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20-822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1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采用超声检查测定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自测舒张压(DBP)、自测收缩压(SBP)、诊室舒张压、诊室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MAU、动态血压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测SBP变异性和自测DBP变异系数与IMT及MAU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相对较大,与IMT及MAU存在相关性,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血压监测,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蛋白水平,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痛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MAU)、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中杓型血压和非杓型血压组各40例,每例均行放免法测定MAU及用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检测baPWV。【结果】与杓型血压组相比,非杓型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MAU、baPWV均增高(P〈0.05或P〈0.01),而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非杓型血压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大,更易发生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臂踝脉波传播速度(baP-WV)将其分为baPWV正常组(baPWV<14m/s,n=267)和baPWV升高组(baPWV≥14m/s,n=138).监测所有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应用时域及频域分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监测所有患者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指标,分析其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结果]baPWV正常组患者的每5 min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高于baPWV升高组患者,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比较(LF/HF)、夜间/白天心率比值(nHR/dHR)低于baPWV升高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正常组患者的24h平均脉压(24hP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压(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均低于baPWV升高组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高于baPWV升高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F、LF/HF、nHR/dHR、24hPP和24hSSD与baPWV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LF、LF/HF、nHR/dHR、24hPP和24hSSD与baPWV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说明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损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CGA)结果或冠脉CT成像(CTA)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n=80,观察组),单纯性高血压组(n=80,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动态血压波动比较大,且血压变异性相对增大,加强其血压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监测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Ⅰ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 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素文  朱雨良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80-218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158例EH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EH组(78例)及EH+T2DM组(80例),分别测定其血压、血脂、血糖等,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测量颈动脉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测定徽量白蛋白尿(MAU)。【结果】EH+T2DM组患者BMI、TC、LDL-C、SBP、24h-SBP、IVST、LVM、LVMI、颈动脉血管壁增厚或斑块发生率、微量白蛋白尿(MAU)均高于E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T2DM,意味着靶器官的损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以及左心室结构和患者颈动脉血流受阻情况。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心室厚度明显增加及颈动脉弹性功能显著下降。结论:非杓型血压节律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更高,颈动脉弹性功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合并OSAS患者动态血压与臂踝PWV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20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病60例,高血压病合并OSAS60例,每例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用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检测baPWV。【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病组相比,高血压病合并0SAS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非杓型血压发生率、baPwv均增高(P〈0.05或P〈0.01),两组中非杓型血压组baPWV也高于杓型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OSAS患者易引起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血压发生率高,且与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I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的总变异系数(BPsVC)将患者分为高BPsVC组及低BPsVC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压、心室肥厚发生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肾脏改变。结果高BPsVC组与低BPsV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2%和27.6%(P=0.007);高BPsVC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和左室肥厚发生率显著高于低BPsVC组(P<0.05);高BPsVC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尿素氮、肌酐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低BPsVC组(P<0.05)。结论高BPsVC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冲现象(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BPMS)对临床靶器官心脏和肾脏的损害。【方法】中年高血压患者178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BPMS组(62例)和非血压晨冲(N—BPMS)组116例。检测左室质量指数、E/A、LVEF、Sv1+Rv5、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肌酐、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BPMS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LVMI、E/A、Sv1+Rv均显著高于N—BPMS组(P〈0.05),但两组间LVEF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PMS组MAU显著高于N—BPMS组(P〈0.01)。【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BPMS有明显的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早期肾损害,而对收缩功能影响不大。其表现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加。因此,中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控制好血压及BPMS以保护好靶器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生命体征评估对靶器官损害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为高血压至少合并1个靶器官损害患者,对照组为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患者,计算机自动统计出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动态心电图主要检测心率、缺血性ST段的改变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1)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合并2个及以上靶器官损害患者监测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合并1个靶器官损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心率、缺血性ST段及心侓失常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命体征的评估可以有效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脏情况,准确地对靶器官损害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2组患者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颅脑CT和(或)MRI检查.比较Ccr、左室重量指数(LVMI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峰)及舒张晚期左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比值(E/A)、颈动脉中层厚度(IMT),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证据.结果 2组患者左室肥厚、脑损害、肾功能损害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比舒张期高血压更强的致靶器官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24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123例和非杓型组101例 ;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杓型高血压组血浆APN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1).②杓型高血压组患者BMI、IRI低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5).③血浆APN水平与性别、收缩压(SBP)、BMI、IRI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浆AP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相关,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中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检测,以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型超声测定纳入病例cIMT,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baPWV。共检测70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高血压组baPWV、c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中,baPWV、cIMT均有增高趋势,其中阴虚阳亢型baPWV和cIMT均高于痰湿壅盛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baPWV与cIMT均有所升高,以阴虚阳亢型升高较为明显,二者呈正相关,表明动脉僵硬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且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62例,所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并依据IM 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114例(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48例(正常组),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PP和PPI ,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硬化组患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PP)和PPI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60 mmHg患者的IMT(1.37±0.43 cm)显著高于PP≤60 mmHg患者的IMT(0.83±0.12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与PPI均呈现正相关性(正常组:r =0.902,P =0.001;硬化组:r =0.894,P =0.00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PP与PPI密切相关性,通过联合检测,对临床预防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MBPS)与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24例(高血压组,其中有血压晨峰56例,无血压晨峰68例)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其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并对3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无任有无血压晨峰,其baPWV、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其baPWV、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血压晨峰是影响大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其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组)和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B组)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h、7:00-22:00(白昼)、22:00-次日7:00(夜间)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平均舒张压标准差(DSD)。结果:A组在24h、白昼和夜间SSD、DSD的平均标准差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