血、淤青、疼痛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对拔针的恐惧心理.结论 采用辅助病人按压输液穿刺点可显著减少患者穿刺点的出血、淤青、疼痛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郭庆华 《家庭医药》2016,(7):197-198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拔针按压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以减轻患者治疗后皮肤造成的伤害和身体痛苦。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交换式按压(传统按压法),试验组采用非交换式按压(小鱼际肌直接按压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出血、淤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淤血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改良拔针按压法可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淤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拔针后止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0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抽血,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小纱块卷沿血管走向直接压迫穿刺点上,用4条长10~12 cm纸胶布横向粘贴固定,24 h后拆除;对照组进行桡动脉穿刺抽血后指导实习护生使用三指并排横向按压局部20 min.结果 与对照组止血效果比较,两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肿胀及皮下淤斑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小纱块卷用于桡动脉抽血拔针后压迫止血能有效保护了患者血管,减少局部出血、肿胀、淤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吴仲华 《安徽医药》2017,21(4):755-757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透病人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拔针按压时间,降低渗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