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65岁。食管癌术后两年,首次入院化疗。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P-R间期0.16s,QRS时间0.07s,Q-T间期0.31s,V1、V2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2mm,V1、V2导联T波倒置。第三天复查心电图:将V1、V2导联电极各置于第二肋间,V3导联介于V2~V4导联之间,V1、V2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2mm,V3导联ST段鞍型抬高3mm,V1~V3导联T波倒置(图1B)。  相似文献   

2.
V1~3导联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V1~ 3导联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P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 PAMI V1~ 3导联进行观察分析 ,并与 7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PAMI时 ,V1 导联 r/ s≥ 1、r波时限≥ 0 .0 4s的特异性分别达98.6 %与 95 .7% ,高于 V2 导联 ;V2 导联两项指标敏感性为 82 .1%、92 .9% ,高于 V1 导联。V1~ 3导联 ST段压低敏感性 (32 .1% )低 ,但特异性 (10 0 % )高。V1~ 3不仅表现 T波高耸 ,且 Tv2 >Tv1 ,3更为多见。结论 :V1~ 2 导联 r/ s≥ 1、r波时限≥ 0 .0 4s、V1~ 3导联 ST段压低、Tv2 >Tv1 ,3对 PAMI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为常规导联 ,具有特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2岁。临床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50次/min,PR间期0.12s,QRS波时间0.11s,心前导联QRS波起始部有delta波,delta波向量V1~V2导联为负向,V4~V6导联为正向。ST段在Ⅱ、Ⅲ、avF、V5、V6导联下移0.05~0.10mV.V1~V3导联抬高0.2~0.3mV,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8岁.因发作性胸骨上段烧灼感就诊.急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71次/分,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V2、V3导联ST段抬高0.05~0.10 mV,V4~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0.10 mV,Ⅰ、aVL导联T波电压0.40mV,V2~V6导联T波高尖型,最高1.0 mV,V5导联中出现一提前QRS波群,无相关P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7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右胸及后壁导联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12例7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右胸及后壁导联的P波、QRS波及ST段进行形态观察及测量分析。结果(1)右胸导联rS波形检出率为31.1%~58.1%;QS波形检出率为14.0%~23.3%;V4R导联(QS波除外)、V5R导联各波振幅低于V3R导联(P<0.05);(2)后壁V7~V9导联qR波形检出率为50.0%~87.7%;R波形检出率为7.1%~34.9%;与V7导联比较,V8、V9导联qR波形的出现率递增,R波形出现率及R波振幅均呈现递减(P<0.05);(3)ST段:V3R~V5R导联97.5%~98.9%位于等电位线;V7~V9导联97.2%~98.5%位于等电位线;极少数抬高者幅度<0.05mV,无ST段下降;(4)T波:V3R~V5R导联61.3%~79.2%为平坦,21.8%~25.8%为倒置;V7~V9导联45.1%~78.5%为平坦,20.0%~53.7%为直立。结论建立70岁以上老年人右胸及后壁导联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人心电图单纯出现V2导联R/S>1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中正常人3987名(男性2108名,女性1879名,年龄范围20~60岁),常规心电图检出V2导联R/S>1共计349名(男性206名,女性143名),按性别分男、女2组,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组,并对V2导联的R波及V6导联的q波的波形、振幅及时限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的健康人群中9.8%男性和7.6%女性出现V2导联R/S>1。40~50岁的年龄组最高,达10.2%。95.1%V2导联R波时限在0.4~0.5s。V6导联无q波或有q波时限均<0.02s,93.4%振幅<0.10mV。结论V2导联作为移行区导联出现R/S>1现象较常见,考虑为生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 1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 结果  (1)入院时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 8例 ,右束支阻滞 3例 ,V1 导联T波、V1 ~V2 导联T波、V1 ~V3导联T波、V1 ~V4 导联T波、V1 ~V5导联T波、V1 ~V6 导联T波倒置为 10、 6、 4、 3、 2和 1例 ,SⅠ >0 1mV、TⅢ 、QⅢ 、SⅠQⅢTⅢ 分别为 7、 7、 9和 7例 ;(2 )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7例 ,右束支阻滞消失 1例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 4例 ,SⅠ 变浅 ,Q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3~ 4例 :(3)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 ,ST段回基线 ,QⅢ 进一步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是多变的 ,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8.
急性前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较少见。现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胸导联(V3R、V4R)心电图ST抬高分析讨论如下。患者男,52岁。因"突发胸痛伴大汗2h"入院。查体:血压:105/75mmHg,心率:64bpm,大汗淋漓,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58bpm)。QRS波形态:V1导联呈qrs、V2呈qr型。ST段:V1~V4、V3R、V4R、aVR、aVL导联抬高0.1~0.6mV,抬高幅度V2导联最明显(0.6mV),V2>V1>V3R>V4R;Ⅱ、Ⅲ、aVF、V7~V9导联ST段压低0.1~0.2mV。提示急性前壁、右室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CK1945U/L(参考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72岁。与人争吵后胸痛 4小时 ,外院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转入本院。以往有高血压史。入院后 CPK峰值为 192 5 IU/ L(正常值 :2 2~ 2 6 9IU/ L)。临床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图 1 说明见文内图 2 说明见文内图 1为急诊时记录的心电图。图中见 、 、a VF和 V7~ V9导联的 ST段弓背型上移 , 、a VF和 V7~ V9导联另可作者单位 :2 0 0 0 2 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见小 Q波 :V2 ~ V4导联的 ST段下移 ,以 V3导联最为明显。图 2为二天后的心电图。图中 和 a VF导联的 ST段略有上移 ,另可见小 Q波 ;V7~ …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2岁。临床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厚度32mm.左室后壁厚12mm,左房增大,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心电图检查示;P波时限0.12s.且在V2~V4呈双峰型,QRS波群时间0.12s.V3导联呈rS型,V2导联S波深达6.4mV,符合超声左室肥厚、左房增大的诊断。PⅡ振幅达0.3mV.实际上是左房增大造成的假性肺型P波,V4、V5导联呈QS型,起始部可见胎生小r波.V6导联呈qPs型。V2~V4导联T波形态高尖.V4导联T波据幅高汰3.2mV。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86例 ,年龄 60 .1 5± 1 1 .6(37~ 78)岁 ,男 61例 ,女 2 5例。未溶栓伴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8例为 A组 ,无V1~ 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0例为 B组 ;溶栓伴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1例为 C组 ,无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1 7例为 D组。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排除了有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以及人工心室起搏的患者。以下壁 ( 、 、a VF)导联 ST段抬高最明显的一份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为准 ,PR段作为基线 ,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6岁,间断胸痛10余年,加重4个月入院.入院后心绞痛发作,持续12导联心电图连续记录发现:胸导联V 1~V 4导联呈一过性ST段抬高,V3~V6导联T波深倒,下壁导联J点下移,随之在1 min以内序贯出现右胸导联R波逐步增高、QRS波顿挫、巨R波及2型Wellens综合征样T波改变,直至心电图基本正常.提示...  相似文献   

13.
4322例出生至84岁正常人心电图U波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振武  王成  李茗香  林萍  曹闽京 《心电学杂志》2005,24(3):131-134,14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正常人心电图U波特点。方法对4322例出生至84岁正常人12导联心电图U波进行详细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U波出现率和电压有显著的导联和年龄差异,V2、V3导联U波出现率最高。在同一导联,如V2导联,U波出现率儿童为95.3%,而新生儿不及10.0%。12导联全部U波缺如者成人为2.6%,<1岁婴儿则为54.3%。U波电压以V2、V3最高,V2为45±28μV,V3为39±26μV;男性>女性3~4μV穴肢体导联雪或4~11μV(胸导联)。V2导联U/T电压比,0~17岁为16.0%,18~84岁为7.0%。U波时间与心率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女性。aT-aU间期的实测值为0.163±0.033s(0~17岁)、0.204±0.025s(18~84岁),校正值为0.200±0.034s(0~17岁)、0.220±0.027s(18~84岁),在导联间和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已知U波形态、电压及aT-aU间期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对U波的发生机制、低U波诊断的电压标准介定及U波出现率在心肌梗死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7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电I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方法对1996年~2000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I、aVL、V2~6导联T波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明显增加,其中2例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亦有左胸导联T波明显倒置;5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T波倒置导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范围小(V3~6导联伴或不伴I、aVL导联轻度倒置),V1~3导联R波幅度增加不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明显;2例间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有V1~3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V1~3导联R波不增加与前两型不同;1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表现为V1导联呈qR形态,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的rsR'亦不相同.结论重视临床和心电图变化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新发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介入治疗术后6~9个月同时完成TET和CAG的9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3例介入治疗术后TET与CAG均阳性144例患者中,①单支病变中,前降支(LAD)与V2~V6导联下移有关,准确度75.3%,与其它导联组比较χ2=154.56,p0.01;回旋支(LCX)与Ⅱ、Ⅲ、aVF导联下移有关,准确度33.3%,与其它导联组比较χ2=10.92,p0.05;右冠状动脉(RCA)与Ⅱ、Ⅲ、aVF、V4~V6导联下移有关,准确度60.2%,与其它导联组比较χ2=96.12,p0.01;②双支病变中(LCX/LAD+LAD/RCA+LCX/RCA)均以Ⅱ、Ⅲ、aVF、V4~V6导联ST段下移为主,准确度47.3%,与其它导联组比较χ2=13.51,p0.05;③三支病变中涉及的导联包括Ⅰ、Ⅱ、Ⅲ、aVF、V4~V6,其准确度为68.2%,与其它导联组比较χ2=29.31,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对于评价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新发病变的定位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因反复心悸1年,晕倒2次入院.临床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既往心电图示Ⅰ、aVL导联δ波正向,Ⅱ、Ⅲ、aVF导联δ波负向,V1~6导联δ波及主波向上,V1呈M型,前峰大于后峰,V3~5有小S波,PR间期80 ms(图1).因考虑患者晕厥与旁路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关而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检查时发现V1导联已转变为QS型,δ波负向,但Ⅰ、aVL、Ⅱ、Ⅲ、aVF导联δ波极性不变,V2~5导联主波向上,表现为B型预激综合征(图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正常人群窦性P波形态变化特点。方法用MIC-12导心电图机描记110例正常人12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多导联P波极性,统计数据用百分率。结果窦性P波在Ⅰ、Ⅱ、V3~V6导联100%直立,aVR导联100%倒置,aVF导联98.18%直立,V2导联96.36%直立,Ⅲ导联80.91%直立,aⅥ,导联60%直立。结论只有Ⅰ、Ⅱ、V3~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才是诊断窦性P波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常规12导联V2ST段改变,对急性下壁梗死并发右室及正后壁梗死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为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符合以下条件者:1常规12导联另加做V3R~V5R,V7~V9导联。2排除束支阻滞、左、右室大、预激综合征、局灶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共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56±10岁。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在梗死早期除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另加做V3R~V5R,V7~V9导联,在发病后第1天每6h做1次心电图,以后12h做1次,均在各导联同一位置记录心电图的资料以…  相似文献   

19.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高耸T波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诱发的一过性高耸T波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100例接受平板运动试验者中,12例运动中及运动后发生的一过性巨大高耸T波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运动中发生高耸T波患者中,10例开始于运动中1~8(平均5.17)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3min。高耸T波持续2~6(平均3.8)min。高耸T波出现在V2、V3导联11例(91.7%)、V4导联9例(75%),下壁II、III、aVF导联3例,V1导联1例。T波幅度V2导联1.0~2.3(平均1.55)mV,V3导联0.5~2.0(平均1.52)mV,V4导联0.8~1.6(平均1.0)mV,下壁II、III、aVF导联0.5~0.9(平均0.7)mV,运动中发生心绞痛9例,1例于T波高耸2min时突发心室颤动,经电击复律。分析1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前降支病变8例(66.7%),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及三支病变各1例。行PTCA术10例,支架植入术8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巨大高耸T波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的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征及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68例成功消融的右室流出道(RVOT)和左室流出道(LOVT)室早患者的图形,测量胸前导联 R/S值、R/S 转换部位、V2导联 QRS 波时限、V2导联 R 波振幅指数和 R 波时限指数,探讨其与射频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54例起源于 RVOT 与14例起源于 LVOT 的室早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RVOT 室早比 LVOT 室早时限更短(P <0.05),R/S 转换在 V1~V2导联的有12例,其中LVOT 11例,特异性91.67%,敏感性78.57%;转换在 V3导联的24例,其中 RVOT 21例,特异性87.50%,敏感性38.89%;转换在 V4~V6导联的为32例 RVOT 患者,特异性100%,敏感性59.26%;V2导联 R 波振幅指数和时限指数对 RVOT 室早的定位价值低于对 LVOT 室早的定位价值(P <0.05)。结论R/S 转换在 V2或 V2之前对 LVOT 的诊断价值大;转换在 V4或 V4之后对 ROVT 的诊断价值大;对于 R/S 转换在 V2~V3导联时,V2导联 QRS 波时限、R 波时限指数和 R 波振幅指数三个指标对确定室早的起源部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