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氏医案存真》一书,是我国医学大师叶天士的家传验案,其辨证之精,用方之巧,较叶氏门人华岫云所辑之《临证指南医案,尤多神奇之处,故本书堪称医案中之精华,为业医者不可不读之书》。本书作者是:成都中医学院彭宪彰,为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特从《叶氏医案存真》一书中选出一百案原著,逐一加以校释。作者并于各别医案之注后,附自己平时用叶氏本书之理论、治法与方药于临床,收到较好效果之典型病案,约十余例,以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等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所撰写,后由其门人辑录整理而成的中医临床重要著作,集中展示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叶氏治疗血证医案很多,分别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中。从其医案来看,叶氏治血巧用经方,治法灵活多样,用益气健脾法、补益肝肾法、甘缓益营法、疏肝治中法等治血,并强调辨证论治、扶正固本,颇能启发后世之人。本文结合叶氏医案,对其治血特色作  相似文献   

3.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卷五中有风、寒、风温、温热、暑、湿、燥诸门医案178则,记述之医案病因病机与六淫邪气伤人有关,其中不少医案中所记述的临证表现见有外感表证,所处治疗方药亦在祛散表邪于外,但从中可以体会叶氏于治疗外感表证时,时时关注升降开合理论的应用,用药简洁严谨,值得玩  相似文献   

4.
清后,鞠通之学,影响日大,信奉者很多。其著《温病条辨》,近被人推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书”,《吴鞠通医案》也颇受人重视。但此两书的论燥治燥,很值得商榷,现略作述评,以供参考。一、寒燥两气,混为一谈,名曰治燥,实是治寒。鞠通认为:“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燥气寒化,乃燥气之正。”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方案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代杰出医家叶天士,精于理论研究,临证经验宏丰,治疗创见甚多。惜其毕生忙于诊务,除《温热论》寥寥数言外,未曾亲自著述。故从现存的叶天士医案中,探讨研究他的学术思想成为重要一途。《临证指南医案》(下称《指南》)为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是叶氏医案中最主要者。该书收罗广博,体现了叶氏在理论上融会古说独创的学术新见,以及变通前人成法,自出机杼的遣药立方规律,富有研究价值。致力于研究《指南》及叶氏其它医案者,历代不绝。本文之目的,系将《指南》一书中医案、制方、选药等方面作一统计研究,以为深入探讨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作一些有益的资料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 ,通过学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浊》一篇 ,受益良深。古人虽受解剖学知识的局限 ,不能准确地了解病变的具体部位 ,但从叶氏的医案中可以看出 ,对“精浊”的认识与现代慢性前列腺炎基本吻合。叶氏认为 ,尽管淋证(泌尿系感染 )与精浊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但二者的病因病机有根本的不同。他对精浊的病位病性作了精辟的论述 ,治疗亦颇多独到之处。兹根据叶氏医案解析如下 ,并就教于同道。1 心肾失调 ,为发病之原叶氏在不同的病案中多次指出 :“淋属肝胆 ,浊属心肾。”即精浊以心肾失调为发病之原。这是因为罹患本…  相似文献   

7.
《临证指南医案》肠痹一门所载8则医案,反映了叶氏诊疗肠痹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叶氏肠痹医案所载症状及评按的分析,医案间用药的对比,并结合诸家经验,总结出叶氏诊疗肠痹以肺失宣降,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以辛润宣上通下法为主要治法;以辛苦、甘苦之味,诸如杏仁、瓜蒌皮、郁金、豆豉组成基础方剂,随症增减以治疗肠痹的独特经验。旨在阐释肠痹其病及其治法,为临床治疗大便不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临证指南医案》是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能够代表叶天士学术思想和经验的文献,叶氏理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近10年,不少学者基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理、法、方、药、病证、辨证等方面对叶氏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叶熙钧《东山别墅医案》中治疗血证验案30则,揭示叶熙钧血证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方法]以《东山别墅医案》中血证验案30则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血证论》《陆川本草》等相关论述论著与叶氏学术思想,阐释叶氏血证验案,综合分析其辨治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从《东山别墅医案》治血验案可知,叶氏辨治血证擅长从"和"入手,重视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立育阴泻热之法,喜用甘寒鲜品,佐以甘平和络,体现了叶氏的辨治与用药特色。[结论]叶熙钧临证治血特色突出,后学若能结合经典和叶氏论著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则对中医血证辨治思想有更开阔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拓展了临证治血思路,有助于提升临床辨治血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临证指南医案》为清代温病名家叶天士的临床实录,是学界较为公认的能代表叶氏学术思想精髓和经验的文献。笔者从《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所载医案入手,总结叶氏对腹痛的认识和辨治规律:注重区分病因,可分为有形之因、无形之因,以腹痛之因指导腹痛之治疗大法,结合八纲、脏腑辨证。病位在脏者,总以肝脾肾三脏为主,脏有五行相克相侮,治疗时须兼顾此,在腑者乃肠或胃,须知腑病以通为用。笔者将《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所载病案大致分为气机郁滞、寒邪内阻、中虚脏寒、络脉瘀痹、饮邪入络五种证型,治法上总以"通"法为要,分别予以辛温通达、温通散寒、温中补虚、辛香通络、辛通化饮的治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叶天士从营卫角度治疗肺系病的思路。[方法] 收集《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收录的《临证指南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著作中涉及营卫理论的肺系病相关医案,进行分类、归纳,探讨叶氏的治疗思路。[结果] 收集到的医案涉及到咳嗽、咯血、失音、肺痿、肺痹、哮证、喘证、痰饮等疾病,从病因病机上可以分为营卫实证和营卫虚证两大类,实证主要为外感寒邪或温热类邪气所致,叶氏治以解表宣肺、清肃肺卫和清营凉血等法,体现了其卫气营血辨证思维;虚证可分为卫虚、营虚和营卫俱虚证,叶氏注重以甘药补养脾胃、化生营卫,并强调脾胃分治。[结论] 叶天士继承和发展了源自于《黄帝内经》的营卫学说,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独特的脾胃思想运用于肺系病的治疗,大大拓宽了肺系病的临床治疗思路,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一语,见于《外感温热篇》之首。《外感温热篇》为清代医家叶天士游洞庭山时,门人顾景文随于舟中,将其口授之语录记而成。自章楠改题定名之后,这句名言便被奉作认识全部温病的提纲,其实只不过是试图概括风温而已。叶氏医案有云:“吸入温邪,鼻通肺络,逆传心包络中……。”有人认为,“这  相似文献   

13.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辛润通络法是叶天士先生诸多通络法之一,是由味辛柔润之药物组成,常以冶疗胁痛、胃痛、郁证、失血、发黄等病久人络之证。是叶氏从《金匿》旋复花汤中变通而来。旋复花汤由旋复花、葱管、绛香三味药组成,乃张仲景用于治疗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胸肋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喜不按揉其胸上之“肝着”病主方。叶天士医案中常以此方扩而充之,  相似文献   

15.
以叶熙钧《东山别墅医案》为依据,从行痹之因、治痹之法切入,分析叶氏行痹辨治特色。叶氏认为风血胶结易致痹,重视血病导致的营卫失调对疾病发生过程的影响,并提出治痹之法,养血活血以熄风,并兼以调和营卫助其祛风。  相似文献   

16.
清营汤用丹参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清营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分析,大部分学者注重于犀角、生地及银花、连翘等,而对丹参在治疗营分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配用丹参的机理等方面则论之尚少。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以冀丹参在治疗营分证中发挥更大作用。 1.叶吴治营分证用丹参之意浅析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清营汤,主要是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暑入心营方药化裁而来并加以命名。叶氏原为“暑久入营,夜寐不安,不饥微痞,阴虚体质”用鲜生地、元参、川连、银花、连翘、丹参“理心营”。其中一味丹参,吴鞠通亦收入清营汤中。叶氏治营分证未曾皆投丹参,有的用丹皮,有的两药均不用。因此可  相似文献   

17.
搜集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痛证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的认识,认为:叶氏介“久痛必入络”,而络痛证的病机为络中气血不通,痛因有虚实寒热四端;辨症要点为“痛则不通”,贵在辨别“络不通”有气血阴阳之分;总以辛香通气为络痛证的治疗大法,根据其络痛之属气血阴阳虚实而“辨证施通”,指出通络时应重视虫类药的运用及以奇经通补络脉,并强调因“痛久入络”,故治疗时以“缓调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临证指南医案·湿》共载医案52例,集中展现了叶天士论治湿病的学术思想.叶氏遵《内经》将湿分为外受与内生,秉承刘完素三焦理论并有所发挥,用以辨治湿病.其重视体质,治湿先辨体质阴阳而知其寒热,湿热者治以祛湿清热,尤重祛湿;寒湿者治以温化寒湿,然寒湿阴邪,更易伤阳,重在温阳;病久阳衰,常法难治,求变于奇经以获良效.叶氏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临证指南医案》目门医案共有二十三则,体现了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对眼病辨治的特色,本文试作浅析。 一、治外障用卫气营血辨证 《内经》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审视瑶函》曰:“目为窍至高,火性向上,最易从窍出。”外感六淫中,眼最易受风火二邪侵袭,且风火俱为阳邪,性多温热,故临床表现类似外感温热病的症候,患眼红赤肿胀,疼痛流泪,及全身热象。卫气营血辨证,不仅是对热性外眼病进行辨证治疗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能反映出热性外眼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用以区别病情之轻重。因此,叶氏治外障眼病多崇卫气营血辨证。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叶天士治疗肺系疾病的593个医案中的药物进行研究,发现叶氏治疗肺系疾病的基本规律,叶氏临证时注重调理气机升降出入平衡,用药时时注重调畅气机,通过准确辨证与合理配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叶天士治疗肺系疾病时运用杏仁的主要配伍,杏仁为叶氏治疗肺系疾病的主药,在593个医案中,杏仁应用频次达265次,居各药之首。叶氏将杏仁灵活巧妙地与他药配伍,广泛运用于咳嗽、失音、肺痹、哮、喘、风、寒、风温、温热、暑、湿、燥、痰、痰饮等病证中。通过对这些配伍进行研究,发现叶氏治疗肺系疾病运用杏仁时总不离宣降肺气、燮理气机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