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颌面部钙化上皮瘤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颌面部钙化上皮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钙化上皮瘤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通过手术得到病理证实。对其声像图资料综合分析。结果颌面部钙化上皮瘤在超声表现上可分为3型:团块伴钙化型、强回声光带型及实质无钙化型。在31例病例中,超声提示为钙化上皮瘤或钙化上皮瘤可能22例,误诊9例。结论超声检查在颌面部钙化上皮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女 ,46岁。右外耳道无痛肿物缓慢生长 4a,于 2 0 0 1- 0 4- 2 0入院。耳内阻塞感 ,听力明显障碍。检查 :右外耳道口有一肿物 ,圆形 ,约 1cm× 1cm× 1cm ,表面覆以正常皮肤 ,稍硬 ,无触痛。鼓膜不能完整窥视。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毛发上皮瘤。2 讨论外耳毛发上皮瘤极少见。毛发上皮瘤分为单发型和多发型。多发型通常发生在幼年 ,具有多数大小不一的环形结节 ,一般为数毫米大 ,偶有 1cm或更大者 ,多为对称分布 ,主要位于面部、头发、颈和上胸部。常有明显家族史。单发型者主要在面部。多见于成人。其组织学特征是存在…  相似文献   

3.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发生在皮肤的少见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颈部。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1岁3个月~9岁。病史3个月~5年。均为单发,位于颞部3例,额部发际外、眉骨、颈部各1例。肿瘤直径0.5~1.5 cm。1.2临床表现6例均表现为缓慢生长、呈结节状或类圆形的无痛性肿块,多与皮肤粘连,边界清楚,触之轻微疼  相似文献   

4.
李静  曹书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40-7540
我科于2011-02收治并治愈1例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59岁。40a前发现右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突出皮肤表面,无痛,未作任何处理。后肿物缓慢增大至鸭蛋大小,1988年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并行右面部肿物切除术。术后1a,切口局部再次出现肿物,至今已占据右面部。2011-02-14入院,专科检查:面型明显不对称,右面部可见巨大肿物生长,质地柔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男,58岁。因外院左上胸皮下包块切除术后2 a(原包块病理考虑皮肤附件来源肿瘤,不除外恶性可能)又出现包块1 a,于2005-04-20来我院就诊。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及心电图、胸片均正常。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下未及肿大。左上胸皮下可触及1.5 cm×1.0 cm的大小包块,表面未见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临床诊断为皮下囊肿。2005-04-21行左上胸皮下结节活检切除术行病理检查,术中见肿块包膜尚完整。标本大体检查:已破囊肿样组织一枚,大小1.3 cm×1.2 cm×1.0 cm,内含黏液胶冻样物。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6.
李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82-4782
我科2009-01-2011-01对16例面部皮肤癌患者行肿瘤切除皮瓣转移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30~65岁.其中病变部位在鼻部的10例,面部其他部位6例.本组16例采用直接切除缝合、病灶切除+全厚皮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等手段封闭创面,经过术后的积极处理,创口均Ⅰ期愈合.病理检查结果:基底细胞癌10例,鳞状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  相似文献   

7.
对颌面部错构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岁。2009-03-06因颌面部皮赘样物于我院门诊就诊,家长叙述患儿出生时颌面部赘生物就存在,随着患儿身体发育而生长。患儿未诉任何不适,因影响美观由家长带其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肿物位于左颊部,呈指状突起,直径约1cm,高出皮面约1cm,表面覆盖有皮肤,突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钙化上皮瘤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为单发,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节好发于头面颈部(4/7).高频超声显示病变均位于皮下软组织内,紧邻皮肤层.病变多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内部可见斑块或点状强回声,部分后伴声影,1例病变内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3例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 钙化上皮瘤具有一定声像图特点,超声检查发现紧邻皮肤的不均质低回声结节,内部合并钙化灶时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背景:伤口处细胞外基质中高含量的透明质酸对瘢痕形成有抑制作用,胚胎皮肤切口呈现无瘢痕愈合,但对于胎儿皮肤中透明质酸的含量未见报道.目的:观察胎儿颌面部皮肤中透明质酸含量及其变化趋势,并比较与其他部位的差异.方法:取32例3~8月龄引产胎儿的颌面部、背部、腹部及大腿内侧四处皮肤,按取后液氮速冻,按部位分为不同月龄组.标本称质量后剪碎,加生理盐水制成组织匀浆,取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中透明质酸含量.结果与结论:3~8月龄胎儿颌面部皮肤中的透明质酸平均质量分数为(303.85±80.28)μ/g,腹部皮肤为(308.09±61.17)μ/g,背部皮肤为(276.38±58.52)μ/g,腿部皮肤为(304.27±60.51)μ/g.胎儿颌面部及背部皮肤中透明质酸含量3,4,5月龄高于6,7,8月龄(P<0.05),腹部皮肤4,5月龄高于6,7,8月龄(P<0.05),腿部皮肤3~6月龄高于7,8月龄(P<0.05).胎儿颌面部皮肤及其他部位皮肤透明质酸含量均高于成人;各部位皮肤均呈现孕中、后期透明质酸含量下降,但下降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李平  何红  程宁新  惠俐  陈元良  赵欣欣 《新医学》2012,43(5):315-317,321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在头面部大面积皮肤病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皮肤扩张器治疗16例头面颈部大面积皮肤病损患者。选用100~500 ml容量的扩张器植入病损旁的皮下,注射壶内置,注水扩张6~8周。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将扩张皮瓣用滑行推进或旋转推进方式修复切除病损之创面。结果:16例患者共治疗24处病损,置入扩张器39个,一次修复最大面积为12 cm×18 cm,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扩张期发生并发症2例,为术后血肿及扩张器外露,发生率约5%。结论: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头面部大面积病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应重视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hyperplasia,PEH)病变是临床上罕见的以上皮-间质过超长生为特征的良性病变,多继发于皮肤创(烧)伤、炎症刺激、慢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等多种疾病。部分病例可见calretinin等神经相关蛋白异常表达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活化。上皮-间质细胞之间激烈的相互作用引起是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可能是PEH病变发生的重要机制,对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具有指导意义。就PEH的原发病、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组织学起源和发病机制等内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4岁。因阴囊肿大伴阴囊皮肤肿物10余年就诊。以阴囊多发性皮脂腺瘤住院。查体:阴茎正常,阴囊如儿头大,阴囊皮肤见浅黄色广泛结节,质硬,如拇指节和米粒大小不等,密布阴囊皮肤,睾丸副睾无异常。乃行阴囊大部切除阴囊成形术。病理报告:阴囊钙化上皮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显微线圈进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判断颌面部皮肤原发肿瘤厚度及侵犯层次的价值。方法纳入有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皮肤肿瘤患者,术前均行HR-MRI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于MR图像上(T1WI及T2WI序列)测量原发肿瘤的厚度及记录病灶侵犯皮肤及皮下的层次,并将结果与作为金标准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使用一致性相关系数(CCC)及Bland-Altman图示分析法评估二者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结果HR-MRI深度与病理深度的一致性较好(CCC>0.95),并以T1WI序列上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最佳,Bland-Altman图示分析法未发现二者测量结果间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偏倚。观察者内的ICC均大于0.98,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且HR-MRI上判断的病灶侵犯层次均与手术病理学结果一致。结论高分辨率MR成像是一种无创、准确、可靠的判断颌面部皮肤肿瘤浸润厚度及侵犯层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肤神经鞘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皮肤神经鞘黏液瘤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5例皮肤神经鞘黏液瘤患儿,发病年龄2个月~13岁,平均年龄4.4岁.肉眼观察肿瘤无包膜,切面灰褐、灰黑色,质中等,部分呈黏液状.镜下瘤细胞呈明显分叶状排列,小叶间有纤维性间隔,小叶内有大量黏液,瘤细胞呈星状或梭形,罕见细胞异型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PGP9.5、NSE、CD34和vimentin均(+),calponin、HMB45和Melan-A部分(+),而S-100(-).组织化学:阿尔辛蓝(pH1.0)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含有硫酸黏液,阿尔辛蓝(pH2.5)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含有酸性黏多糖;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肿瘤内含Ⅳ型胶原基底膜样物质.术后随访提示预后较好,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 以病理学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殊染色有助于明确皮肤神经鞘黏液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8岁。左大腿股内侧肿物2年余,近期显著增大伴皮肤破溃。查体:左大腿内侧腹股沟下方5cm处有大小为5cm×4cm肿物,略高出皮肤,触之稍硬,与皮肤不粘连,中央破溃,有淡黄色稀薄液体渗出。局麻下行肿物摘除术。 病理检查巨检:带皮肤肿物一个,皮肤大小3cm×2cm,表皮下有一5cm×4cm×4cm肿物,切面灰白、淡黄色,质脆。与  相似文献   

16.
颌面部皮肤鳞癌在颌面部肿瘤中常见,恶性程度较高且易出现转移。结果显示Cy-clinE对细胞增殖分裂的调控失常以及癌、抑癌基因的失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经过免疫组化法研究Cy-clinE在颌面部皮肤鳞癌的表达与相关性,探索CyclinE在颌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脉管瘤系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激光等,疗效均不太满意.本院1996~1999年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倒膜疗法结合皮肤护理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石膏倒膜疗法结合皮肤护理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探讨皮肤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79名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倒膜 外用药物 皮肤护理组、倒膜 外用药物组及单纯外用药物组,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1%,71.0%,54.8%。结论 倒膜 皮肤护理 外用药物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倒膜 外用药物组及单纯外用药物组。护士的积极参与及恰当的皮肤护理对寻常型痤疮的治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PEH)病变是临床上罕见的以上皮一间质过超长生为特征的良性病变,多继发于皮肤创(烧)伤、炎症刺激、慢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等多种疾病。部分病例可见。calretinin等神经相关蛋白异常表达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活化。上皮一间质细胞之间激烈的相互作用引起是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可能是PEH病变发生的重要机制,对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具有指导意义。就PEH的原发病、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组织学起源和发病机制等内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