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23例肩锁关节脱位。23例平均随访9个月,功能评定优良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CHP治疗69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结果术后6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按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优56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98.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操作简单,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6.
肩锁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观察AO/ASIF肩锁钩钢板治疗12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外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术后1周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6周均完全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未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A组,n=41)和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B组,n=11)。比较两组患者喙锁间隙、肩峰-肱骨头间距、钢板-肱骨头间距、肩峰指数、术后6个月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Bigliani分型,以及Karlsson疗效分级。结果 A组Bigliani分型:Ⅰ型27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Ⅱ+Ⅲ型所占比例为34. 2%(14/41); B组Bigliani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Ⅱ+Ⅲ型所占比例为72. 7%(8/11)。B组Bigliani分型Ⅱ+Ⅲ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喙锁间隙、肩峰-肱骨头间距分别为(5. 45±0. 76) mm、(9. 20±1. 89) mm,明显小于A组的(7. 93±1. 02) mm、(10. 8±1. 5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肩峰指数为(0. 77±0. 06),大于A组的(0. 58±0.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和B组钢板-肱骨头间距分别为(7. 79±1. 86) mm、(6. 43±2. 1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1. 13±3. 06)分和(80. 38±2. 11)分,均低于A组的(81. 46±2. 37)分和(94. 38±2. 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Karlsson疗效分级优20例、良18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2. 7%(38/41); B组Karlsson疗效分级良6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为54. 6%(6/11)。B组优良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Ⅱ型和Ⅲ型肩峰、喙锁间隙和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肩峰指数增大的患者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在NeerⅡ型的锁骨远端骨折和Rockwood Ⅲ型的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141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均运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按Constant-Murley评分随访观察各病例恢复情况。结果 1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共随访6~26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6周均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无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随访的患者X线未见肩锁关节半脱位,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克氏针分叉后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将克氏针后半段分叉后固定和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TossyⅢ开型肩锁关节脱位50例。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21例,男14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2例。锁骨钩钢板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左侧12例,右侧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治疗费用、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2~2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按Karlsson标准评定: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优16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0.4%。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22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3.1%,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12.8±1.4)cm,B组(9.8±1.2)cm。A组术中出血量(134.9±12.3)ml,B组术中出血量(128.9±11.4)ml。A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5770±750)元;B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12830±950)元。结论克氏针分叉后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符合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但前者费用更低,后者创伤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AO/ASIF肩锁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25例。经3~15个月的随访,患者在术后1周均能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6~8周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