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嘌呤霉素(PAN)和地塞米松(DEX)干预后足细胞形态及nephrin mRNA表达变化,探讨DEX保护PAN诱导体外培养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PAN组和DEX组.对照组加入等体积RPMI-1640培养液培养;PAN组加入PAN(终浓度50 mg/L);DEX组同时加入PAN(终浓度50 mg/L)和DEX(终浓度1 mmol/L).培养8h、24 h和48 h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足细胞形态变化;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各组细胞胞体面积的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培养24h、48 h时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足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胞体较大,可见树枝样突起及细胞间形成相互连接;PAN诱导足细胞损伤8h、24 h和48 h时,足细胞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分别为对照组的75%、46%和27%(P<0.01),足细胞足突及细胞间连接消失.DEX组在干预8h、24 h和48 h时,足细胞胞体面积均明显大于PAN组(P<0.01),部分足细胞可见足突及细胞间连接.PAN组足细胞培养24 h和48 h时,nephr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1);DEX组干预后24h及48 h,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均较PAN组显著升高(P< 0.01).结论 DEX对PAN诱导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足细胞分子nephrin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丝裂霉素(MMC)联合塞来昔布对浅表性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浅表性膀胱癌T24细胞,分为MMC[0(对照组)、2、5、10、25、50μmol/L]组及其与塞来昔布(50μmol/L)混合组,每个浓度5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作用24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对照组、MMC(50μmol/L)组和混合[塞来昔布+MMC(50μmol/L)]组作用48h细胞中Bcl-2蛋白、作用24h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及作用96h内VEGF蛋白浓度。结果:MMC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塞来昔布能明显增强MMC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MMC组和塞来昔布+MMC组细胞中Bcl-2蛋白、VEGF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后2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塞来昔布+MMC组细胞中VEGF蛋白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协同增强MMC抑制T24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VEGFmRNA表达水平和抑制细胞分泌VEGF蛋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溴苯基姜黄素(GL63)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基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空白对照,下同)、1.25、2.5、5、10、20、40μmol/L]作用48 h对RBE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48 h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342染色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 h对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GL63组(1.25~40μmol/L)RB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趋势;其IC50为(8.46±1.3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GL63组(5、10、20μmol/L)RBE细胞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均显著降低(P<0.01);G0/G1期细胞占比均显著升高,S期细胞占比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细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并可见凋亡小体;细胞迁移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1),穿过基底膜的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细胞中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前体胱天蛋白酶9(Pro-caspase-9)、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裂解Caspase-9(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GL63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高糖诱导的正常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诱导组(高糖终浓度为30mmol/L)、甘露醇对照组(甘露醇浓度为24.5 mmol/L)、rh EPO对照组(rh EPO终浓度为20 U/m L)、不同浓度rh EPO干预组(高糖终浓度为30 mmol/L+rh EPO终浓度分别为5、10、20 U/m L)及Rho激酶抑制剂(Y27632)组(Y27632终浓度为30μmol/L+高糖终浓度为30 mmol/L),各组均刺激24 h。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HK-2细胞Rho A、ROCK1 m RNA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高糖诱导组Rho A及ROCK1m 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rh EPO干预组Rho A m RNA及ROCK1 m RNA的表达较高糖诱导组显著减少(P<0.05),高糖诱导组及不同浓度rh EPO干预组Rho A m RNA与ROCK1 m RNA表达呈正相关。rh EPO可明显促进HK-2细胞增殖(P<0.05),而高糖可诱导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加入不同浓度rh EPO或Y27632干预后,其凋亡明显受抑制(P<0.05),且在实验rh EPO浓度范围内,rh EPO促进增殖及抑制凋亡的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rh EPO可促进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增殖,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断Rho A/RO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注射用胸腺法新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0(空白对照)、25、50、100、200、400 mg/L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以0(空白对照)、50、100 mg/L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后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加,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5);50、100 mg/L的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48 h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100 mg/L的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48 h后A549细胞中Caspase-3表达增强、Bcl-2/Bax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注射用胸腺法新可通过激活Caspase-3、下调Bcl-2/Bax比例、抑制Akt信号通路来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和AG490 联用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 实验检测5、10、20、40、80 mg/L枸杞多糖及6.25、12.5、25、50、100 μmol/L的AG490 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 细胞24、48、72 h 后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IC50 值;根据IC50 值选择最佳的枸杞多糖和AG490 作用浓度;将试验分为对照组、枸杞多糖组、AG490 组、枸杞多糖+AG490组,CCK8 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Cleaved Caspase 3、JAK2、STAT3、p-STAT3 蛋白表达。结果 枸杞多糖和AG490 均能显著抑制人宫颈癌HeLa 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选择40 mg/L枸杞多糖和70 μmol/L AG490 进行后续研究;枸杞多糖组、AG490 组、枸杞多糖+AG490 组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 3 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JAK2、p-STAT3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枸杞多糖+AG490 组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 3 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枸杞多糖组和AG490 组,JAK2、p-STAT3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枸杞多糖组和AG490 组(P<0.01)。结论 枸杞多糖和AG490 均能抑制人宫颈癌HeLa 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二者联用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强于单独使用枸杞多糖和AG49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和γ- 分泌酶抑制剂GSI 联用对人脑胶质瘤SHG-44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CK8 实验检测25、50、100、200 mg/L 五味子乙素及2.5、5、10、20 μmol/L 的GSI 分别作用于人脑胶质瘤SHG-44 细胞24、48、72 h 后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IC50 值;根据IC50 值选择最佳的五味子乙素及GSI 的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五味子乙素组、GSI 组、五味子乙素+GSI 组,通过CCK8 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Cleaved caspase3、Notch1、Hes1 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及GSI 处理细胞24、48、72h 后均能显著降低人脑胶质瘤SHG-44 细胞的存活率,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选择60 mg/L 五味子乙素和10 μmol/L 的GSI 进行后续研究。五味子乙素组、GSI 组、五味子乙素+GSI 组细胞存活率及Notch1、Hes1 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五味子乙素+GSI 组细胞存活率及Notch1、Hes1 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五味子乙素组和GSI 组,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五味子乙素组和GSI 组(P<0.01)。结论 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和GSI 均能显著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 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而五味子乙素和GSI 联用对人脑胶质瘤SHG-44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大于单独使用五味子乙素和GSI,可能与其显著下调Notch1、Hes1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rf-2途径在咖啡酸苯乙酯(CAPE)抑制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贴壁法培养小鼠颅顶前骨细胞(MC3T3-E1),采用10μmol/L DEX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CAPE(0.05、0.25、1μmol/L)预处理细胞2h后加入地塞米松共孵育24h;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依据CCK-8检测结果确定药物浓度后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咖啡酸苯乙酯组(CAPE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咖啡酸苯乙酯+地塞米松组(CAPE+DEX组);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 途径相关蛋白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0μmol/L DEX作用下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损伤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DEX组内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而细胞内 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同时,Nrf-2途径相关蛋白 Nrf-2及HO-1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EX组相比,CAPE+DEX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Nrf-2途径相关蛋白 Nrf-2及HO-1表达明显增加(P<0.01);此外,CAPE+DEX组细胞内 ROS 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酶活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咖啡酸苯乙酯可以通过Nrf-2途径降低细胞内ROS水平进而减轻地塞米松诱导的氧化应激所致细胞损伤及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顺铂(DDP)抑制He 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顺铂0.02~75μmol·L-1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基因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转移抑制基因1(MTSS1)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DDP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可明显抑制He La细胞增殖(P<0.0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14和11.82μmol·L-1;DDP处理组He La细胞较对照组迁移能力下降(P<0.05);DDP使He La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DDP抑制He La细胞MTSS1的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r24 h=-0.965,P<0.01;r48 h=-0.953,P<0.01);p-ERK,p-AKT及胞内MTSS1蛋白表达水平均随DDP浓度增加显著下降(pERK:r24 h=-0.875,P<0.01;r48 h=-0.966,P<0.01;p-AKT:r24 h=-0.831,P<0.01;r48 h=-0.863,P<0.01;MTSS1:r24 h=-0.969,P<0.01;r48 h=-0.988,P<0.01)。结论 DDP可能通过下调MTSS1的表达水平并抑制ERK和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而抑制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叶酸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HUVEC按叶酸剂量不同分为叶酸缺乏组(FA-def)、FA-15、FA-50、FA-100、FA-200、FA-500 nmol/L组。正常HUVEC培养液中加入ox-LDL使其终浓度为120 mg/L,造成氧化损伤,并与7个不同叶酸浓度(0、15、60、150、225、300、375 nmol/L)共同作用24 h后,维持叶酸浓度不变更换无ox-LDL培养液继续作用72 h,并于24、48、72、96 h后收集氧化损伤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结果 不同浓度叶酸(0、15、50、100、200、500 nmol/L)对正常HUVEC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P>0.05);叶酸干预氧化损伤的HUVEC作用24和48h后,与ox-FA-def组相比,ox-FA-150、ox-FA-225、ox-FA-300、ox-FA-375 nmol/L组均可以促进细胞增殖(P<0.05);作用72和96 h,与ox-FA-def组相比,叶酸ox-FA-60、ox-FA-150、ox-FA-225、ox-FA-300、ox-FA-375 nmol/L组均可以促进细胞增殖(P<0.05)。结论 150、225、300和375 nmol/L叶酸干预较短时间(24或48 h)或60 nmol/L叶酸干预较长时间(72或96 h)均能降低ox-LDL对HUVEC的氧化损伤,且其作用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戊地昔布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MCF-7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霉素(0.25mg·L-1)组、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组及联用组(阿霉素0.25mg·L-1+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加入相应药物继续培养,检测培养24、48、72h(n=6)后各组人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检测戊地昔布25μmol·L-1时培养48h后各组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环氧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除戊地昔布25μmol·L-1培养24h外,阿霉素组、戊地昔布组及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阿霉素组和戊地昔布组比较,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戊地昔布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联用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戊地昔布组、阿霉素组及联用组PCNA、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仅戊地昔布组和联用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戊地昔布与阿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抑制人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从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门佳宝  潘雅琪  张克  郭留云 《中国医药》2013,8(9):1317-1319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HPDLFs并传代、免疫组化检测,取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将LPS及茶多酚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别于24、48、72 h检测HPDLFs增殖活力.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所培养细胞的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表现,阳性部位位于胞质,角蛋白染色呈阴性表现.各浓度LPS组在24、48、72 h的光密度(OD)值(4 mg/L LPS组:0.323±0.007、0.345±0.010、0.437±0.007;20 mg/L LPS组:0.270±0.004、0.283±0.009、0.367±0.007; 100 mg/L LPS组:0.175±0.006、0.187±0.006、0.248±0.005;500 mg/L LPS组:0.088±0.004、0.091±0.006、0.153±0.009)与同时段空白对照组(0.306±0.008、0.333±0.007、0.399±0.00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mg/L LPS组和各浓度茶多酚组在24、48、72 h的OD值(100 mg/L LPS组:0.216±0.010、0.260±0.010、0.352±0.012; 100 mg/L LPS组+0.125 g/L茶多酚组:0.300±0.010、0.408±0.013、0.490±0.014;100 mg/L LPS组+0.25 g/L茶多酚组:0.333±0.012、0.416±0.010、0.532±0.012;100 mg/L LPS组+0.5 g/L茶多酚组:0.390±0.012、0.485±0.011、0.642±0.013;100 mg/L LPS组+1 g/L茶多酚组:0.368±0.010、0.481±0.006、0.621±0.007)与同时段空白对照组(0.450±0.012、0.528±0.011、0.687±0.0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浓度茶多酚组在24、48、72 h的OD值均低于同时段100 mg/L LPS组(均P<0.05).结论 LPS抑制HPDLFs的增殖,茶多酚明显促进LPS诱导下HPDLFs的增殖,这提示茶多酚可应用于牙周炎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L-DOPA)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产生致炎因子的影响及黄芪多糖(ASP)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LPS(1、5、10ng/ml)和(或)L-DOPA(50、100、500μmol/L)及ASP(20μg/ml)+LPS(10ng/ml)+L-DOPA(50μmol/L)处理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于0、4、24、48h动态观察一氧化氮(NO)的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黄芪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LPS处理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当LPS浓度5ng/ml48h、10ng/ml24h、L-DOPA浓度为100μmol/L72h、500μmol/L24h以后、LPS+L-DOPA组各个时间点NO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LPS+L-DOPA组显著高于单独用LPS或L-DOPA处理组(P<0.05)。LPS5ng/ml24h、10ng/ml4h、L-DOPA500μmol/L72h、LPS+L-DOPA组各时间点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LPS+L-DOPA组显著高于单独用LPS或L-DOPA处理组(P<0.05),黄芪多糖处理组明显降低NO的含量和TNF-α的水平(P<0.05)。结论 LPS致炎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小剂量L-DOPA无致炎作用,但L-DOPA增强LPS的致炎作用,黄芪多糖通过抑制NO、TNF-α的释放发挥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吕霄  李甜甜  李伟 《中国药房》2013,(41):3861-3863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拮抗药类似物AM251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对照[1mg/(kg·d)AM251】组、模型组和AM25l干预[建模+1mg/(kg·d)AM251]组,每组10只。后2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血肌酐清除率(Ccr)、肾质量/体质量(KW/BW)、血清生化指标和肾组织中CBl和肾组织足细胞裂隙蛋白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并观察肾组织和足细胞病理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大鼠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AM251干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KW/BW、血清生化指标和肾组织中CBl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Ccr和足细胞中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M25l干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KW/BW明显降低(P〈0.05),Ccr和足细胞中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和足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和足细胞有明显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AM251干预组大鼠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均改善。结论:AM251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足细胞病变具有保护作用,部分机制可能与上调足细胞中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邱春娟  吕肖锋  赵晶 《中国医药》2013,8(9):1246-1248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另从门诊体检中心选择3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0.6 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3周;健康组不采取任何治疗.分别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丙二醛(MDA)、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较健康组血浆MDA[(5.8 ±2.1)、(5.6±2.3) μmol/L比(3.8±0.9) μmol/L]、AOPPs[(69.4±10.9)、(69.2±11.1) μmol/L比(22.6±2.9) μmol/L]、24 h UAER[(274±33),(270±46) mg/24 h比(12 ±4) mg/24 h]明显升高,SOD[(47±4)、(47±4)U/ml比(74±4) U/ml]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3周后MDA、AOPPs、SOD、24 h UAE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AOPPs、24h UAER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MDA为(2.7±1.9) μmol/L比(5.6±2.3) μmol/L,AOPPs为(61.7±12.6)μmol/L比(69.2±11.1) μmol/L],24 h UAER为(183±42) mg/24 h比(270±46) mg/24 h,SOD较治疗前[(52±4)U/ml比(47±4) U/ml]升高,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α硫辛酸能降低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黄利  李荣霏 《中南药学》2013,(10):729-73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probucol,PRB)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at mesangial cells,RMCs)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①将RM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1)、高糖组(葡萄糖30.0mmol·L^-1)、高糖+不同浓度PRB纽(葡萄糖30.0mmol·L^-1+10、20、50μmol·L^-1PRB),MTT法检测培养24、48、72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24h后TGF-β1分泌量。②将RM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1)、渗透浓度对照组(5.5mmol·L^-1葡萄糖+24.5mmol·L^-1甘露醇)、高糖组(葡萄糖30.0mmol·L^-1)、高糖+20μmol·L^-1PRB组,ELISA法检测培养12、24、48、72h后TGF-β1分泌量。结果①培养24h后,高糖刺激RMCs增殖,PRB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MCs的增殖(P〈0.05)。②高糖刺激24h后,TGF-β1分泌量增多,PRB能抑制高糖诱导的TGF-β1,分泌(P〈0.05)。结论PRB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的分泌,抑制高糖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舒婷  甘霖  周琦  徐建业  李少林 《中国药房》2011,(29):2729-2731
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SLN)单用或与顺铂(DDP)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单用试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ur组、Cur-SLN组(均以Cur计,终浓度为10、20、40、60、80μmo·lL-1);联用试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DDP组、DDP+Cur组及DDP+Cur-SLN组,各组DDP终浓度为1、2、3、4、5μmo·lL-1,Cur终浓度均为10μmo·lL-1,检测上述各组分别对SKOV3细胞作用24、48、72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另设立空白对照组、DDP组、Cur组、Cur-SLN组、DDP+Cur组及DDP+Cur-SLN组(DDP终浓度均为2.5μmo·lL-1,Cur终浓度均为10μmo·lL-1),检测各组对SKOV3细胞作用24h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CDK2的表达。结果:相同浓度下,与Cur组比较,Cur-SLN组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DDP组比较,DDP+Cur组和DDP+Cur-SLN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DDP+Cur-SLN组明显高于DDP+Cur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个药物组细胞阻滞主要发生在G2期,细胞凋亡率和Cyclin E、CDK2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DDP+Cur-SLN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Cur-SLN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且与DDP联用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PPARα表达的影响,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抗心力衰竭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30只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苈强心组、WY14643组、芪苈强心组+WY14643组,每组6只,采用100μmol/LH2O2处理6h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模型,5组给药后继续培养12、24、48h,测定细胞增殖率和LDH漏出率。5组给药孵育48h后,收集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苈强心组、WY14643组、芪苈强心组+WY14643组均能增加H9C2细胞增殖活性(P<0.05或<0.01),抑制LDH漏出率(P<0.05或<0.01),RT-RCR和Westernblot方法结果显示芪苈强心组、WY14643组、芪苈强心组+WY14643组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或<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通过上调PPARα的表达,发挥其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