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朴雪花 《吉林医学》2004,25(7):38-39
微量泵是一种定容型输液泵。它具有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体积小,便于移动的特点。在临床上微量泵多用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输血、输液、高浓度补钾,以及持续输入镇痛、镇静药物。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科使用日本、美国、德国生产的多种微量注射泵,对ICU危重病人进行特殊药物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谢贵华  易一乐  万嘉豫 《重庆医学》2008,37(24):2871-2872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人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1].心外科术前心功能差的患者为了调整心功能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手术作好准备,心脏手术后的患者由于病情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输入一种或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微泵因其用量精确,是本院常用的一种仪器.使用过程中需认真的观察和护理,本院从2007年1~12月收治586例患者,其中应用微量注射泵542例,占92.5%,现将护理经验和技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梁华玉 《吉林医学》2010,(27):4809-4810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药物的方法及护理,并应用心电、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用微量泵可准确均匀输入药物,输液滴数无误差,实际滴数与记录滴数完全一致,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安全正确使用微量泵准确输入单位时间药液量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峰珍 《中外医疗》2012,31(2):156-156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我科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析微量泵静脉输入硝普钠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及护理。结果硝普钠降压作用强而迅速,血压控制良好,水平较稳定,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压,预防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微量泵输入脯普钠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通过完善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使用微量泵泵入化疗药物的护理,包括化疗药物的配置、微量泵的安装、使用微量泵时的注意事项.认为使用微量泵泵入化疗药物,能够更好的控制输液速度,保证化疗药物的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6.
陆英 《浙江医学》1998,20(9):552-552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动力输液器,能精确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输液速度和给药剂量,近年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活性药物及新生儿生理量的输注。我科1994年8月~1997年3月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以维持阿托品化及控制阿托品减量过程,成功抢救小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6例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果血压控制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采取严格完善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于2003年6月-2010年6月使用微量泵推注阿托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5例,取得良好效果,保证药物最佳有效浓度,缩短了阿托品化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微量注射泵在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689-690
目的探讨分析微量注射泵在ICU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正确方法。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6年10月ICU收治700余例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639例,进行临床分析回顾。结果使用微量注射泵639例,使用过程中报警180次。结论微量注射泵在ICU使用过程中虽然出现报警,但通过分析报警原因,正确排除故障,不但使药物泵入精确、微量,持续输入体内,保证了最佳有效血药浓度,还在抢救患者时得心应手使用,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0.
微量注射泵更换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吴勇娟  严琴 《农垦医学》2002,24(5):382-383
微量注射泵 (以下简称微量泵 )是一种可以使药物持续均匀地输注入病人体内的仪器 ,具有使用方便 ,用量少而精确的特点 ,临床多用于输入较高浓度的血管活性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特别适用于输液总量受到限制的患者。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换泵时方法不当 ,可引起病人血液动力学改变 ,影响病情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们在多年临床应用中 ,总结了换泵经验 :更换微量泵注射器时 ,先将注射器输注管路与病人断开后再更换注射器 ,我们称之为“分离更换法” ,防止将高浓度药物大量输注入病人体内 ,造成循环紊乱。1 方法.1 药液的准备 :使用微量泵…  相似文献   

11.
巧用输液器连接微量注射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杨丽琴 《包头医学》2005,29(4):46-46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的泵入体内的仪器.使用微量泵,即可定时控制药物用量,又可保证药物的最佳有效血药浓度,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微量泵治疗时间长,而连接管长度有限,病人常处于被动的体位,特别是小儿的治疗护理中有很多不便.常常因为小儿哭闹、活动、牵拉微量泵连接管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注射部位肿胀,或者微量泵连接管与注射器连接处脱离.这样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浪费了药液.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2007年7月单纯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68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无药物成隐史。自愿要求采用微量输入泵给药镇痛者191例,为观察组,年龄49.34±1.19岁;未采用微量输入泵给药镇痛者77例,为对照组,年龄47.96±3.14。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微量泵泵药、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其优点是可替代周围静脉输入高渗、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减少病人的痛苦.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可间接反应病人的血容量及心脏灌注情况,为病情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用微量泵注射法与常规静脉滴注方法 输入硝普钠的疗效及优、缺点,得出结论 :微量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鲁华  赵庆兰 《新疆医学》2008,38(7):92-94
癌症患者放疗后低血钾是常见的并发症,一般的补钾方法不能满足癌症低钾严重的患者.使用微量泵输注高浓度钾,使药物恒速输入,可迅速安全纠正癌症放疗后低钾现象.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是理想的扩张血管药物,可以及早纠正心力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生命,但这两种药物要求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体内,微量注射泵具备上述要求,具有能够准确控制速度,使药物匀速、准确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而发挥作用的特点。我院自2007年4月-2008年4月联合使用硝普钠多巴胺,采用微量注射泵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静脉推注小剂量催产素,可避免一次性输液器上的调节滑轮自动松动而造成催产素大量、快速地进入体内造成的不良后果.微量泵更安全、可靠,根据孕妇宫缩强度随时调整催产素浓度及速率,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助产士工作量,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低血钾是常见的合并症,一般的补钾方法不适于心脏术后低钾严重的患者.使用微量泵输高浓度钾,使药物恒速输入,可迅速安全纠正术后早期低钾.我科从1997 年至1999年5月,使用此法治疗患者122例.现就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晓丽  徐峰  陈黎黎 《河北医学》2011,(11):1550-1551
我科从2003年12月使用微量注射泵,主要用于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达龙等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它能保持药物24h持续匀速输入,符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准、少、慢的特点,保证了治疗的稳定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奚丽蓉 《四川医学》2001,22(6):595-596
我院儿科自 1997年 1月开始使用国产WZ - 50B型微量注射泵 (简称注射泵 )抢救各种危重症 10 8例 ,主要为早产儿、新生儿以及小婴儿的输液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使用方法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 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输注本组 10 8例均使用了抗生素。我院儿科应用抗生素类药物 ,一般每日分 2次或 3次静脉输入。因微量注射泵使用一次性针管 ,最大容量为 50ml,保证了药物浓度的准确性 ,给护理工作和患儿的治疗带来了方便。它不仅可按时输入药物 ,还可更好地维持血药浓度 ,增加抗生素药理作用 ,以达到抗感染目的。将抗生素输注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