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对急性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CT扫描图像,主要采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必要时进行CPR、MIP及VRT对图像进行二维或一维重建。结果:9例患暂单独根据轴位图像能确定6例扭转的存在及扭转部位;而结合后处理图像可对9例肠扭转患者均可做出定位与定性诊断。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能更直观的显示肠扭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三维CT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泌尿系病患者行前瞻性的术前螺旋CT检查,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3D)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CTVE),并与相应IVU图像和膀胱纤维内窥镜进行比较。结果MPR、3D和CTVE重建图像能更好的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形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平面和空间关系,无盲区。结论MPR、3D和CTVE图像可为CT轴位图像及纤维内窥镜等补充重要信息,为泌尿系病变的术前诊断、定位及治疗方法和手术径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6个心电相位窗上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0%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客积再现的图像为最好.[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颅脑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搜集55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比较重建图像与未重建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各种征象显示率。 结果 55例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病理确诊50例,右侧卵巢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胆囊炎1例,结肠肿瘤1例,盆腔炎1例。重建后的阑尾全程显示率(100% vs 80%)、管壁增厚显示率(92% vs 70%)以及回盲部肠壁增厚显示率(50% vs 26%)均高于未重建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能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对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9例SPN行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HRCT扫描及薄层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图像分析分为2种方法,方法A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轴位HRCT图像,方法B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薄层冠状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判断方法A和方法B对SPN基本形态和基本征象的评价有无不同。结果:方法A和方法B对39例SPN基本形态和征象评价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结合轴位HRCT的方法将2例炎症误诊为肺癌,螺旋CT结合MPR图像则作出正确诊断。与MPR图像比较分析后发现,轴位图像未能真实显示病灶的基本形态。结论:薄层MPR在显示SPN的基本征象方面同HRCT的作用相同、在评价SPN的基本形态方面优于单纯轴位CT。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多层螺旋CT的MPR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MPR在肿瘤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横断位薄层。棘突征、短毛刺征的显示率与横断位薄层大致相同;空泡征的显示率反而较横断位薄层低。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对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贲门癌CT影像表现,探讨螺旋CT诊断贲门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贲门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结果螺旋CT诊断贲门癌61例,诊断符合率89.71%;误诊为淋巴瘤1例,间质瘤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误诊率7.35%;漏诊2例,漏诊率2.94%;螺旋CT平扫显示贲门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增强扫描贲门部肿块明显强化,容积扫描多轴位重建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情况更清晰。结论螺旋CT可显示贲门癌局部、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对贲门癌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对儿童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以其后处理图像对儿童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26例,平均年龄7.5 个月(5天~4岁),进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所有病例的CT轴位图像按需要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结果 26例患儿顺利完成MD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主动脉缩窄,其中1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一致.主动脉靶重建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及程度.结论 MDCT是一种有用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结合二维与三维图像有助于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多排螺旋CT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超声及CT影像表现。将64排CT扫描的原始轴位图像传至ADW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物在二维超声图象中清晰显示,CT的VR三维重建对病变的定位和空间关系理解更直观、立体、准确,MPR对病灶细节显示满意,可以多平面观察骨的密度、形态、大小变化及发现邻近软组织改变。结论超声及多排螺旋CT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准确性。方法 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后处理,比较椎间盘CT轴位图像与MPR图像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 椎间盘CT轴位图像及MPR图像共发现椎弓峡部裂67个,峡部裂位于L32个,L424个,L541个;椎间盘CT轴位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为68.66%(46/67),MPR图像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显示椎弓峡部裂特征,对指导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对轴位重建图像、多平面图像(MPR)、最大密度图像(MIP)、表面遮盖图像(SSD)、容积再现图像(VRT)进行分析并分型。结果 De Bakey分型:Ⅰ型15例,Ⅱ型7例,Ⅲ型8例。轴位图像、MPR、MIP能清楚准确地显示30例患者病变真、假腔,真、假腔密度差及延时后假腔密度高于真腔的密度变化、撕裂口位置及内膜片形态,显示率达到100%;SSD、VRT较好地显示病变大体外观,VRT显示主动脉与分支血管情况优于SSD。结论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易正湘  贺李毅  郭一清  毛志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95-1297,1300
【目的】分析早期胃间质瘤(GIST)的16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GIST的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5cm的GIST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形态、增强特点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结(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等)。【结果】17例GIST患者中,局限于胃壁1例;向胃腔外生长5例;向胃腔内生长11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多不均匀,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强化不规则,边缘强化更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对早期GIST有较高检出率,特别是多排螺旋CT多方位重建图像能更详尽展现病变形态、密度、累及范围及与周围器官关系;动态增强扫描反映肿瘤血供情况和强化规律,对病变定性诊断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在MS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段口服自配肠道低浓度碘稀释液2000毫升进行肠道准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式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二维图像。结果:34例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均顺利完成肠道准备和螺旋CT容积采集,肠道里对比剂均可清晰识别肠道,13例小肠充盈较好,21例小肠充盈稍欠佳,回肠充盈效果优于空肠。结论: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MSCTE是小肠疾病实用的检查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其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工作站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的冠、矢状面图像、表面重建、透明重建、仿真内窥镜和管腔展开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肠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肠外表现,并与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和结论:除1例为家族性息肉病外,其余37例患者共检出17枚息肉、20个结肠肿块和5例结肠炎性病变。对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多平面重组分别为82%、100%和100%;仿真内窥镜分别为100%、100%和80%;表面重建分别为41%,90%和40%;透明重建分别为47%、90%和40%。管腔展开技术对所检病变的显示率达100%。二维图像可对结肠病变准确定位并精确测量大小,在显示结肠病变肠外表现方面的优势明显,仿真内窥镜的敏感性较高,管腔展开技术又进一步避免了检查盲区,表面重建和透明重建在显示结肠全景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8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动脉压迫左肾静脉的征象。CT横断位图像显示扩张左肾静脉最大直径为14.8mm,平均为7.5mm,左肾静脉最狭窄处直径为1.8mm,平均为2.1mm。CT多平面重建显示了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最大为20°,最小12°,平均为17.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影像诊断中具有明确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MSCTA)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中的监测评价作用。方法 15例TRAS实施了MSCTA,后处理方法为MPR、CPR、VR、MPVR、MIP及VP。对所有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移植肾动脉的情况,比较各自优缺点。结果 TRAS的CT征象表现为狭窄局部血管明显变细,肾实质强化减低。CT后处理方法:①MPR仅有1例可以将移植肾的肾动脉显示于同一层面中;②CPR的13例可在冠、矢状面上显示移植肾动脉全程情况;③VR的15例均可通过旋转体位清晰观察迂曲的移植肾动脉走行状态和血管狭窄外观;④MPVR的15例可同时显示出移植肾动脉及TRAS情况;⑤MIP中9例可以同一平面上显示TRAS的部位;⑥VP的15例可以较好地显示移植肾动脉管腔内部情况,狭窄程度显示清晰。15例TRAS中吻合口狭窄者8例,吻合口远处狭窄者4例,吻合口和远处均有狭窄者2例,全程狭窄者1例。结论 MSCTA作为术后监测TRAS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直接清晰的显示移植肾动脉狭窄部位、形态,而且可以指导PTA及观测血管内支架植入疗效,将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多方位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慢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65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螺旋CT高分辨率横轴位扫描,层厚1.0mm,骨算法,FOV9.6cm,间隔0.1mm密集重建。重建后数据进行多方位成像和听骨链CT仿真内镜成像。结果本组53例中65耳CT显示异常,其中双侧12例24耳,单侧41耳。慢性中耳炎46耳,胆脂瘤12耳,肉芽肿7耳。本组病例横轴位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和MP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CTVE能立体显示听骨链空间形态和结构。结论横轴位HRCT及MPR可以显示中耳炎全部信息。CTVE能直接显示听骨链立体影像,但不能区分内表面密度差异,CT仿真内镜对慢性中耳炎仅可以做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眶内壁纸样板变异中的价值。方法35例眶内壁纸样板变异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处理,评价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结果35例纸样板变异表现为弧形或裂隙状内移;横轴位和冠状位在显示变异位置和凹陷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矢状位(P〈0.05);对凹陷范围评估,横轴、冠状和矢状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以横轴位最准确;容积再现显示9例纸样板边缘位置的凹陷变异。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有重要价值,横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对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良好,容积再现对评价边缘位置的变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