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瘀热病邪既是消渴的重要病因,又是影响消渴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消渴发病过程中,瘀热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认为五脏虚损是消渴瘀热证的发病基础,气机失调为发病的重要条件。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在治疗上需瘀与热兼顾,凉血与散瘀配伍使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南征教授认为,毒邪损伤肾络是消渴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毒邪盘伏于膜原是消渴肾病迁延不愈、传统疗法难以奏效的根源所在。提出了调散膏,达膜原这一临床治疗消渴肾病的新路径。丰富了消渴肾病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消渴郁证属气血津液类疾病,可归为络病范畴。络为聚血之所,渗灌注而运气血,故脉络通畅充盈、络道无阻是维持其正常功能的前提,若脉络瘀阻、气血津液不和,则病症丛生,致消致郁。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消渴郁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则用药,认为消渴郁证的病因病机为气机郁滞、气阴两虚、痰热毒瘀而致脉络瘀阻,久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最终致消渴郁证,遂以行气解郁、补气养阴、清热解毒为基础,加以活血通络为总则,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临床用药,疗效颇好。  相似文献   

4.
对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痹的关系进行论述,从毒、虚两方面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认为毒损肺络、邪毒顽恶难解、痰瘀胶结、正气损耗是肺痹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关键;脏腑损伤增加毒邪化生,而毒邪内伏可进一步损伤脏腑之正气,终致毒、痰、瘀、虚互结,病势缠绵,变证丛生。因此,虚、瘀、痰、毒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朴春丽教授指出:“毒损肾络”是在传统的中医消渴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西医学最新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而提出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临床常以解毒通络保肾及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辨证施治并佐以辛味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严重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其中一种从"毒"论述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热、瘀、痰、湿毒密切相关,四者既可单独为病,又可兼挟为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致残性疾病。根据活动期A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认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流注骨节是AS活动期的主要病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六淫病邪形成毒邪,热毒郁而不化,脏腑积热,内蕴伏毒;毒邪未除,湿热伤阴,阴液亏虚;热毒炽盛,血为热灼,必致瘀热,湿为热灼,痰瘀痹阻,痰瘀毒互结骨节均引起活动期AS。   相似文献   

8.
络病多以络脉损伤为基础,气血瘀阻为特征,脏腑功能失调为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是络脉郁滞,并伴有痰、湿、瘀、毒等病邪的聚集。络脉是络病的中心环节,痰瘀互结是络脉损伤的基本演变过程。任何原因导致的络脉损伤均可引起气血运行障碍,从而加重痰浊、瘀血痹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刘文峰教授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峰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久病之变,其病机可谓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相兼,寒热错杂。虚以脾肾气虚为要,肾气亏虚为本,实则为瘀血、痰浊、痰瘀交阻、邪热浊毒。其机制为因虚致实,又因实致虚,虚实相因,相兼为患,损伤肾脏,使其气化、固摄功能失常,终至肾关开阖失常。其病机演变虽言错综复杂,但寻其规、抓其要,可用"虚、瘀、痰(湿)、热"4个字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10.
消渴炎症发病与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糖尿病炎症发病学说理论备受关注,而传统医家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湿热、血瘀、痰瘀、毒热密切相关。炎症发病学说和消渴的发病机制的关系非常密切,讨论两者的相关处对消渴病治疗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消渴古今有异。古之消渴,有典型的“三消”症状,而今之消渴(糖尿病),大多以肥胖为基础,其体质为气阴两虚,湿、热、瘀内留,降糖药、胰岛素的广泛使用使高血糖迅速控制,患者往往无典型的三消症状,故治疗上不应拘泥于三消辨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三焦是包罗联系脏腑的膜系,内联脏腑微膜、外联肌肤筋骨关节,上下连接五脏六腑,为膜性四通管道,完成气机气化,促进水液运行,化生护卫精微。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为正气亏虚、三焦不利、痰瘀互结痹阻关节及肺微膜。初病感受风、寒、湿等外邪,蕴于筋骨关节,迁延日久化生痰浊瘀血,痹阻关节且内舍三焦膜性管道,流窜停滞肺微膜,发为肺间质纤维化。三焦“四通膜性管道”是关节痰瘀流窜肺脏的通路,三焦不利则加重痰浊瘀血停滞。临床治疗以“通、化、调”为原则疏利三焦,即选择理气活血祛风之通药、补肺温肾化气之化药,以调理脏腑状态,畅通三焦膜性管道,消散痹阻肺微膜之痰瘀浊邪。  相似文献   

13.
从痰瘀论治消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偏重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一般认为以阴盛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越盛则阴津越虚,阴津虚则燥热越盛.病变的脏腑主要在于肺、胃、肾.临床可见口渴喜饮、小便频数、浑浊而甜,消谷善饥、大便干结、疲乏消瘦.消渴病迁延日久,气阴两伤,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可导致其他脏腑的多种病变.若目络瘀阻,血不循经或精不上承于目,则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甚至目盲失明;若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则肢体麻痛,甚至肢端坏疽;若皮肤失养,脉络郁阻,兼感受风湿毒邪,则可出现皮肤瘙痒、溃疡等多种病变.治法为化痰活血,逐瘀通络,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竹茹、胆南星、枳实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景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消渴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87眼)气阴两虚夹瘀型消渴目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44眼)应用益景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30例(43眼)采用单纯激光治疗。通过视力、FFA及OCT等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疗效,检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景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消渴目病疗效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消渴古今有异。古之消渴,有典型的"三消"症状,而今之消渴(糖尿病),大多以肥胖为基础,其体质为气阴两虚,湿、热、瘀内留,降糖药、胰岛素的广泛使用使高血糖迅速控制,患者往往无典型的三消症状,故治疗上不应拘泥于三消辨证。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疾病属性为瘟疫毒邪,病因为疠气、邪盛、正虚,病机为寒湿袭肺,郁热化毒,致病因素为寒、湿、热、毒、瘀、虚。治疗当根据具体阶段合理辨证,扶正祛邪,使邪有出路。早期:病机主要为湿邪遏肺、卫气同病,治疗上当以化湿解表退热为主,方选藿香正气散合柴葛解肌汤加减;中期:病机主要为表邪入里化热、邪伏膜原,治疗当以清除里热、邪透膜原,方选三消饮合小柴胡汤加减。极期:病机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治疗当以解热解毒,宣肺开闭。内闭外脱者应清心开窍、回阳救脱。邪毒闭肺选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内闭外脱选生脉饮、参附汤配合安宫牛黄丸,结合西医急救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病机主要为邪去正虚、湿退未尽,治疗当益气扶正、健脾祛湿,方选沙参麦冬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相似文献   

17.
出血中风病因病机的发展及阐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出血中风的病因病机学说的源流和发展进行考证和阐发.风阳痰火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的病理状态,同时亦是诱发出血中风的始动因素和危险因素.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其压迫损伤脑髓,又成为出血中风的致病因素.出血中风急性期多有肝肾不足、内伤积损的发病基础,而痰瘀压迫损害脑髓酿生毒邪,痰瘀热毒邪互结对脑络的损伤是出血中风急性期的病机关键.因此,采用破瘀涤痰,清热解毒法兼以"补虚"是治疗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8.
小儿艾滋病属中医伏气温病和温疫范畴.其主要病因为疫疠毒邪和精血匮乏.基本病机为疠、郁、瘀、虚,系统病机可概括为疫疠深伏,禀赋虚损;正虚邪恋,气滞血瘀;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疠害邪犯,脏腑亏损;疠毒肆虐,阴阳虚竭.证候病机为疫疠潜伏,精血亏虚;正虚邪恋,痰瘀互结;脾肾气虚,化生无源;疠毒壅肺,气郁血瘀;疠郁心肝,闭窍动风;风热湿毒,浸淫肺脾;正不抵邪,阴阳虚竭.  相似文献   

19.
癌毒是肿瘤发生和传舍(转移)的根本,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痰、湿、瘀等诸邪搏结、合酿癌毒是癌毒产生的病机。癌毒致瘤的核心病机涉及“正气亏虚” “痰瘀郁毒”。“络虚失约” “癌毒挟邪” “经络传舍”涉及癌毒传舍的核心病机。扶正抗癌是防治癌毒及肿瘤转移的治则;重视通络祛毒治法;重视复方大法、多法联用;重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