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脑梗死再发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 374例脑梗死患者 ,其中再发者 6 7例。因为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1] ,故笔者分析了 6 7例再发患者的IMT值 ,并与同期 70例首发患者比较 ,旨在寻找可预示脑梗死再发的可靠指标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首发组 70例 ,男 4 1例 ,女 2 9例 ;年龄 4 3~ 85岁 ,平均 5 6 .3岁 ;其中脑血栓形成 4 4例 ,腔隙性脑梗死 17例 ,脑栓塞 9例 ;伴高血压 39例 ,糖尿病 11例 ,房颤 12例 ,高脂血症 2 9例 ,吸烟 4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予以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内径(LD)和IMT/L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L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其IMT/LD较正常对照组也增加;坎地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明显降低。坎地沙坦组的IMT降低但未致正常,其IMT/LD降低亦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的IMT、IMT/LD较坎地沙坦组降低明显,其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较单用坎地沙坦能更有效地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复荣通脉组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至河北中医学院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本次研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复荣通脉组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变化,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41±0.13)、(1.31±0.11)mm均低于对照组(1.48±0.14)、(1.37±0.15)mm,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8.41±4.06)mm3、(2.51±1.30)个,均低于对照组(21.03±3.82)mm3、(3.06±1.57)个,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CA-IMT、ICA-IMT分别减少11、12例,高于对照组4、4例;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治疗后减少67个,高于对照组54个,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脑血流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荣通脉组方能够明显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IMT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脑血流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10 例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A组);选取60例CHD患者分为血瘀证(B组)和气虚证(C组),每组各 30例.测定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运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分析认为,ABI、IMT与CHD血瘀证和气虚证分型相关,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论:ABI对CHD的中医血瘀证和气虚证辨证分型影响强烈,IMT对其分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施慧达的干预作用。方法观察门诊和住院的勺型高血压患者145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77例,均为停用其他降压药并经5个半衰期药物洗脱后开始服用施慧达10mg/d~20mg/d,维持血压尽量达标。在治疗开始、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由同1位B超医师,同1台彩超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及斑块检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勺型高血压组与勺型高血压组治疗前IMT比较斑块栓出率为75.3Vo、51.0%(P〈0.05)。而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6个月时IMT有所减退,但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两组IMT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IMT减退和斑块检出率降低越来越明显。结论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施慧达有逆转IMT增厚和消除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10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化痰活血法,拟方四君子汤、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治疗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下降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疗法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能与炎性因子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M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4种证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研究组各型患者...  相似文献   

9.
陈重捷 《光明中医》2014,(10):2073-2075
目的观察应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65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血脂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脉压、IMT的变化。结果1、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脉压水平(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可降低IMT(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I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内脂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另选52例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显示身体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波测试结果显示,IMT增厚共51例,故将其归为IMT组,另53例为IMT正常组。分别测量2组患者的血浆中内脂素的含量,分析比较其与IMT的关系。结果根据测定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内脂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其中IMT组内脂素含量高于IMT正常组。由以上数据分析得知,内脂素与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的内脂素升高可以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型及临床危险度分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按Braunwald UAP分类法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并按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入选的107例UAP患者及30例对照组均检查IMT及hs-CRP。结果 UAP患者IMT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临床危险度的增高而有明显差别;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UAP患者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结证到气虚血瘀证,IMT及hs-CRP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结论 hs-CRP及IMT与UAP的诊断及危险分层存在相关性,对于UAP的预测及危险度判断具有重要意义;UAP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MT及hs-CRP存在相关性,IMT及hs-CRP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IMT,并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均值:1.021mm,较对照组增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MT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程度能反映早期动脉硬化的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且脉压与IMT有关[1]。我们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心可舒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1临床资料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55-75岁,平均(63.6±7)岁。76例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检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3级以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 mg 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1次/d口服。服药1周后血压未达标者(≥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予以调整药物剂量,所有患者血压稳定后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 a,观察患者血压、颈动脉IMT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压及颈动脉IM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具有稳定的降压效果,并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各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对93例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查及ET、NO检测,探讨与证型的关系。结果:气虚痰浊组IMT较其余3组明显增厚(P0.05),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与其余3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NO较其他3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气虚痰浊既是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减低、内膜增厚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高血压病理产物;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减低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始动因素之一,血管内膜增厚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两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化痰祛瘀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测定80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与用化痰祛瘀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血管阻力(RI)的变化.结果 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化痰祛瘀片后IMT、RI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化痰祛瘀片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温胆汤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A组)、加味柴胡温胆汤组(C组)、阿托伐他汀组+加味柴胡温胆汤组(A+C组)。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A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1口服,C组予以加味柴胡温胆汤20 g/次,全天3次随三餐前或后口服,A+C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和加味柴胡温胆汤,剂量和方法与A,C组相同。患者入选时(记为0点)和服药满12个月(记为12点)、18个月时(记为18点)均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超声检测左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关于GMP-140值:C组、A+C组在12点和18点显著低于0点和A组(P<0.01);C组和A+C组在12点、18点无明显统计学差别。A组在18点方显示低于0点(P<0.05)。关于IMT值:在12点,C组和A+C组明显低于0点和A组(P<0.01);C组和A+C组无统计学差别;而A组较0点无降低。在18点,C组和A+C组仍明显比A组低(P<0.01);C组和A+C组仍无统计学差别;3组IMT均明显低于0点和12点(P<0.01)。结论:加味柴胡温胆汤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并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了临界高血压患者应用替米沙坦、阿托伐他汀钙进行降压、调脂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探讨对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方案。方法94例临界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二组。A组服用安慰剂,B组服用替米沙坦40—80mg,每日1次;C组服用替米沙坦40—80mg,每131次,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日1次,共治疗一年;血压≤130/85mmHg。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年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结果:1.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相比血压变化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血脂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相比血脂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IMT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IM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界高血压患者应用替米沙坦降压和阿托伐他汀钙调脂可延缓颈动脉IMT增厚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6 例颈动脉IMT 增厚的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 例)和治疗组(98 例)。2 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9.0 g/晚,治疗12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 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紊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颈动脉IMT 与FIns、HOMA-IR、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治疗12 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PG、FIns、HOMA-IR、HbA1c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C、LDL-C 明显降低(P<0.05),HDL-C 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颈动脉IMT 由(0.11±0.01)cm 减少为(0.08±0.01)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由(0.37±0.56)cm2 降为(0.21±0.25)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 例,治疗组9 例,2 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20例,按照其是否伴有颈动脉硬化分为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组70例,单纯高血压组50例,并以同年龄段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颈动脉硬化指数(AASI),根据其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IMT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三组的AASI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合并发病组的AASI高于其余两组,且AASI的大小同患者的日间平均血压、24h平均收缩压(SBP)均呈正相关,同24h舒张压(DBP)呈负相关;对高血压患者中各中医证型与AASI关系表明瘀血型AASI较其他类型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老年患者的IMT、AASI增加,在中医证型上瘀血型高血压患者存在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