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66-68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体内的胰腺功能改变,评估脓毒症对患者胰腺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收集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及健康对照患儿各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患儿的空腹时的胰岛素、C肽、血糖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及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前4组患儿胰岛素、C肽、血糖水平两两存在差异,病情越严重,胰岛素、C肽、血糖水平水平越高;而存在脓毒症的3组患儿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改变患儿体内炎症因子,损害胰腺β细胞功能,从而改变了患儿体内胰岛素、C肽、血糖水平,经过及时抢救及治疗可使其好转。  相似文献   

2.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每年影响全球数百万患者,是当前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高达28%~50%[1],也是当前儿科急诊及危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提出脓毒症新的诊断标准[1],其中新增炎症、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等因素指标。近年来,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与目标性复苏治疗在脓毒症抢救治疗中受到重视,然而如何监测脓毒症初始治疗的有效性和早期评估其预后还缺乏有效的指标。本研究通过监测严重脓毒症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碱剩余(BE)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建丽  黄莉  徐艳霞  周茉  唐熔  凌萍 《贵州医药》2013,37(3):201-20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发生情况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儿756例资料,对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年龄因素、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治疗情况、病原菌检测以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2596例危重患儿中,脓毒症患儿756例,发生率29.1%(756/2596).其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253例,发生率33.5%(253/756);心肺复苏213例,发生率28.2%(213/756);756例患儿中221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发生率29.2%.58例死亡,病死率26.2%(58/221).呼吸机治疗时间15 208 h,平均171.17 h.患几年龄分布以≤3岁最多,共计466例,占61.6%(468/756).呼吸系统疾病是脓毒症最常见的感染性原发病(69.9%,538/756),细菌感染占脓毒症明确病原学的75%(471/756),其中G+菌和G-菌感染分别为54.76%和44.35%.死亡105例,病死率13.8%(105/756);死亡患儿平均年龄0.79岁.放弃治疗、自动出院95例,自动出院率37.6%.死亡相关因素为PCIS评分与机械通气两项指标,死亡病例PCIS评分显著低于存活患儿.结论 脓毒症是PCIU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率高,患儿年龄越小,PCIS评分越低,病死率越高;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则治疗难度更大,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须重视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危重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患儿外周血清中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惠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脓毒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常规治疗组则只按照脓毒症常规疗法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基线)、药物干预3d后外周血血清NO、iNOS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分析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治疗的作用,并对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分层研究。结果:对照组NO均值为(8.63±2.15)umol/L,iNOS为(30.96±15.26)U/mL;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86.13±28.75)umol/L,iNOS为(10.76±4.28)U/mL;严重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101.89±35.83)umol/L,iNOS为(8.35±3.40)U/mL;脓毒性休克组入院时NO均值为(126.86±63.72)umol/L,iNOS为(7.08±2.32)U/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比较,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NO水平降低优于常规治疗组,iNOS上升水平也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经乌司他丁干预3d,脓毒症患儿外周NO水平明显下降,而iNOS水平有所上升。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特别是一般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可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炎症,值得临床早期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方晓红 《河北医药》2013,35(12):1871-1872
脓毒症是感染所引起的全身过度的炎症反应,常引起多器官衰竭综合征。严重创伤患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易于感染而诱发脓毒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发生脓毒症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等,病死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和IL-2水平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标[1],有效阻断炎症细胞的释放及炎症介质的生成是救治患儿的关键。本研究中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学龄期严重脓毒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在某院治疗的102例学龄期严重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检测治疗前患儿血清hs-CRP水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学龄期严重脓毒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102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治疗1周后显效率为45.10%(46/102),有效率为38.23%(39/102),无效率为16.67%(17/102);预后不良组血清hs-CRP水平较预后良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水平高表达可能与学龄期严重脓毒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预后不良相关(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s-CRP水平预测学龄期严重脓毒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预后的AUC0.7。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学龄期严重脓毒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卡氏肺胞子菌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治疗中的作用,为患儿的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卡氏肺胞子菌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诊疗过程,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患儿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针对重点药物进行用药指导,保证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结果 药师在卡氏肺胞子菌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药物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共收治148例小儿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对照组和甲泼尼龙大剂量组、甲泼尼龙小剂量组,比较分析三组患儿治疗前后CPR、PCT水平,计算APACHEⅡ评分,随访三组患儿的病死率。结果甲泼尼龙小剂量组治疗3 d后的CPR、PCT水平与对照组治疗3 d后比较,有明显下降,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甲泼尼龙小剂量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严重脓毒症的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CPR、PCT水平,降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说明小剂量甲泼尼龙对小儿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儿科中常见的危重症,患儿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通过有效指标对脓毒症患儿进行诊断和病情预测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降钙素原(PCT)作为以一种特殊的糖蛋白,在正常人体中表达量极低,但能够有效反映人体的细菌感染情况,脓毒症患儿体内PCT水平明显上升,且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中可将其作为诊断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危重患儿脓毒症休克治疗的价值及护理技巧。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的14例危重脓毒症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实施对症治疗,期间使用无创、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辅助据患儿的治疗及血压监测,同时予以患儿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14例患儿经对症治疗9例痊愈,4例好转,1例死亡,存活率为92.86%;在患儿行有创血压监测时收缩压与动脉压水平均较无创血压监测时高(P <0.05)。结论针对危重脓毒症休克患儿,予以对症治疗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干预,可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控制患儿血压在稳定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科2014年1月至12月诊断为严重脓毒症的14例患儿,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严格监测生命体征、保持血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液体管理、并发症及报警处理等护理。结果所有患儿治疗后体温(T)、RR、心率(HR)、白细胞计数(WBC)、炎性因子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儿中13例好转转入普通病房,治愈出院,1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时良好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患儿顺利治疗的关键,能降低血液净化治疗的风险,保障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脓毒症患儿在外科治疗中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严重腹腔感染患儿35例为脓毒症组,同期门诊查体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组(于术前和术后第1、5天)、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及末梢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脓毒症组术前及术后第5天血清CRP浓度及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术后第1、5天血清CRP浓度及白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腹腔感染脓毒症患儿CRP浓度明显升高,经手术干预、合理治疗,CRP逐渐下降,脓毒症控制。CRP可以作为脓毒症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参与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P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治疗过程,参与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患儿药物治疗过程的药学监护,使患儿获得完善的个体化治疗,及时发现患儿的药物治疗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后,努力将药学理论知识优势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获得临床认可,在治疗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心脏相关标志物检测在脓毒症患儿病情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儿132例,其中早期脓毒症患儿87例(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患儿45例(严重脓毒症组),检测患儿PC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cTnT-hs)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感染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櫃.05);严重脓毒症组PCT、CK-MB、cTnT-hs和NT-proBNP明显高于早期脓毒症组(P<0.05);PCT、CK-MB、cTnT-hs、NT-proBNP预测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2、0.880、0.730和0.947,灵敏度分别为90.03%、68.90%、46.70%和84.63%.将PCT与CK-MB、cTnT-hs和NT-proBNP联合诊断严重脓毒症,其诊断灵敏度为97.80%,高于各指标单独使用时.结论 PCT联合心脏相关标志物检测在脓毒症患儿病情预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脓毒症28例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目前危重医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抗感染治疗和生命支持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脓毒症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小儿脓毒症更是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我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收住了脓毒症患儿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症患儿并发急性肾损伤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PICU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找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儿进入PICU后进行24 h监测,发现有23例并发了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28.75%(23/80),其中死亡10例(43.4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脓毒症分期、降钙素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入院48 h及96 h肌酐水平、白蛋白、胱抑素C、尿量、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低水平白蛋白、高水平胱抑素是PICU脓毒症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50、2.78、3.51,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脓毒症分期、72 h液体正平衡、6 h乳酸清除率<10%均与PICU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儿死亡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液体正平衡及乳酸清除率低均为PICU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82、3.90,P<0.05)。结论:PICU脓毒症患儿并发肾损伤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应密切监测脓毒症发展情况、血清白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患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降低脓毒症患儿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凌萍  陈建丽  周茉  唐熔  谭莉 《贵州医药》2016,(8):810-8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近期收治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及正常对照组(非脓毒血症组)各30例,入院第1、3、7天抽取外周血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WBC 计数、PCT 及 CRP 值。结果严重脓毒症组 PCT 高于脓毒症组(P <0.05),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组PCT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经积极抗感染治疗1周左右,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血清 PCT 水平逐步下降,血 CRP 有慢于 PCT 趋势。CRP 和 PCT 的灵敏度一样,为70%;PCT 的特异度为76.7%,高于 CRP 的63.3%。结论降钙素原水平在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时明显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PCT 的特异度高于 CRP。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参与脓毒症重症肺炎患儿抗菌药物治疗过程,探讨儿科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如何发挥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脓毒症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监护,在患儿入院初期根据患儿情况建议临床不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万古霉素方案,治疗中建议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剂量,并对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在儿童特殊人群的使用 等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判断正确,处理得当,协助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使用了抗菌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脓毒症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抗菌药物治疗,进行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腹泻合并SAE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完全恢复18例,有神经后遗症10例,死亡2例。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儿抽搐、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以及四肢端冷等临床症状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结论脑电图是诊断SAE的主要方式,在治疗腹泻合并SAE时,主要针对SAE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含量和CD64表达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中价值和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意义.方法 脓毒症患儿56例分为严重脓毒症组(n=16)及一般脓毒症组(n=40),并将同期入住该病房的非脓毒症患儿3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住院后进行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及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采集血标本检测PCR、CD64.结果 2组脓毒症患儿外周血PCT及CD64的表达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PCT及CD64的表达明显增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CD64是早期诊断脓毒症价值较高的指标,并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临床医师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