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试举例说明《金匮》的诊脉法。 答:《金匮》的诊脉法具体来讲有四种: (一)独取寸口法,即《难经、十八难》说:“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难经、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独取寸口法,也是临床常用的诊脉法。寸口,是在手腕后挠动脉处,分寸、关、尺三部。“寸口为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属于太阴肺之动脉,肺朝百脉,十二经之经气都会于此,故寸口脉与全身的经脉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滑寿将《难经》加以注释,成《难经本义》,此书成为后世研读《难经》者必备的参考书。滑氏对《难经》的字词、名物、病因病理均进行了注释,认为《难经》为解《素问》之经,采用考之《灵》《素》,以探其源的方法进行注释;旁引前人之注释,许多书今已佚,故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提出己见,明确"独取寸口"之说源于《难经》,指出其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意义。《难经本义》言简意赅,语言明白晓畅,于《难经》之学的普及功莫大矣。  相似文献   

3.
《内经》除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详述遍身诊脉法外,又在《素问·五脏别论》中阐发了寸口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即所谓“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歧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段文字强调的是:气口为太阴,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胃,变见于气口,故气口为五脏主。为此,清·徐灵胎《难经经释》指出:  相似文献   

4.
切诊一得     
<正> 从唯物辩证自然观来看:天地与人体相应,宇宙是宏观,人体脉搏是微观。古人曰:“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说明了对待客观现象细心观察,就能够由小及大。时代有脉搏,地理有江河道路,人体有脉络。《周礼》有:“参(切)之以九藏之动”的记载。公元前五世纪扁鹊运用切脉等为虢太子治“尸厥证”。《黄帝内经素问》有三部九候论,提出二十余种脉象。《难经》指出: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生死吉凶之法……。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开创了脉证并治,二者合参。每节提纲挈领都是“病脉证治”。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桂枝汤主  相似文献   

5.
三焦真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无形”当为“无常形”、“无别脏形”《难经》言三焦“无形”者,凡二见。《二十五难》云:“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三十八难》又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可见,《难经》不仅说三焦“有名无形”,而且也说“心主”有名无形。因此,只要搞清楚《难经》为什么说“心主”有名无形,则三焦“有名无形”之本意亦昭  相似文献   

6.
关于《难经》脉法中的“独取寸口”陈婷1公秀珍21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年级硕士研究生2500142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276200关键词难经脉法独取寸口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1.9《难经》是祖国古典医籍之一,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促、结、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对于促脉,《内经》认为系急促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又有认为系急促之中有一歇止者,如《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对结脉,《内经》中已有结动之名(《灵枢·始终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但未言其脉象。《难经·十八难》中提出:“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但未提及脉之迟数。至《伤寒论·辨脉法》始提  相似文献   

8.
医学古籍的今译,固然当遵循语法,注意词汇、逻辑,但医理也不可忽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颇有感触。兹举医古文教材中数例以明之。1“技才不及尺,植手不及足;人迎联阳,三部不参”。《《伤宏论自序》》其中“尺”,多译为“寸口脉的尺部”。当指“尺肤”,即从腕关节至肘关节一段的皮肤。《内经》有“论疾诊尺”篇专论于此。“手”指手太阴寸口脉。“足”指足阳明胃经在足背的跌阳都。“三部”指寸口、人迎、陕阳,这是依无、地、人三部以诊人之上、中、下三焦之变。当译为:“只诊寸口部的脉象不涉及尺肤情况,只诊手部寸口脉不诊察足部…  相似文献   

9.
1 《内经》与《难经》中记载的十二经脉路线(1)第一种路线:《灵枢·经脉》、《灵枢·营气》等篇中记载的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终于足厥阴肝经,复还于手太阴肺经。如此存在如环无端,终而复始的经脉路线(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半向心半远心十二经脉”)。(2)第二种路线:《灵枢·脉度》篇中记载“手之六阳,从手至头……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这样,十二经脉的走向都是始于四肢末端(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全向心十二经脉”)。又《难经·二十三难》中记载“手三阳之脉,从…  相似文献   

10.
论《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了经络理论1 1 补充了《内经》中十二经脉理论的不足《难经》是在继承《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十二经脉理论的基础上 ,撷其要点 ,对经脉的长度、流注次序的运行规律、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绝的症状和预后诊断 ,作了论述 ,使之更加简明扼要 ,条理愈趋清晰。《难经·二十五难》还提出了“有十二经 ,五脏六腑 ,十一耳 ,其一经者 ,何等经也”的问题 ,认为手少阳三焦经与心主相表里 ,“俱有名而无形” ,故有十二经。1 2 发展了奇经八脉理论奇经八脉的内容 ,最早散见于《内经》各篇 ,如《素问·骨空论》、《灵枢·脉度》等多篇 ,记述简要 ,…  相似文献   

11.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2.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20.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