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5~1990年,作者经磁共振(MR)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160例,其中5例并发脑内血肿,兹报告如下:男4例,女1例。年龄56~84岁。4例有高血压史,1例血压正常、有房性阵发性期外收缩。神经系统检查,左侧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单纯运动性偏瘫、面下部轻瘫及构音困难、左偏瘫、左轻偏瘫及小脑型运动各1例。CT 及 MR 检查发现:例1入院第8日 CT 显示右放射冠有腔隙性梗塞影像,第40日MR 显示左放射冠及左豆状核有一血肿影像。例2入院当日 CT 未显示病变,第8日 MR 显示右放射冠及右豆状核有血肿影像,右枕叶有新近的腔隙性梗塞影像。例3 CT 显示幕上下有腔隙性梗塞影像,  相似文献   

2.
在栓塞性卒中病因中,由于来自外周或体循环性的栓子常比脑本身更隐蔽,故易被低估。作者报道1例左侧轻偏瘫,同时发生因腋动脉栓塞引起的右  相似文献   

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包括身体同侧的轻偏瘫及小脑性共济失调,通常由对侧内囊后肢、桥脑或放射冠的腔隙梗死引起,而鲜有由丘脑外侧部、小脑或额叶梗死引起者。本文报告1例MRI显示对侧大脑脚梗死的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例。患者,男性,45岁,出现右手动作笨拙、右臂及右脚无力,伴步态不稳。起病时还出现口吃且逐渐加重,但无语音含糊。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外周血管病。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一家族中数名成员中年期患发作性局灶性脑机能障碍,部分出现严重运动障碍伴假性球麻痹或皮层性痴呆。该家族共14名成员经头部 CT 和 MRI 检查,3例还作了血管造影。例Ⅱ-6.男,42岁,1967年突发右侧轻偏瘫伴构音障碍,1周内恢复。1976年和1978年出现两次右偏瘫。第3次右偏瘫时 CT 扫描示双侧脑白质和左侧内囊低密度区,但脑血管造影正常。1978年出现进行性智力衰退。1991年神经病学检查示右侧痉挛性偏瘫,双侧 Babinski 征,构音  相似文献   

5.
囊虫性动脉炎(CA)既可以累及小穿支动脉,亦可以累及大的脑动脉,其发生率不高。作者对5例患者做了分析。 材料和方法:作者的诊断标准有3条:(1)CT和(或)MR提示临近受累动脉处有囊虫病灶;(2)CSF有炎性细胞及囊虫抗体ELISA试验阳性;(3)动脉造影(AG)提示有动脉炎。 结果 例1患者病史2月,查体有右侧轻偏瘫、视乳头水肿和部分失语,4个月后发生严重右偏瘫  相似文献   

6.
低血糖时可有局灶性神经体征,很少有偏瘫。近来强调,由于低血糖可能继以“反跳性高血糖”(rebound hyperglycemia),故很多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能未被识别,木文报告1例未被患者或医生认识的低血糖导致轻偏瘫复发,发生短哲性脑缺血发作(TIA)。 患者男性,40岁,1977年某日凌晨2点30分醒来时,发现右侧)短暂性轻偏瘫后入院,但4小时内自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梗死是由深穿支动脉闭塞形成的 ,其原因最初认为是深穿支动脉本身微小动脉瘤形成或脂肪样变性。但是近年研究发现 ,栓塞也是原因之一。作者通过弥散加权成像 (DWI)发现多发性颅内病变同时发生在不同血管区域 ,提示栓塞机制的可能性。方法  1996年 7月~ 1998年 7月连续观察 62例确诊为腔隙性梗死患者。经神经科检查 ,根据症状将腔隙性梗死分为 5型 :共济失调轻偏瘫、失语-手笨拙综合征、单纯运动性偏瘫、单纯感觉性卒中和感觉运动综合征。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症状发生的时间和方式 ,询问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进行血生化、颈动脉超声…  相似文献   

8.
脑灰质异位症致痫性发作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青  任萍 《山东医药》1997,37(2):52-52
脑灰质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或首发症状常为癫痫发作。据我院CT室不完全统计,近10年里诊断3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13~28岁。有反复抽搐发作史1~10年,均无脑外伤、肿瘤及癫痫家族史。首发症状为抽搐发作,其中大发作5例、部分性发作兼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例。多数每天发作1~3次,个别为每月2~4次。神经系统检查:轻偏瘫且有病理反射1例,余无异常发现。简易智能检查仅2例智能低下(与抽搐频繁发作有关)。经治疗,6例好转,但抗痫药不能减量;智能低下的2例病情渐恶化。脑电图检查:7例中、重度异常,1例“基本正常”,但24小时脑电连续监测有尖慢综合波阵发性发放。诱发电位检查:SEP与VEP均见异常,但无特异性。CT检查:7例可见异位的灰质突出于白质内,CT值与周围脑灰质相同;2例需与脑瘤鉴别而行增强扫描,但未见强化。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48例卒中后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进行了使原先的神经机能障碍恶化的有关因素的研究。患者无癫痫(EP)病史,在急性卒中后开始或一个月内产生迟发性 EP。将其中10例迟发性 EP 后症状加重持续1周以上者划为第一组,余38例为第2组。第一组10例中8例为缺血性卒中。后遗症:1例右轻偏瘫,2例左侧轻偏瘫,左侧轻偏瘫同时感觉减退或伴发半侧忽视者各2例;结构性失用、感觉性失语或失语、失读伴偏盲各1例。卒中及发生癫痫的平均时间为7.6±6月。癫痫类型6例为部分运动型发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 )多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 ,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1]。但在ILVT射频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由心电轴左偏转变为心电轴右偏的现象及其电生理机制少见报道。本文报道 2例并分析其可能的电生理机制。资料和方法男性、女性各 1例 ,年龄 2 8岁和 3 6岁 ,均有阵发性心悸史 ,心动过速心电图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 2例患者经临床检查 (包括X线心脏片和超声心动图等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右 (左 )股静脉分别…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原因尚未确定。虽然有些作者提出脉管炎和抗神经元抗体的因素,但是,本文报道2例伴有脑部受累的致死性 SLE 患者与严重的凝血异常有关。例1为36岁女性。有左臂麻木、共济失调和发音困难史。12年前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33岁时发生关节痛,抗核因子阳性(1:200)并找到 LE 细胞。体检发现左侧轻偏瘫,右侧面肌无力。血小板计数少于10×10~9/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32μg/ml。周围血象提示微血管病性溶血,血清补体水平降低。脑脊液(CSF)β凝血酶球蛋白明显增高(128mg/ml)。血清抗核因子阳性(1:500),抗双链 DNA 抗体阳性(1:320)。治疗开始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但患者迅速死亡。尸检发现脑部有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血栓引起的弥漫性的微小梗塞,无脉管炎证据,免疫过氧化物酶检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3岁,因四肢瘫痪8个月入院。早期表现为发作性行走困难,继之主诉头痛及腹痛。数日后出现右上肢无力并发展为轻偏瘫。无肿瘤史。入院时昏睡、四肢重度瘫痪,以右侧为著,伴有面瘫。反射减弱,排泄困难。头颅 CT 未见异常。腰穿 CSF 及实验室检查正常。以后病情恶化,需人工通气。拟诊横贯性脊髓炎。给予类固醇和甘油治疗。2月后病情减轻,恢复呼吸和行走能力,此时检查发现有明确颈部感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 1例后循环复发缺血性卒中患者 ,连续大脑后动脉 (PCA)经颅多普勒监测 (TCM )显示栓塞性卒中急性期微栓塞形成。TCM示高强度短暂信号 (high intensitytransientsignals ,HITS)。此法对标准方案无效的患者在病理生理方面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患者男性 ,82岁 ,入院前 1年 ,因右小脑前下动脉梗死 ,每天用阿司匹林 10 0mg进行二级预防。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为已知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主诉视力障碍 ,有新发生的左侧偏盲和左侧轻偏瘫。弥散加权MRI显示极可能有右侧急性栓塞性PCA梗死…  相似文献   

14.
1987~1996年,我们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8例。病情分级为Ⅱ级(嗜睡、轻偏瘫或偏瘫)9例,Ⅲ级(朦胧或木僵、轻偏瘫或偏瘫)15例,Ⅳ级(半昏迷、偏瘫、一侧瞳孔散大)12例,Ⅴ级(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去脑强直,病理呼吸)12例。C...  相似文献   

15.
脑栓塞通常是由心脏或颈部动脉病变所引起。然而,也可能并发于椎动脉起始部的锁骨下动脉病变。有人证明是直接地由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主动脉斑所引起。本文报告5例这种情况的脑栓塞,并指出了发病机制和临床处理对病情的影响。 5例中3男2女。年龄21~50岁,平均35岁。5例均有明显的一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视力减退伴有同向偏盲和锥体束征等。其中3例发病前有左或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3例有类似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史;4例左或右锁骨上窝有搏动性肿块及/或血管杂音。胸部X线检查:3例有一侧或双侧颈肋,1例有主动脉峡部动脉瘤。多普勒(Doppler)超声检查及/或选择性动脉造影和X线检查,分别证明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分析评价床旁超声心动图 (ECHO)在急性肺动脉栓塞 (APE)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胸ECHO对临床怀疑APE的 5 8例患者在 4~ 6h内行床旁ECHO检查。结果 :超声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近端血栓者 4例 ,均被外科手术或肺动脉造影证实。本组具有典型右心负荷过重超声征象者 15例 (其中包括具有超声直接征象的 4例 ) ,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提示为双肺多发性大面积栓塞。仅右房、右室轻度增大或肺动脉轻度增宽者 19例 ,ECHO无改变者 2 4例 ,但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均提示为肺段或亚段栓塞。结论 :ECHO能够发现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内附壁血栓直接提示肺动脉栓塞 ,或根据右室负荷过重表现间接提示肺栓塞的可能 ,但对肺段或亚段栓塞者超声不能作出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960~1984年在加拿大 Rochaster地区的1382例脑梗塞患者作腔隙性梗塞(LI)的流行病学分析。1975年前是根据临床诊断,包括纯运动性偏瘫、未累及面部的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及未累及面部的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笨拙手综合征及偏侧颤搐、偏侧徐动和偏侧张力障碍。1975年后尚有 CT 和尸检诊断,但为了比较,发病率仍按临床诊断计算。发病率 1382例中 LI 159例(12%),平  相似文献   

18.
据最近的Stroke杂志报道,在不进行MRI检查的情况下,临床诊断腔隙性梗死是不可靠的。 Gerraty等对卒中后24h内接受DWI和PWI的连续106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19例有腔隙综合征的临床证据,包括13例纯运动性卒中、2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和4例感觉运动性卒中。在这19例中,只有6例经MRI证实为腔隙性梗死,而另外13例患者,DWI和PWI则改变了由小穿通支动脉闭塞导致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前瞻性研究评价有症状的非风湿性阵发性房颤(AF)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有心律失常症状的63例,均符合首次发作阵发性房颤的诊断。阵发性房颤是指自发性或经药物治疗后24小时内消失,不包括病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及有栓塞促发因素者如瓣膜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病人分为:无心脏病病史及证据的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有需治疗而胸片上无左室肥厚及无心衰史的高血压性阵发性房颤。病人分为两组:Ⅰ组有新近或陈旧体循环栓塞;Ⅱ组无栓塞。收集完整病史及在体检中着重  相似文献   

20.
N-乙酰普鲁卡因酰胺(NAPA)是普鲁卡因酰胺的主要代谢产物,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极少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其电生理特性不同于普鲁卡因酰胺之处在于仅延长心脏复极化,对去极化几无作用。其对人血流动力学变量和心室功能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14例患者行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平均年龄59(34~67)岁。单支、双支和三支心外膜冠脉(直径)狭窄≥50%者分别为4例、5例和2例。5例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证据。全组左室喷血分数(LVEF)为66±10%。检查前夜禁食,停用抗心律失常药、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长效硝酸酯制剂至少48小时。经心导管测量右房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