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古代认为毒邪包括致病性质强烈的外感邪气和蕴结不解的内生邪气,现代认为毒邪是长期蕴结淤积达一定程度,引起机体严重的阴阳气血失调,具备一定特点和特殊症状的邪,可概括为导致脏腑组织反复或持续性损伤的病理过程,并发展为毒邪学说。简述了毒邪相关皮肤病的致病机理和现代皮肤病的关系,结合名家提出了一些从毒论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慧  孔令信  李正光  孙志广 《中医学报》2021,36(7):1371-1374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中央土以灌四傍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能量代谢,且脾之为卫,为后天之本,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与肠道菌群的作用异曲同工.肠道菌群失调与中医脾的功能失司密切相关.通过对脾的调节,恢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从而纠正菌群失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申森  杜雨芃  林燕 《中医学报》2024,(5):1008-1013
蛋白尿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本虚以肾虚为主,与肺脾肝相关,标实涉及风、湿、热、瘀、浊、毒等。肺脾肾三脏亏虚致三焦不利,水道不通,湿热浊瘀之邪郁而不化,渐变为毒,邪气积于体内,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导致脏腑不得濡养,加重脏腑亏虚,毒邪蓄积体内,导致肾体损伤,功能日渐衰退,难以恢复,形成蛋白尿。毒邪生成,肾脏损伤由可逆性变为不可逆性,且毒邪的生成和致病是循序渐进、逐量累积的,贯穿于蛋白尿全程。故在治疗蛋白尿时应注重“解毒”法的应用,需明辨三焦毒邪,随证选药,扶正解毒,标本兼治。肾络细窄,惟虫药之走窜方可直达脏腑,虫药有搜风剔络、解毒散结、益肾固本之功,配伍通络药物以解毒通络,络通则排毒有道,毒邪自解,诸症减轻。  相似文献   

4.
外感热病是人体感受时行病毒或疫毒之邪而产生的一类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属祖国医学温病学的范畴,然而其致病原因历代医家的认识和说法却不尽一致,早在《皇帝内经》中就有从毒邪进行辨证论治的记录。毒邪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而将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尤其至清代温病学,关于毒邪致病已较为系统的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从“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的高度异常为特征,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炎症疾病。运用中医的"毒"邪学说论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迁延不愈的整个病理过程,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是脉郁毒损,其中脉郁是毒邪产生的内在和前提条件,毒损是推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毒结于内,而机体症状不显,难以觉察,谓之伏毒;其初始伏藏,渐积转盛,延至后期,积久生变,毒性猛烈,谓之苛毒.同时在机体长期的邪正交争中,必然伴随着气、血、津、液的虚损以及湿、痰、瘀、热等...  相似文献   

7.
从咽论治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伴有咽部症状的IgA肾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所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风热之邪,上犯咽喉,风热入里或直入少阴,结于下焦,灼伤血络,故见尿血.急性期多为风热邪毒或湿热之邪搏结于咽喉,循经下犯至肾;迁延期则多为气阴两虚证.临证采用尿血宁、养阴清肺汤等加减,药用荆芥、连翘、金银花、赤芍、玄参、僵蚕、蝉蜕等.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慢性应激影响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中医通常采取从肝论治的理念,这个理论是基于脏腑经络相关、七情致病的机理所提出的,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动脉硬化性疾病与慢性应激事件、慢性应激疾病的病因病机。但此理论尚存在待深入探索之处。首先,文献、书籍等资料中尚未有对这方面理论的归纳整理;其次,从肝论治理论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再次,若要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来印证此学说,基础研究中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模型,同时进行更微观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毒邪是反应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条件,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其中先天禀赋不足,内生虚毒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的内因;外感毒邪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发病的先决条件;痰瘀互结而成内生之毒,是反应性关节炎的继发改变。在防治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中,需遵循解毒邪原则,做到:1首辨毒邪;2次辨病期;3三辨正邪偏胜。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对于"毒邪致癌"机理认识的深入,解毒类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日益广泛。根据初步统计,在治疗常见恶性肿瘤方剂中配伍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者达30%以上[1],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中配伍使用攻毒祛邪类中药者近40%[2]。  相似文献   

12.
从毒论治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毒邪的涵义、来源、及致病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毒邪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阐明了毒邪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整个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解毒、排毒、抗毒三法相伍,作为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胡嘉格  曹宇博  张哲 《中医学报》2020,35(8):1685-1690
应用解毒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临床还是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疗,运用解毒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数据样本较少,中医证候类型地域集中较为明显,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其次,解毒药物不只有解毒功效,目前关于解毒药的应用仅局限于常规的几味中药,对于多数解毒中药还缺乏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探讨,今后的研究应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同步进行;最后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急危重症,还需要广大临床医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探求运用解毒方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治疗措施,力求为患者提供最准确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毒邪理论和中风病现代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毒邪是中风病病理因素,并采用解毒法治疗,已成为现代中风病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现将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鸣与五脏的辩证关系。方法:通过耳鸣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实者肝肺脾之类,虚者心脾肾之为类,其中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五计论治对耳鸣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辨治糖尿病足应重视四毒,即糖毒、瘀毒、浊毒、热毒。糖毒是水谷精微物质过盛产生的一种毒邪,也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致病基础。瘀毒和糖毒均是贯穿糖尿病足整个病程的致病因素。浊毒之邪上可煎熬肺津,中可烧灼胃阴,下可耗损肾水,入血则伤脉络,壅腐气血,导致脉道不通,局部组织液渗出。浊毒下注,足部水肿,日久化热,引发足部坏死感染。糖毒、浊毒、瘀毒日久均可变为热毒,强调糖尿病足感染期必定以湿热毒邪内盛为主。糖尿病足可分为缺血期、感染坏死期和恢复期,分期论治。缺血期采用活血化瘀解毒法;感染坏死期采用清热泻浊解毒法;恢复期采用扶正补消托毒法。  相似文献   

17.
从毒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特发性原因不明;继发性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吸人性、肿瘤性、药物性、放射性、气管及支气管病变演变、结缔组织疾病的肺表现、全身疾病的肺损伤等多种,西医治疗以激素作为首选药物,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治疗虽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进一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对肺间质纤维化从毒论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提出痛风是毒邪致病的代表病症,认为毒邪与痛风存在以下关联:(1)外受之毒是引起或诱发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2)禀赋不足及内生之毒是痛风发病的内在因素;(3)毒邪所致痛风可因其属性不同而有风、寒、湿、热、痰、瘀、虚毒之分(简称七毒辨证法);(4)痛风可用毒攻疗法即祛毒、泄毒、解毒、制毒、搜毒、攻毒的治疗原则及基本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胃肠病的发生,毒邪是邪病因素,痈是病理变化,根据这一认识提出从毒痈论治的新观点,指导临床应用,并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综合征从痰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综合征是指除特发性帕金森病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类似帕金森病表现的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包括运动迟缓、强直和静止性震颤.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常见者有药物和毒物、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其他如脑动脉硬化、皮质基底节变性、老年性痴呆、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病、多系统变性、颅内占位病变、脑积水等.在某些疾病中,帕金森综合征可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而在有些疾病中可仅仅是广泛神经系统体征中的一部分,它可以和痴呆、共济失调、运动神经功能减退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