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复溜穴又名伏白,位于足内踝穴直上2寸,跟腱前缘,具有滋补肝肾、疏经通络作用。笔者用复溜穴为主治疗足跟痛,腓神经麻痹、顽固性遗尿等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1足跟痛患者,男,57岁。足跟痛2个月余。左足跟痛,行走困难,尤以负重时疼痛难忍,休息及遇温则痛减,腰膝酸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者以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每次留针4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每次行针3min,15d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单眼总有效率为100%,双眼总有效率80.00%。结论:以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1 病例分析 郑×,女,49岁,自由职业,2012年5月17日就诊.主诉:双眼睑水肿1周.患者1周前劳累后晨起双眼睑水肿,未系统治疗.现症见:双眼睑水肿,睁目不能,无目干痒痛,无咽干,无口渴,尿少.查体:无咽部充血,无双下肢水肿.舌红,无苔,脉浮细数.化验:尿常规(-).心电图正常.予针刺双侧复溜穴,补法,于下午5:00针刺,每10 min行针1次,于下午7:00起针,即选取酉时(下午5:00 ~7:00)留针.起针后,患者眼睑水肿消退,可睁目.依上法治疗2次,患者眼睑水肿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部“回”字形针法(肾俞穴、命门穴、志室穴、腰阳关穴、大肠俞穴、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3 ~5 min行针1次,留针.30 ~ 60 min,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73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8%.结论:腰部“回”字形针剌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患侧踝关节周围寻找1~2个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医者持针(28号1.5寸的不锈钢针)直刺入1寸,后取太溪、昆仑、丘墟、商丘各直刺一寸,上穴行提插捻转强刺激,行针1 min后将针提出0.5寸,嘱患者主动运动患足,如嘱其足跟着地行走或跺脚跟的动作,直至患侧足跟疼痛减轻为止。留针约30 min后起针。留针期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3 d,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48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34例(70.83%),显效8例(16.7%),有效3例(6.25%),无效3例(6.25%),其中1次治愈20例,2次治愈14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可有效解除足跟部周围组织的黏连,改善局部血供,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足跟部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针刺“后然谷穴”治疗足跟痛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发现,足跟痛的患者都在然谷穴后1.5寸、上开1寸处有1个反应点。只需快速针刺此反应点,不需配其它穴位,即能迅速治愈足跟痛。此反应点被笔者命名为“后然谷”穴。近年来笔者用快速针刺后然谷穴的方法治疗足跟痛80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辉  高岚 《河南中医》2004,24(1):62-63
足跟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 ,我们采用针刺加灸治疗本病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 8例患者皆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2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 0a;单足痛 4 0例 ,双足痛 1 8例 ;痛点部位 :足跟内侧痛 1 8例 ,足跟外侧痛 1 0例 ,足跟正中、下部痛 30例。全部病例拍X线足跟部侧位片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4 2例 ,其余跟骨未见异常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疗法取穴 :足跟内侧疼痛、压痛者取神门 ;足跟外侧疼痛、压痛者取养老 ;足跟正中、下部疼痛、压痛者取足跟痛点 (大陵穴下 0 .8寸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TCD)连续观测针刺左侧飞扬穴不同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该穴对双侧MCA血流动力学是否存在负性影响,为临床治疗相关脑血管疾病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5名健康青年,通过TCD观察针刺左侧飞扬穴针刺入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等5个不同时间点的左右两侧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抗指数(RI)共5项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针刺左侧飞扬穴,在针刺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 min将左右两侧MCA的Vs、Vd、Vm、PI、RI分别与针刺前10 min比较,左侧MCA的Vs在出针后10 min与进针前10 min相比P<0.01;左侧MCA的Ym在出针后10 min与进针前10 min相比P<0.05;右侧MCA的Vs在行针时与针刺前10 min相比P<0.05.结论:针刺左侧飞扬穴对双侧MCA的血流动力学有负性影响,可降低MCA的血流速度,提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应慎用该穴,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可以选用该穴.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 1 980年起 ,独刺下关穴治疗足跟痛 ,多能应手取效 ,疗效确切 ,效果巩固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 0例 ,男 72例 ,女 1 2 8例 ,年龄 3 6~ 68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2年 ,X线摄片示骨组织正常者 84例 ,跟骨骨刺形成者 1 1 6例 ,其中1 82例为单侧足跟 ,1 8例为双侧足跟。2 治疗方法  取穴 :下关。单侧足跟痛者 ,首次取健侧 ,双侧足跟痛者两侧均取。皮肤常规消毒 ,以 2寸毫针快速刺入 1 .5寸 ,得气后平补平泻 ,同时嘱患者以足部原痛点踏地行走 ,每 1 0分钟行针 1次 ,每次行针毕 ,顺势提针 0 .2寸 ,留针 3 0分钟 ,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通里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针刺通里穴对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率变异性正常的健康青年20人,进行通里穴针刺,并在针刺前5 min、针刺时、针刺后10 min、出针时以及出针后10 min,检测HRV的变化.结果:针刺通里穴时RMSSD和HF norm较针刺前均有降低,留针后10 min,即行针时继续降低,待出针时人持续低位;SD和LF norm与针刺前相比升高,行针时达到高峰,出针时人持续高位;LF/HF针刺时、行针、出针时均较试验前时显著增加,显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一直持续到出针.结论:针刺通里穴可使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减低,总体效应可影响到出针,行针时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独取天宗并配合苍龟探穴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天宗并配合苍龟探穴的行针手法治疗肩周炎患者60例,每次治疗留针20 min,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6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3%(59/60).结论:针刺天宗配合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宏  李辉 《四川中医》2008,26(5):115-116
目的:观察针刺全息穴加灸法治疗足跟痛的疗效,以及全息穴的临床效应.方法:将204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全息穴位针刺和阿是穴隔姜灸法;对照组仅采用阿是穴隔姜灸法.鲒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0.4%,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治愈率为52.9%,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P<0.01).结论:针刺全息穴加隔姜灸法治疗起效快,疗效好,是治疗本病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健康青年左侧然谷穴对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针刺其左侧然谷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针刺前5 min、进针时、行针1时、行针2时、出针时、出针后5 min,分别记录双侧PCA的Vs、Vd、Vm、RI及PI。结果:针刺左然谷穴,与针刺前5 min比较,左侧PCA的Vs在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CA的Vs在行针1时、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然谷穴可降低双侧P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对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负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三针为主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7例难治性产后尿潴留患者,针刺尿三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治疗。留针30min,行针10min/次,针刺1次/d。结果:治愈率85.71%。结论:尿三针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及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究列缺穴对不同性别受试者ACA的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分为3组进行试验,分别为男女混合组30例、女性组15例、男性组15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1)男女混合: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2)女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3)男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10 min后,左侧大脑前动脉PI与行针时比较有所增加(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健康青年双侧ACA血流速度,其中女性结果明显优于男性。列缺穴可作为女性ACA缺血性疾病的首选治疗穴位。男性选穴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时间相关性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30例,运用EGEG-5D五导胃电图微机分析仪检测足三里穴针刺过程中不同时段(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进针后5 min、进针后10 min、行针时、行针后5 min、行针后10 min、出针时、出针后5 min、出针后10 min)胃电波形频率和幅值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Ⅳ导联中,各时段平均频率、平均幅值数值较针刺前大多有所降低,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相对升高,进针后10 min、行针后10 min与进针后5 min、行针后5 min相比数值降低(P0.05),出针后5、10 min与针刺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以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针刺过程中,即时效应、累积效应均有所体现,在针刺操作后10 min内累积效应持续存在;同时针刺对机体胃电活动的调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应用针刺少海穴提供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参考数据。方法:选20名健康青年,针刺左侧少海穴,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并记录进针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及出针后10 min的双侧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针刺左侧少海穴行针时双侧MCA的Vm参数均较进针前10min下降(P<0.05);右侧MCA的Vs行针时参数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左侧MCA的Vs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参数分别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结论:针刺左侧少海穴可降低双侧MCA血流速度,对双侧MCA血流动力学有负性影响,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慎用少海穴。  相似文献   

18.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7月 ,笔者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 1 50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50例中男 67例 ,女 83例 ;年龄 7岁~ 78岁 ;病程 2 1天~ 2 1年 ;痛足在左者 57例 ,在右者 79例 ,双侧痛者 1 4例 ;痛点在足跟内侧者 2 9例 ,足跟外侧者 1 3例 ,足跟正中痛者 1 0 8例 ;西医诊断为小儿跟骨结节骨骺炎者 1 1例 ,跟骨骨刺者 56例 ,跖筋膜炎者 34例 ,足跟下滑囊炎者 2 2例 ,跟骨内高压症者 2 7例。治疗方法针刺法 :取穴 :足跟内侧痛者取神门 ;外侧痛者取养老 ;正中疼痛者取手针足跟痛点 (大陵穴下 0 .8寸 )。…  相似文献   

19.
头穴缪刺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4以来临床运用头穴缪刺治疗坐骨神经痛 ,并与常规针刺作比较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76岁 ;病程在 3个月以内者 2 0例 ,3个月至半年者 1 6例 ,半年至 2年者 2 8例。随机分为头穴缪刺组 (治疗组 )和常规针刺组 (对照组 ) ,每组 32例。治疗方法1 .治疗组采用头穴缪刺法。取百会、通天 (左侧痛取右通天 ,右侧痛取左通天 ) ,百会穴常规消毒后 ,以 40 mm毫针平刺 ,并透通天穴 ,行平补平泻法 ,留针 30 min,每 1 0 min行针 1次 ,每日 1次 ,7次为 1个疗程。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0.
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PAF)与单用稳心颗粒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药物加针刺组和药物组,两组均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9 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药物加针刺组在给予稳心颗粒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选取双侧内关、神门、郄门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持续行针1 min,每1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4周.治疗完成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药物加针刺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优于单用稳心颗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