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本科教材《中医诊断学》时间症状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学》教材 (以下简称教材 ) ,经过多年的修订 ,已日趋客观、丰富和成熟 ,但仍存在一些模糊之处 ,尤其是在一些时间性症状病机的解释上更有商榷的余地。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一孔之见。1 日晡潮热病机对其产生的机制 ,教材一般解释为 :由于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申时 ,下午 3时~ 5时 ) ,加之胃肠热盛 ,热上加热 ,故日晡热甚。窃以为这种解释其误有二 :一是阳明经气并非旺于申时 ,据经络与时辰流注次序 ,手阳明大肠经气旺于卯时 ,足阳明大肠经气则是旺于辰时 ;二是申时实际上是大肠腑腑气旺之时(或膀胱经经气旺之时 )。一经一腑 ,… 相似文献
2.
王维广;陈子杰;王慧如;李梦琳;梁艳;刘金涛;翟双庆 《中医杂志》2017,58(17):1441-1443
通过考察全国统编1至9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及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比分析这些教材中病机概念的内容及理论结构。认为现代中医病机概念的内容主要是机制,在其概念的构建过程中,病理概念的影响极大,这与古代病机的内容强调\"关键\"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临床诊治思路上从处理\"关键问题\"到处理\"抽象概念\"这一方面。这种转变与现代中医受西医的影响,强调\"机理\"\"机制\"等内容,使古代中医中的\"象\"被边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医辨证与病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多中医传统辩证方法的内核与要点均是相通一致的。辩证的对象--辛是由其病机所决定的。提示和把握证候反映出的病变本质的内在联系-病机,是所有辩证方法的内核及要点。各种辩证方法蕴含并运用着病机分析法,病机分析可以从其基点(构成)要素的某一点开始,或从辨病因、或辨病位、或辨病性入手,进而辨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之间的 综合各种传统辨证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病机分析法。 相似文献
4.
5.
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均为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文献中无此病名,但有其相关论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已有关于“膏”的论述和“膏人”、“脂人”的说法。对于本病的记载散见于“胸痹”,“眩晕”痰证、心悸、中风之中。本病属中医学湿浊、痰浊和瘀血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写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世纪之初呈现出一个较新的面貌。近来,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在即,这是中医药教材发展的可喜之事。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在高兴之余,又有些挂心,就是如何才能编写出体现本学科发展水平、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对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病机学说若干理论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3-15,19
对虚实病机进行了考察,认为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虚实病机可以统一起来,即"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为实,"正气虚损"为虚,"邪实"与"正虚"同时存在,根据邪气与正气的对比关系确定为"实中挟虚"或"虚中挟实";对"阴阳俱盛"是否存在进行了推理,根据中医"从化"理论,初步认为可以有"阴偏盛"和"阳偏盛",但不会有"阴阳俱盛"病机之存在;对"阳胜则阴病"与"阴胜则阳病"进行了思考,认为这对病机其实是"实中挟虚"病机,而非单纯实证;并提出"阳胜"到何时会出现"阴病","阴胜"到何时会出现"阳病"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9.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由隋代巢元方编著。它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病因、病机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全书共五十卷,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三十九论,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各种疾病,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都有论述,为中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六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已使用1年多。本文就六版教材与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的不同点,以及对六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某些内容的不同看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医“五版”教材从整体上考察了其病,证规范性。认为病名较证名的规范程度为高,辨证中辨病性较辨病位更被重视,温病的几个主要病名实际是病类概念;外科,伤科重外症及外治,不太强调辨证论治。列举了病、证、症概念混淆,病种分合失当及重、漏,病名不准及西化,外科疾病归类不规则,辨证含义歧化,证名之病位、病性不确切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而使之规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雄激素性脱发是临床脱发最常见类型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及临床,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报道对雄激素性脱发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如下: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生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和人体血、精、气、阴的状态密切相关,常见病因有湿邪、热邪(包括湿热和血热化燥)、(肝郁)血瘀、肝肾亏虚(包括精血亏虚和阴虚). 相似文献
13.
14.
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病机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病机有着惊人的相似。将蛋白质组学运用于中医病机的研究中,对于探讨病机本质、演变规律及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的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六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精气”概念之商榷张沁园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主题词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精气中医名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发行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第一章中第一节精气学说对精气所作出的概念是“... 相似文献
16.
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忽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总认为基础研究近期效果不明显。诚然,临床研究见效快,有助于提高中医学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水平,且多半是急功近利,但从总体来说,却触动不大。因为中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科学性不只是在于能治好病,而且在于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科学)。中西医学的差异,主要的不是表现在应用、技术方面,而是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演变规律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证治规律的研究历经多年,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当中,其病机演变规律作为其中关键部分,目前仍没有获得统一认识.在近年的一些中医文献中,分型也多不一致,少则2型,多则6型,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辨证标准不同,选取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从而使其证型不规范不统一,各研究结果就不能互相印证、解释和归纳,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包含辨证与论治两个阶段。即根据四诊以辨证,所选之方药或所组之方药必须要与所辨之"证"符合。病机即病因导致某证候和某证候出现特定症状与体征的过程,对病机的分析也是对该过程的分析。病机主要就是体现在某"证"出现特定的症状与体征的过程,而辨证论治也是围绕这个过程而展开的,即据症(包括望、闻、问、切)以辨证、审证而察机、据证参机以选方、随证而加减,而其中的关键即病机。现在中医大夫之所以出现临床效果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没有坚持中医特色与中医思维。如果应用西医思维来统摄中医,其临床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中医大夫只有坚持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这样才能提高中医的自信从而培养铁杆中医人。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二阳之病发心脾”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14-15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育,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二阳"即阳明也,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也。"发"前人有二种解释。《类经》认为,"发"为"发于"之义,即阳明之病源于心脾,“盖胃与心,母子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