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NIV)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值。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早期ARDS30例患者,用NIV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患者在出现气管插管指征时,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最终28例患者完成NIV治疗,观察患者NIV前及后2、8、12h生命体征、血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H(APACHEII)评分变化。结果患者上机后2h、8h、12hpH、PaO2、SaO2、OI、APACHEII与上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V能改善早期ARDS患者氧合状况,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早期ARD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BiPAP Vision呼吸机给予无创通气支持。结果:1例因手术退出研究。8例成功,成功率80%。结论:无创通气大大降低插管率,病人舒适度明显提高。可长期连续通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15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纳入25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通气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1。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无创通气组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则序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3例均行气管插管)。结果无创组和对照组平均气管插管天数分别为(6.50±1.00)d、(8.00±0.85)d,P〈0.05。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住院天数,对照组(12.4±1.5)d,无创组:(11.6±1.0)d,P〈0.01,存在显著差异。ICU病死人数:对照组和无创组分别为2、3例,P=0.5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RDS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方法20例ARDS患者,分为原发性肺损伤组(9例)和继发性肺损伤组(11例),比较两组间的APACHEⅡ分值,NIPPV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h后的PaO2/FiO2、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差异,两组间的APACHEⅡ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IPPV治疗ARDS安全、有效,可以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 :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 ,应用BiPAPVision呼吸机给予无创通气支持。结果 :1例因手术退出研究。8例成功 ,成功率 80 %。结论 :无创通气大大降低插管率 ,病人舒适度明显提高。可长期连续通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较之治疗前,患者治疗后的pH、SaO2、PaO2、PaO2/FiO2等水平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理想,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各项气血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均使用无创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数据、乳酸、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变化,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分析和观察发现,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血气情况、乳酸、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临床监测指标。结论无创通气对治疗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3):42-4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应用的疗效。方法ARDS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采用面罩NIPPV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呼气末正压(PEEP),PEEP水平为8~12 cm H2O;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通气前呼吸频率(RR)为(25.4±2.1)次/m in,PaO2为(112±3.6)mm Hg,氧合指数(O I)为(315.5±20.5)mm Hg,辅助通气时间为3~8d。治愈8例,死亡2例。结论对早期ARDS患者,NIPPV治疗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治疗作用。方法ARDS患者20例,所有的患者均给予NIPPV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病因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于NIPPV前、治疗后15min、1h、2h、4h经桡动脉抽动脉血监测PH、PaO2、PaCO2、PaO2/FiO2。记录NIPPV前,NIPPV后30s记为0min、NIPPV后2、5、15、30min SpO2、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变化。结果NIPPV前后各时间点MAP及HR没有显著性变化,NIPPV后CVP较肺复张前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NIPPV治疗后SpO2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IPPV治疗前后的pH、PaCO2没有明显变化,治疗后15min、1h、2h的PaO2及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IPPV对病情相对较轻的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在早期可选用NIPPV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张俊慧  王印林  赵志国 《河北医药》2008,30(11):1694-169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16例ALI/ARDS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NIPPV)通气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及动脉收缩压(SBP)的变化,以及住院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和NIPPV时间。结果应用BiPAP治疗ALI/ARDS,在通气2 h可提高PaO2,改善pH;通气12 h后,PaCO2、RR显著改善。通气中,SBP无明显变化。病情恶化气管插管1例,气管插管率6.25%,无死亡病例。结论对ALI/ARDS患者早期积极应用BiPAP通气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可能降低ARDS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肺部失控的结果,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肺部的表现。人工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ALI/ARDS的临床观察,总结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ALI和早期AR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 h后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干预1周后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胸、鼻黏膜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 h后,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pO2(95.97±2.64)%、PaO2(86.30±14.76)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2±2.20)%、(68.75±12.30)mm Hg,PaCO2(38.20±3.13)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3±3.88)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2.82±0.24)d、住院时间(15.56±1.3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0±0.48)、(23.65±1.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再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更好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应用无创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3岁。以发热9d,咳嗽、痰中带血1d入院。患者急性病容,呼吸急促,体温高达38~39℃,脉搏11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2/8 kPa,同时伴左侧胸痛。双肺中下叩诊浊音,双侧呼吸音减弱,左中下闻及广泛的中小水泡音。X线胸片显示双肺中下野广泛的大片状密度增高的阴影、以左侧中下野为著、部分有融合。动脉血气分析:PaO_2 96 mm Hg,PaCO_2 22.5 mm Hg,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血气、PaO2/FiO2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71、88%,大部分患者于机械通气治疗4~7天后病情好转或缓解,9例死亡,死亡率为28.12%,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左心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旦发生,应在严密监测情况下及早给以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入住该中心的创伤性ARDS并需机械通气的患者24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12例,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12例,患者采取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aO_2、FiO_2、呼吸频率、心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入住VAP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_2、FiO_2、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的PaO_2(25.3±5.7)mm Hg、FiO_2(23.4±4.7)mm Hg、呼吸频率(22±4)次/min、心率(98±10)次/min与对照组(26.7±5.9)mm Hg、(25.1±4.5)mm Hg、(24±4)次/min、(96±13)次/min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0.2±3.0)d、有创通气时间(5.2±1.0)d、入住ICU时间(17.2±4.9)d]、入住VAP发生率[8.33%(1/12)]、死亡率[16.67%(2/12)]均低于对照组[(16.3±3.8)d、(16.4±3.5)d、(24.8±6.0)d、[(8.33%(1/12)]、[25.0%(3/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较单纯有创机械通气对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显著降低入住VAP发生率、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12 h治疗两组患儿均有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 h后治疗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率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需MV的ARDS患者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A组行气管插管有创MV;B组先给予无创MV,一旦无创通气失败则改气管插管行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前后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MV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h后的OI、RR均有显著改善;B组VAP发生率、总MV时间及住ICU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较有创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