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内镜下治疗病理结果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 MP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2014年间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后取得病理的4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息肉30例,间质瘤6例,异位胰腺2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4例,纤维脂肪瘤1例,腺瘤2例,与手术病理相对比,符合率100%。结论MPS可显示上消化道病变的性质与浸润范围,对层次来源可有精确提示,对进一步选择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华军  刘锦涛  陈彩霞 《广东医学》2005,26(8):1128-1129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对49例电子胃镜检查示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小探头检查,分析病变的起源、性质、浸润的范围,并与部分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息肉样病变13例,并均予内镜下切除,黏膜下病变17例,外压病变6例,肿瘤5例,十二指肠Brunner’s腺增生2例,黏膜炎性增厚2例,溃疡1例,未见异常3例,其中30例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能更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结构,更易于寻找病变,提高内镜活检的安全性,并能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对癌的T分期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 ( MPS)在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行 MPS检查。结果 :MPS检查的 2 6例患者中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癌 2例 ,胃息肉 5例 ,胃平滑肌瘤 3例 ,胃癌 3例 ,异位胰腺 2例 ,胃外压迫 2例 ,十二指肠息肉 1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5例 ,其中有 1例胃炎误诊为胃癌。部分病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证实。经 MPS检查诊断明确者 2 4例 ( 92 .3 1% ) ,其中内镜检查诊断明确者 19例 ( 73 .0 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对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 ,对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超声内镜下行食管、胃隆起性病变切除是内镜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伤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目前多采用超声内镜下切除,安全可靠。2002年5月以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切除79例,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记录检查结果。其中207例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活检,分析并比较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平滑肌瘤68例,间质瘤61例,壁外压迫36例,息肉39例,脂肪瘤26例,囊肿25例,异位胰腺23例,炎性增生14例,癌13例,静脉瘤7例。207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3.7%,高于胃镜(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5例胃镜发现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小探头检查,并对其中334例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超声小探头检查发现间质瘤80例,平滑肌瘤41例,异位胰腺22例,恶性肿瘤67例,囊肿28例,脂肪瘤26例,血管瘤25例,炎性增生42例,息肉104例,壁外压迫25例,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8例,检查结果准确率为76.65%。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能更清楚显示病变来源及性质,安全、简便易行,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窦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内镜对215例普通内镜发现的胃窦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215例胃窦隆起性病变中息肉80例,平滑肌瘤95例,异位胰腺33例,壁外压迫7例.对胃窦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6.3%,明显高于胃镜(64.7%).结论 超声内镜可对胃窦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导致病变表面或周围黏膜发红出现红印进行术前标识的方法在胃小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胃小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15例进行术前标识,121例未标识,对比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和病变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t=0.5974,χ2=0.693,P>0.05)。术前标识组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3.46±2.14) min,未标识组(4.71±3.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69,P<0.01);术前标识组首次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7.39%(112/115),未标识组90.91%(11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结论: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出现红印的术前标识方法可缩短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提高病变检出率,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y,EUS)联合粘膜切除术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216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检查。排除血管性病变、外压性改变、进展期癌变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终入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共有165例,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EUS,根据内镜图像及超声回声特点对165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判定,发现间质瘤60例(36.36%)、息肉36例(21.82%)、异位胰腺20例(12.12%)、脂肪瘤17例(10.30%)、平滑肌瘤10例(6.06%)、神经纤维瘤9例(5.45%)、囊肿7例(4.24%)、胃癌3例(1.82%)、未明确诊断3例(1.82%)。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165例患者EUS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能在准确判断胃隆起性病变起源层次和回声改变情况下,有效提示病变性质,使得对胃隆起性病变的切除更加准确,对于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EUS检查结果.结果 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按病变部位分为食管49例(28%),贲门6例(3%),胃96例(55%),十二指肠25例(14%).按病变类型分为间质瘤67例,外压35例,黏膜下囊肿25例,息肉...  相似文献   

12.
金捷  季峰  朱丽明  潘杰 《浙江医学》2007,29(6):621-623
大肠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肠镜影像,这种隆起可能由炎症、肿瘤形成,也可能由邻近器官或肿块压迫形成。由于肠镜只能观察到隆起表面,无法判断病灶黏膜层以下改变,故导致临床医师误诊误治时有发生,增加了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微探头凭借其超声功能,能清晰显示隆起下方肠壁的各层结构、病变起源、性质和浸润的深度及管壁外邻近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余剑平  张毅 《四川医学》2001,22(3):310-311
超声内镜 ( EUS)因集普通内镜和超声检查于一体 ,自问世以来倍受推崇。文献大多认为 ,EUS诊断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 submucosal elevated lesion)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对其存在的误诊很少见报道。笔者所见 2例经 EUS误诊为胃十二指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并就其可能的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例 1,男 ,4 7岁。上腹痛、嗳气、反酸 8年。间断服雷尼替丁和吗丁啉 ,症状缓解与复发交替。后来我院行纤维胃镜检查。镜下所见 :胃体和胃窦粘膜红疹样变 ,胃窦大弯侧粘膜局限性隆起 ,约 3cm大小 ,呈半球状 ,表面光滑 ,轻度水肿、充血 ,无糜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miniature ultrasonic probes,MUP)检查对胃底隆起性病变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内镜诊断为胃底隆起性病变者进行MUP检查?结果:52例胃底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瘤(平滑肌瘤)23例,静脉瘤5例,囊肿?脂肪瘤?炎性息肉各4例,12例为胃腔外压迫所致?4例直径>2 cm间质瘤,采取手术治疗,囊肿?脂肪瘤?息肉和11例起源于2?3层的良性间质瘤行内镜下微创治疗?结论:MUP有助于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微探头超声指导下采用内镜治疗黏膜下肿物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经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93例中平滑肌瘤27例,间质瘤2例,脂肪瘤21例,异位胰腺13例,静脉瘤9例,正常结构5例,管腔外压17例.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地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贺莉  任权  陈颖萍  聂玲  李国华 《四川医学》2006,27(5):474-475
目的 探讨电子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52例,进行电子EUS扫描,采用Olympus C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法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结果 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静脉瘤3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囊肿5例、胃平滑肌瘤12例、胃平滑肌肉瘤2例、胃脂肪瘤2例、胃腔外脏器压迫5例、胃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窦异位胰腺3例,胃底血管瘤2例;十二指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囊肿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 本文52倒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电子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面EUS扫描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痛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总结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24例II缶床资料,分析EUS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外压性病变5例(20.8%),其中纵隔神经鞘瘤1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纵隔肠源性囊肿1例,胰腺癌2例,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0.O%.黏膜下病变19例(79.2%),其中间叶源性肿瘤9例,脂肪瘤1例,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食管结核2例,胃壁脓肿1例,胃壁蜂窝织炎1例,胃癌2例,胃壁巨大憩室嵌入脾脏1例,壶腹癌1例.有2例进行了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均获得细胞病理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符;定位诊断准确率94.7%,定性诊断准确率63.2%.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较低,积极开展EUS-FNA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志宏  阮水良  王波  陆其明 《浙江医学》2014,(12):1108-1109
小探头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的探头可以直接通过内镜活检钳道,贴近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处,通过其高频超声环扫装置来显示隆起性病变的内部和边界的回声,对了解病变的起源、性质,鉴别良恶性,正确区分消化道腔内、外的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自2012-02本院购入小探头超声后,我们对21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高清内镜结合小探头超声检查,并与单纯高清内镜检查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