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肺功能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体重指数(BMI)具可比性的稳定期COPD患者133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1例,测量受试者血清1,25(OH)2D3、血清钙水平及肺功能,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间上述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COPD组血清1,25(OH)2D3及血清钙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后,轻度cOPD患者1,25(OH)2D3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度、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1,25(OH)2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患者1,25(OH)2D3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而降低(各组间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与年龄、BMI无关(P〉0.05),而与1,25(OH)2D3、血清钙水平相关(P〈0.01)。校正年龄、BMI、血清钙后,COPD组患者FEV1%与1,25(OH)2D3正相关(P〈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并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周志国  陈平  蔡珊  张程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26-229,232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全身炎症和膈肌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PD组、rhTNFR:Fc干预组。单纯吸烟法建立COPD模型,干预组于烟雾暴露1个月后皮下注射rhTNFR:Fc进行干预。熏烟80d后处理所有大鼠,各组随机抽取半数大鼠以小动物肺功能测定系统测定肺功能。肺组织和膈肌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和膈肌中的TNF-α浓度。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膈肌凋亡细胞进行检测。【结果】①COPD组MLI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MAN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rhTNFR:Fc干预组MAN高于COPD组(P〈0.05)。②COPD组膈肌肌纤维萎缩、断裂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rhTN—FR:Fc干预组膈肌肌纤维萎缩、断裂较cOPD组减轻。③cOPD组血清和膈肌中TNF-α浓度高于正常组(P〈0.05),rhTNFR:Fc干预组血清和膈肌中TNF-α的浓度低于COPD组(P〈0.05)。④COPD组膈肌细胞凋亡指数(A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hTNFR:Fc干预组AI低于cOPD组(P〈0.05)。【结论】①TNF-α与吸烟大鼠COPD形成有关,并参与膈肌病理变化,促进膈肌细胞凋亡及膈肌萎缩。②rhTNFR:Fc通过抑制TNF-α的作用对减轻吸烟大鼠膈肌病理改变、减少膈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金平  刘静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95-2496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_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先兆流产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有计划、规范、系统的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对先兆流产的认知情况,评估健康教育知晓率、治愈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5)。【结论】l】占床护理路径在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14g讨血管内皮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生、发展中的损伤变化。【方法】本院呼吸科收治的55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同时以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检测其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Receptor,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sTM)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和急性期患者sEPCR和sT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COPD稳定期患者相比,COPD急性期患者sEPCR、sT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COPD急性期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浆sEPCR和sTM水平均明显下降(Pd0.05)。【结论】COPD患者稳定期和急性期均存在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胡娟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22-2424
【目的】探讨可必特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可必特雾化吸入。观察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和肺功能水平变化。【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69.44%(25/36),优良率为94.44(34/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0%(14/39),74.36%(29/39),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可必特雾化吸入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够有效缓解病情且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SBI)患者出现高钠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SBI患者,其中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作为高钠血症组(19例),其余的患者(23例)作为非高钠血症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GCS评分。【结果】高钠血症组患者病死率为84.2%;对照组为1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钠血症患者GCS评分越低,其高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对SBI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应当密切监测其血钠浓度,早期发现并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夜间缺氧状况及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对17例OS、20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别进行全夜多导睡眠仪(PSG)检查,并对OS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OS患者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L)显著低于COPD患者(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累计时间的百分率(SLT9%)显著高于COPD和0SAHS患者(P〈0.01),OS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后,夜间缺氧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纠正(P〈0.01)。【结论】OS患者夜间缺氧较严重,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病理分级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2004年收治的Ⅰb~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2例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组(Ⅰ级)、中分化组(Ⅱ级)、低分化组(Ⅲ级)。对其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①组织病理分级越高,远处转移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织病理分级越高5年生存率越低(P〈0.05)。②低分化与高分化组均有较高的深肌层浸润率,高于中分化组(P〈0.05)。③组织病理分级中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治疗前Scc值、原发病灶大小、淋巴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化鳞癌有更高的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低,对这组患者应及早发现远处转移,以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胶质瘤的癫痫发生率。【方法】分析本科2004年1年内经手术治疗的胶质瘤癫痫发病情况。【结果】胶质瘤总的癫痫发生率为33.6%(103/307),星形细胞瘤为35.9%(70/195),其中2级以下(舍2级)的低级别(高分化)星形细胞瘤发生率为46.5%(53/114),2级以上的高级别为21.0%(17/8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其发病的平均年龄比高级别的发病年龄低,病程则低级别的更长。【结论】低级别(≤2级)星形细胞瘤的癫痫发生率比高级别(〉2级)的高。胶质瘤的级别越低,其平均年龄就低,级别越高,年龄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高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80%的间歇有氧运动,低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60%的有氧运动,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指导,自己安排进行康复活动。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记录所有患者入组时及康复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闽(AT)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三组患者LVEF、PP、VO2peak、AT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训练12周后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LVEF、P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VO2peak、AT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管内皮素-1(ET-1)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ET-1及CGRP水平,并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级作比较分析。结果Ⅰ、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GRP水平分别为(26.8±10.1)μg/L、(23.5±6.9)μg/L、(21.3±3.5)μg/L,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ET-1水平为(90.2±6.3)μg/L,高于对照组及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0.05);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ET-1水平为(74.6±5.5)μg/L,高于对照组及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0.05);相比于吸氧前,Ⅱ级及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氧后CGRP水平[(17.5±5.8)μg/L、(19.8±9.6)μg/L]明显升高,ET-1水平[(61.4±6.3)μg/L、(73.2±5.4)μg/L]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GRP与ET-1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754,P<0.05)。结论 ET-1及CGRP水平是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缺氧可能通过影响CGRP与ET-1间动态平衡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体操方法治疗重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呼吸体操组(A组)20例和无呼吸体操组(B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体操8周,B组患者不给予呼吸体操锻炼,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8周前后MRC呼吸困难(MRC)评分、最大呼气压力(MEP)、最大吸气压力(MIP)及肺通气功能。【结果】A组呼吸康复后的MRC评分显著低于8周前(P〈0.01),MEP和MIP显著高于8周前(P〈0.01),A组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呼吸康复后最大通气量(MVV)显著高于8周前(P〈0.01),其他肺功能指标8周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MVV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体操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营养水平和撤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6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其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在复方氨基酸中加入0.5g/kg Gln静滴,持续两周,对照组仅用复方氨基酸。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体质量指数及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TNF),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并观测撤机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周后,治疗组TLC、Alb、T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NF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撒机时间明显缩短,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时,营养支持中补充Gln,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组)、25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ELISA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分别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以及计数白细胞总数、计算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为(39.72±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的(59.36±3.37)%和正常对照组的(86.21±6.52)%(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5.39±6.77)ng.L-1、(8.39±3.82)g.L-1,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6.14±2.26)ng.L-1、(4.67±2.13)g.L-1]和正常对照组[(2.44±0.63)ng.L-1、(0.09±0.21)g.L-1](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7±6.9)×109L-1、(64.3±9.2)%),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5.2±4.8)×109L-1、(52.9±9.9)%]和正常对照组[(2.3±1.4)×109L-1、(28.6±7.9)%](均P〈0.01)。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气流受限、中性粒细胞以及炎症因子(CRP)和炎症细胞因子(IL-8)等随炎症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加重,COPD应以控制感染性炎症为首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北京郊区医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气雾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82例COPD患者,采用自制问卷对入住呼吸科及非呼吸科患者气雾剂的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入住呼吸科的COPD患者气雾剂使用得分(5.85±1.35)明显高于入住非呼吸科的患者(2.70±1.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气雾剂使用得分与文化程度、是否入住呼吸科、复诊时是否给予检查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0,0.728,0.51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入住呼吸科及患者的文化程度进入沙丁胺醇得分的回归方程(R2=0.58),仅是否入住呼吸科进入舒利迭得分的回归方程( R2=0.37)。结论二级医院应进一步加强非呼吸科医护人员气雾剂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入住非呼吸科的COPD患者气雾剂正确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通病房早期应用无创辅助通气(NI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成A组(应用NIV)和B组(非应用NIV):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 d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以及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Sa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 ,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B组,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普通病房早期应用NIV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老年人CA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分为CAP组和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炎发病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在吸烟、COPD病史、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衰、糖尿病及使用吸入制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3.36、69.05、25.59、32.59、21.66、5.72、30.18、35.8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患有COPD、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3.21、12.80、28.69、34.33、36.16、17.48,P均<0.05)。结论吸烟、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住院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于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术中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术中气道压变化及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Ⅱ~Ⅲ级、年龄65~75岁,拟行上腹部手术且患有重度COPD怠者40例,手术时间3~4h,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W组):气管插管后30min进行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一次;对照组(D组):术中不做任何雾化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雾化治疗前后气道压的变化、麻醉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W组在气管插管后30min时气道压有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W组在麻醉苏醒后的Sp02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W组术后1h内成功拔除气管导管的病例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COPD患者于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术中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能降低术中气道峰压,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合并抑郁的现状,探索影响患者发生抑郁的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1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进行测评,并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64例患者中,存在抑郁76例,占46.3%,患者的抑郁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病程、文化程度、自评经济压力和自评健康状况5个变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抑郁情况比较严重,且病情、病程、文化程度、自评经济压力和自评健康状况5个因素均是影响患者抑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