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超对3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恢复情况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0例剖宫产术病人第6~7天行B超检查,切口愈合及观察宫腔情况,对切口愈合欠佳及未愈合者进行随访.[结果]3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伤口愈合良好289例,占82.6%;;愈合欠佳患者49例,占14%;未愈合12例,占3.4%.[结论]超声检查能直观了解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且能动态观察伤口的愈合变化,对于防止剖宫产术后子宫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声像图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符合者56例(96.6%),误诊2例(3.4%)。子宫切口不愈合、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子宫与腹壁粘连、腹壁子宫内膜异位、腹壁血肿、盆腔血肿等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声像图表现及其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二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检查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情况。材料与方法:选择224例剖宫产孕妇在术后7~9天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切口及宫旁情况。结果:子宫复旧不良(子宫三径之和大于31cm)者47例(20.9%)。宫腔积血(液性暗区宽在1.5cm以上)者82例(36.6%)。根据声像图将子宫切口分为4型,Ⅰ型切口稍隆145例(60.7%),Ⅱ型切口明显隆起65例(20.0%),Ⅲ型切口肌壁间血肿形成11例  相似文献   

4.
B型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B型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研究。方法采用二维成像技术,对89例剖宫产术后5~7d子宫大小,官腔及切口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官腔积血和宫旁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3.6%、8.99%、31.5%和7.90%。结论B型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能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动态观察子宫变化,对防治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和宫旁血肿等并发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B型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的观察研究--附98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B型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愈合情况。方法:对982例剖宫产术后7~9天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进行观察。结果:术后7~9天宫腔线状回声清晰648例(65.99%),宫腔液性暗区前后垂直厚度在0~1.5cm者287例(29.23%)厚度大于1.5cm者47例(4.8%),按声像图将子宫切口分为4类,Ⅰ类切口稍隆起902例(91.85%),Ⅱ类明显隆起45例(4.6%),Ⅲ类切口肌壁间血肿形成10例(1.0%)。Ⅳ类切口处形成局限性包块25例(2.5%)。结论:B超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能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动态随访观察子宫切口变化,对防治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等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恢复情况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B超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恢复情况。方法我院对2005年2月~2006年2月500例剖宫产术后常规于术后第4d行B超检查患者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不同愈合情况再随访观察。结果术后患者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按声像图表现分为4型:1.子宫切口愈合良好413例(占82.60%);2.宫腔积血192例(占38.40%);3.宫旁血肿13例(占2.6%);4.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4例(占4.8%)。结论B超能动态观察剖宫产术后宫腔积液及切口变化情况,对防治剖宫产后术后病率及晚期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按随机原则,取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单层缝合80例、双层缝合50例,用二维超声对子宫切口愈合及缝线吸收情况进行定期随诊、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术后60天缝线完全吸收率,单层缝合组为92%(74/80),双层缝合组为78%(39/50);伤口出血及/或感染率,单层缝合组为0,双层缝合组为4%(2/50)。本文提示,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较双层缝合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刮官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联合监测1362例削宵产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子宫切口分为4种类型:Ⅰ类子宫切口1327例(97.43%),Ⅱ类子宫切口28例(2.06%).Ⅲ类子宫切口4例(0.29%),Ⅳ类腹部切1512例(0.15%),伴子宫切口明显炎性反应1例(0.73%)。结论 超声能够监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对及时治疗防止远期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对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愈合情况。方法:对89例剖宫产术后7~10天子宫大小、宫腔、切口及术后4~7月子宫瘢痕形成的切口进行观察。结果:术后7~10天子宫复旧良好,官腔积血、或/和宫旁血肿,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9.4%、30.3%、3.4%。术后4~7月子宫瘢痕缺陷易造成节育环放置困难,或节育环移位。结论:剖宫产术后超声检查能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等并发症,可及时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产程中行剖宫产后子宫切几愈合的情况及其临床监测指标。方法 通过对未临产及临产后不同产程中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1050例观察其体温,宫旁局限性同定压痛和阴道流血情况,结合术后第6天B超检查了解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未临产与临产后第一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有显著性,与临产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无显著性;(2)临产后于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有显著性;(3)剖宫产术后体温〉39℃或体温不正常持续1周以七、或子宫局限性固定压痛、或有不正常阴道流血者,均有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结论 子宫切口愈合与是否临产、临产后不同产程、术后体温、子宫局限性固定压痛、异常阴道流血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饶俐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50-1951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58例临床疑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并动态监测至切口愈合.[结果]根据声像图特点,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分为三类:①愈合良好30例,占51.72%;②愈合欠佳25例,占43.10%;③未愈合3例,占5.18%.[结论]超声能早期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动态观察子宫切口的变化,对防治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的超声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98例剖宫产术后的病例行经阴道彩超检查,观察产后5 d-7 a子宫切口愈合超声学特征并分型。结果:根据声像图特点,将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分愈合良好及愈合不良。愈合不良分为五型:Ⅰ型:缝隙样暗带伴钙化斑型(19.9%);Ⅱ型:圆形、条形及不规则液区型(37.9%);Ⅲ型:团块型(32.8%);Ⅳ型:团块伴缝线吸收不良型(7.1%);Ⅴ型:腺肌症团块型(2.3%)。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动态观察子宫切口的变化,是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对209例剖宫产妇女于术后7~10天、42天应用B超诊断技术,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宫腔及切口情况,并与同期经阴道分娩的妇女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子宫复旧不良、宫腔积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子宫与腹壁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7%、4.3%。结论:B超能动态观察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情况,对临床早期治疗有指导作用;剖宫产对子宫复旧不良影响可能性大,增加母亲病率,应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方巾和沙袋在剖宫产术后保护切口和促进子宫收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60例患者为处理组,采用术后腹部切口用手术方巾保护切口和沙袋按压宫底;60例患者为对照纽,采用腹部切口直接腹带回定宫底免压沙袋,观察切口愈合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处理组切口愈合甲级59例(98.3%),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48例(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低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底高度较高时,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巾和沙袋同时使用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特别是在宫底高度较高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住院的5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并追踪其临床转归、治疗及病理结果结果:治疗前,59例患者中诊断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54例,初诊符合率为91.5%(另5例分别被诊断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可能、难免流产不能除外3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可能、滋养细胞疾病不能除外1例;滋养细胞肿瘤1例)。38例患者采用氨甲蝶呤(MTX)保守治疗加超声监护下刮宫术,13例患者仅采用MTX保守治疗,6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加超声监下刮宫术,2例患者采用子宫前壁病灶切除术加子宫修补术治疗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估测患者的病程及转归.  相似文献   

16.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意义。方法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2例为观察组,缝合子宫膀胱腹膜返折等的新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2例为对照组。术后第6天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且未临产的产妇在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临产的产妇在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不论临产与否,其腹部切口、子宫切口愈合均优于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未临产孕妇施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更应以施行改良新式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临产前后采取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观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后5~7d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已临产的产妇腹部切口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临产前的产妇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不适宜用于临产前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应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诊断产后子宫有无胎盘残留及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采用B超对3050名(其中剖宫产1000例,平产2050例)产后3~40d的产妇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胎盘残留57例,内膜炎49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欠佳26例。结论宫内不均匀区及剖宫产术切口处隆起明显及回声欠均匀是产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征象。B超在产后的应用能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动态随访观察子宫内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情况,对防治产后出血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我国剖宫产率已高达30%-50%。剖宫产手术方式大多数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切口感染及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我们对我院300例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用B超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75例为观察组,并与同期2200例剖宫产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进行对照,对比分析引起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3.29%(75/2275),其中切口感染比例最高(69.33%)。引起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包括产妇自身因素及外在因素,其中产妇自身因素包括:体质指数(BMI)偏高、血红蛋白(Hb)偏低、原有阴道炎、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产妇基础疾病等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夏季、术前未应用抗生素、阴检肛查次数过多、备皮至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非主刀医生缝合、术后护理不当、探患者次过多等因素。结论引起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众多,通过改善产妇体质、术前积极纠正产妇基础疾病及妊娠期疾病、及时处理胎膜早破、缩短备皮时间及手术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妇实施阴检肛查、夏季及术后加强无菌操作、减少患者探视次数均能有效减少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