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16例AMI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溶栓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再梗死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周及4周后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观察组的再梗死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MI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cy 水平,并显著降低再梗死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侯国锐 《北方药学》2018,(2):139-14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1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治疗7个月,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K-MB、hs-cTn水平、生存质量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MB、hs-cT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D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MI,可有效降低血清CK-MB、hs-cTn水平,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那曲肝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治疗,实验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自发性ST段回落情况,血管再通率及再闭塞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发性ST段完全回落及自发性ST段部分回落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闭塞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那曲肝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 h和12 h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K、CK-MB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显著地提高血管再通率,恢复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玉芳 《北方药学》2018,15(7):60-61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96例A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MIDA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DAS分值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AMI患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d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AMI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重组链激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泾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3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调脂、抗心肌缺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国产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进口氯吡格雷治疗。近期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进展情况、检测患者的心肌酶谱及血小板功能,远期记录患者心肌梗死再发情况。结果急性期随访21d两组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发生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远期随访12个月,两组心脑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发生率、心肌梗死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7d,两组心肌钙蛋白(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异常持续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出血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无法坚持12个月服用药物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近期应用可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梗死死亡风险,长期应用可预防心肌梗死再发,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与进口氯吡格雷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2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71)采取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7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9%、77.4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D-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D-C、H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D-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均为0.00%,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是脑梗死治疗的安全有效方式,较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诊治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再闭塞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效35例,有效19例,无效1例,对照组依次为27例、19例、9例,研究组总有效54例(98.18%)比对照组46例(93.64%)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APTT(36.96±1.23)s、PT(11.13±0.76)s及PLT(205.03±6.53)×10~9指标,均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血管再次闭塞36.36%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并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其预后血管再次闭塞情况,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冠脉再通率、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75.0%(63/84),对照组为59.5%(5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30 min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当日加服氯吡格雷。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汤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72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胸痛复发、再闭塞及再发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胸痛复发、再闭塞及再发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郑爱强 《中国药房》2011,(20):1891-189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60例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70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177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87例)和氯吡格雷组(90例),2组均根据体重进行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连用28d。观察并记录住院期间发生的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及复合终点,同时观察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d后氯吡格雷组复合终点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的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70岁老年人ST-AMI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正规降糖、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糖变化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55例(91.7%),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42例(70.0%),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对患者的血糖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散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内科住院部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状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2组SDNN、SDANN、RMSSD、LF、HF、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死亡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TIMI危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TIMI危险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TIMI危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替普酶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65例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将对象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治疗后60 min、9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SVR、LVEDF、LVESV、cTnI、NT-porBN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替普酶治疗ICU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医院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次入院的224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标准治疗(即静脉溶栓、抗凝、降脂、减轻心脏氧耗等)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50 mg/d)联合国产氯吡格雷(首次600 mg后150 mg/d,连续7 d后75 mg/d连续12个月),对照组则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进口氯吡格雷,给药方法与治疗组完全一致。结果 21 d随访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再发、住院死亡联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6.9%、6.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96.3%。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随访12个月,心脑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血运重建、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4.9%、13.8%,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凝血指标(PT、APTT)心肌损伤指标异常(cTnI、CK-MB),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2组发生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坚持服用12个月占93.1%,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728,P=0.001)。结论国产氯吡格雷近期应用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高凝性,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长期应用预防心肌梗死再发,与进口氯吡格雷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