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抱茎獐牙菜进行生药学鉴别。结果: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所建立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可为合理开发抱茎獐牙菜的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麻黄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应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预实验进行鉴别。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的性状特征、粉末及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理化预实验结果显示药材中可能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多糖、鞣质、三萜类、油脂等化学成分。结论:性状、显微及理化预实验为中麻黄的鉴别、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铜锤玉带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铜锤玉带草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铜锤玉带草有明显的显微及理化特征。结论:气孔、非腺毛外壁疣状突起以及薄层鉴别、紫外光谱等特征对铜锤玉带草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冬虫夏草外观等特征,快速、简捷的进行鉴别,对中药材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冬虫夏草真品及常见伪品的特征进行了鉴别描述。结论:本文供医药卫生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晓光  林励  陈志霞 《中药材》2002,25(6):401-402
目的:鉴别化州柚与柚。方法:性状及组织显微特征鉴别。结果:化州柚茎表皮外有非腺毛,皮层含较多淀粉粒,韧皮部方晶较多;叶栅栏组织较厚,最外层栅栏组织含草酸钙方晶,叶脉皮层较厚。其余特征与柚类似。结论:上述特征可用于化州柚与柚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杨晓日  王艳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33-1933
目的:为地骨皮及4种易混品香加皮、大青根皮、荃皮、黑果枸杞根皮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结果:通过较简便的操作,总结出地骨皮及4种易混品的鉴别特征。结论:经过综合的鉴别比较,可达到品种定性的目的,以确保临床用药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那如八味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法对蒙药那如八味丸中荜茇、草乌、诃子、莲子、白豆蔻五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诃子、荜茇、制草乌的薄层色谱特征显著,具有专属性,重现性好;理化鉴别中荜茇、莲子、诃子特征显著,具有专属性,重现性好;显微鉴别中诃子、荜茇、莲子、白豆蔻特征显著,具有专属性,重现性好。结论:那如八味丸中五味药材的鉴别结果稳定,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其它药材尚未发现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显微制片技术对甜茶干燥品进行显微特征鉴别。方法用表面制片法制备临时制片,采用拍照和手绘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显微特征。结果得到甜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显微图片。结论该方法简单、便捷,适用于一般叶类药材的显微特征观察及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檀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6份市售檀香药材进行比较研究,明确正品,鉴别伪品,保证檀香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合薄层色谱,对6份檀香样品进行比较鉴定。结果:6份檀香样品在外观性状上较为相似,都具有香气,但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市售檀香存在一定的掺假现象,仅进行性状鉴定尚难以确认药材真伪,需配合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方法才能作出客观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Raf.)Merr.进行显微鉴别。方法:对石柑子茎、叶横切片及粉末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描述了石柑子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结论:石柑子显微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药材蜀葵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材蜀葵子的鉴别方法。方法:应用来源、性状及紫外鉴别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蜀葵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以及四种不同溶剂的紫外光谱吸收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姜建萍  辛华  李敏 《中药材》2006,29(7):660-662
目的:为糯米香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法。结果:发现比较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为药材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蒙药巴特尔-7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利用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方法对蒙药巴特尔-7丸进行定性研究。结果:化学鉴别结果表明,银朱的特征明显,从薄层色谱看诃子等其它组分的特征较明显。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暴马子皮性状与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以完善2015年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方法:对暴马子皮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观察并描述了暴马子皮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其中韧皮部有较多石细胞群及纤维束,韧皮射线1~2列;粉末中石细胞较多,壁厚,孔沟明显;薄壁细胞壁连珠状增厚,以上为鉴别要点。结论:为暴马子皮的生药学鉴别、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中国药典》中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买麻藤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宁  廖月葵  覃雪鹏 《中草药》2001,32(2):167-168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利用买麻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结果发现较为明显的显微间及理化特征。结论石细胞、异型维管束、具缘纹孔导管、方晶以及薄层鉴别斑点等特征对买麻藤有鉴别意义,并可据此与同属植物小叶买麻藤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蕲蛇的真伪鉴别和总结鉴别要点,提高鉴别效率和准确性。方法:通过对正品蕲蛇的系统论述和对常见伪品、混淆品、掺假品的归纳比较,总结蕲蛇真伪品的鉴别方法,建立正品蕲蛇的鉴别要点。结果:正品蕲蛇的8个鉴别要点是其他常见伪品、混淆品、掺假品所不同时具备的特征。结论:正品蕲蛇的8个鉴别要点具备良好的鉴别实用性,有利于一般的中药质检人员对蕲蛇进行快速而准确地鉴别,结合现代鉴别技术,则可进行更准确、更复杂的质量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别半夏与其混淆品水半夏。方法:从性状、显微、理化三个方面进行鉴别。结果: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能准确地对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藏药小叶莲的生药学研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开发利用提供资料。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定相结合。结果: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小叶莲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玲  陈红平  夏锋 《中药材》2003,26(12):862-863
目的:对到手香进行形态组织学鉴别,为鉴定该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以及紫外光谱鉴定。结果:对到手香叶的茎、叶片、粉末的显微特征及显微常数进行了描述和测定。结论:形态组织学特征可用于到手香的鉴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准确鉴定板栗壳药材,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板栗壳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结果:获得了板栗壳的性状、组织粉末及薄层色谱特征,绘制了板栗壳纵切面图及粉末显微图。结论:为板栗壳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