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刁永红  吕月美 《河北医学》2006,12(8):806-807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ASO)是以四肢动脉为主的慢性增生性退行性病变,往往同时累及心、脑、肾、内脏等动脉,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糖尿病病人可同时伴有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而高血压病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ASO早期病人往往疼痛难忍,以尽快缓解疼痛,解除病  相似文献   

3.
4.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因不明,主要见于小儿,易与败血症、猩红热等疾病混淆,为了提高对KD的认识,现报道我们诊治的30例,并略加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19  相似文献   

5.
秦萍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5):853-854
川崎病曾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其严重心血管病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自1970年以来,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发病率明显增高,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予后良好.如误诊、误治、漏诊贻误治疗时机,则(15~20)%发生冠状损害.本文报告2003年6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30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我院2006年~2008年住院的3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表现均不典型,经过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痊愈28例,阿司匹林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痊愈2例。结论:川崎病以不典型表现多见,尽早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按拟诊病例治疗,有助于提高对该病人认识能力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分析30例川崎病的误诊情况,以期降低早期误诊率.方法选取误诊的30例小儿川崎病者,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所误诊的疾病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30例误诊川崎病者持续发热率达100.00%(30/30)、指趾端脱皮86.67%(26/30)、眼结膜充血63.33%(19/30)、手足硬肿56.67%(17/30)、皮疹50.00%(15/30)、口腔黏膜改变43.33%(13/30)、淋巴结肿大36.67%(11/30)、肛周潮红23.33%(7/30)、卡介苗瘢痕部位红斑16.67%(5/30);白细胞升高90.00%(27/30)、血小板升高96.67%(29/30)、C反应蛋白升高83.33%(25/30)、红细胞沉降率加快80.00%(24/30)、血红蛋白下降33.33%(10/30)、心肌酶升高20.00%(6/30)、ALT升高13.33%(4/30)、尿蛋白升高6.67%(2/30);误诊疾病:支气管肺炎23.33%(7/30)、感染性腹泻16.67%(5/30)、急性淋巴结炎16.67%(5/3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33%(4/3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33%(4/30)、败血症6.67%(2/30)、猩红热6.67%(2/30)、急性尿路感染3.33%(1/30).结论加强川崎病误诊病例的分析对提高早期临床诊断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方法,总结治疗川崎病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治疗,30例患者出院时体温均恢复正常,皮疹消失,口唇干燥、粘膜发红等其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平均住院时间(12.5±2.5)d。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以丙种球蛋白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不典型川崎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选择小儿川崎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有发热,并以眼结合膜充血、口唇皲裂发生率最高,21例典型KD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例,9例不完全型KD中发生3例。结论:婴幼儿川崎病早期易误诊,对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患儿,具有部分KD临床表现者,应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欣辉  姚臻 《华夏医学》2009,22(4):668-67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完全KD组平均年龄小于典型KD组;不完全KD组的球结膜充血、口唇病变、手足硬肿和指(趾)端脱皮发生率均低于典型KD组,口唇改变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时间晚于典型KD组,发热、皮疹、手足硬肿、颈部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较典型KD组延长;不完全KD组平均确诊时间较典型KD组延长,开始使用免疫球蛋白(IVIG)的时同迟于典型KD组,使用IVIG后两组平均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冠脉扩张各为5例.结论:年龄越小不完全KD发病率越高;不完全KD患儿的部分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生率低,开始使用IVIG治疗的时间较晚,可导致部分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延长,注重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过晚使用IVIG治疗将增加心脏后遗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陈琪  林志青 《华夏医学》2007,20(4):667-669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住院治疗的64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6项主要表现者28例(43.8%);符合5项主要表现者25例(39.1%);符合4项表现者6例(9.4%);有5例(7.8%)患儿病程中仅有发热,而无川崎病其它主要临床表现;合并冠状动脉病变17例(26.6%)。治愈54例,好转9例,自动出院1例,无1例死亡。除自动出院者外,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至3年,冠脉扩张〈4mm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4-7mm者约在6个月恢复正常,其中1例冠脉扩张9mm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大多数川崎病患者症状较典型,可明确诊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川崎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笑寒  刘彩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09-2510
目的:探讨总结非典型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方法:总结分析26例非典型KD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均发热持续5d以上,多具备现行KD诊断标准6条的2条~3条症状,伴其他脏器受累表现,由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脉扩张或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而确诊。结论:非典型KD早期症状少,多以累及其他脏器表现为主,可结合实验室指标以早期诊断或拟诊,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63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63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中男女比例为1.3:1(36/27),5岁以下患儿发病占82.5%(52/63),非典型KD占31.2%(19/63)。典型KD组与非典型KD组在皮疹、结膜充血、手足硬性肿胀及脱皮、淋巴结肿大、CAL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发病中非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容易误诊,尽早做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诊断K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碧莹  孔卫乾 《海南医学》2010,21(21):54-5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诊断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我科近6年(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6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KD近3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患儿人数是前3年(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患儿人数的1.72倍(43/25),68例中男女比例为1.96:1(45/23),5岁以下患儿发病占94.1%(64/68),非典型KD占32.4%(22/68)。典型KD组和非典型KD组在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冠状动脉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与非典型KD组在皮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脱屑与硬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发病中非典型表现发生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容易误诊,尽早做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诊断K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杨  韩常青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11-112
目的:探讨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3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10—14天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见冠状动脉不同程度恢复,未见有进行加重的病例,同时复查肝功能及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部分已恢复正常。结论:儿童不完全川崎病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查综合分析,对疑似不完全川崎病病例应常规做心脏超声检查并动态追踪,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硬肿和脱屑,口腔粘膜和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以前采用阿司匹林(ASP)为主的抗凝、抗炎和对症治疗。近年国外报道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控制急性期症状,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本文采用IVIG联合ASP治疗9例川崎病,以观察其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5年5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9例患儿,均符合日本MCIS研究委员会1984年通过的诊断标准。将19例患儿随机分为二组。WIG组(治疗组)9例,男8例,女1…  相似文献   

18.
不完全性川崎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表现等临床特征,探讨此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分析弼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30例典型川崎病进行比较,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治方法。结果对两组病例临床实验室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具有相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有助于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19.
苗晋鑫  刘雅琳  白明  田硕  康乐  许二平 《中医学报》2021,36(5):1126-1130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治疗脑缺血的用药特点,为脑缺血的治疗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国内外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全文含有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和脑缺血进行文献搜索,剔除动物实验类、综述类和个案报道等文献,筛选临床治疗脑缺血的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剂,各药录入Excel表,采用统计软件SPSS Statistics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1年6月至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56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6项主要表现者28例(50%);符合5项主要表现者 21例(37.5%);符合4项表现者6例(10.7%);有1例 (1.8%)患儿病程中仅有发热,而无川崎病其它主要临床表现;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27例(64.3%).治愈:本组患者治愈48例 ,好转7例,自动出院1例 ,无死亡病例.除自动出院者外,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至 3年,冠脉扩张<4mm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4~7mm者约在 6个月恢复正常,其中1例冠脉扩张9mm者仍在随访中.结论 大多数川崎病患者症状较典型,可明确诊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