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的基底缘及周围至少2.0cm硬脑膜.分段行光镜和电镜病理学检查。结果4l例(95.3%)肿瘤周围硬脑膜可见血管扩张或增生,40例(93.0%)肿瘤周围硬脑膜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16例(37.2%)硬脑膜被肿瘤细胞侵袭,其中8例硬脑膜在肿瘤基底缘即0位置可见到肿瘤细胞侵袭,6例在0.1~0.5cm范围,2例在0.6~1.0cm范围仍见到肿瘤细胞侵袭,而瘤周硬脑膜〉1.0cm范围未见肿瘤侵袭。结论脑膜尾征对应硬脑膜的组织构成有三种:肿瘤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丰富的血管和血管扩张。肿瘤细胞侵袭脑膜尾征对应硬脑膜主要集中于0~0.5cm范围,少部分集中在0.6~1cm范围,无〉1.0cm者。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合并MR硬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病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46例脑膜瘤患者行SimpsonⅠ级肿瘤全切除 ,包括肿瘤基底周围至少 2 0mm的硬脑膜 ,并行病理学检查 ;比较有无MR硬脑膜尾征者的病理学表现。结果 MR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尾征阳性者 2 8例(60 9% ) ,其中 1 8例病理结果显示有硬脑膜的肿瘤细胞浸润 ,1 0例仅见组织增生 ,血管扩张和丰富的血供 ;而MR增强扫描中未见硬脑膜尾征的 1 8例中 ,有 6例经病理证实肿瘤浸润邻近硬脑膜。结论 MR检查不能确定硬脑膜是否已被肿瘤浸润 ,硬脑膜尾征应结合其他的影像学特征如肿瘤的形状、边界以及瘤周水肿的程度等综合判断 ,决定是否作更具侵袭性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脑膜尾征”与脑膜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上脑膜尾征形态学表现与脑膜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资料齐全的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MRI表现和病理学结果 ,重点分析其脑膜尾征形态与肿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5.56%的脑膜瘤在MRI T_1WI增强像上表现有脑膜尾征,其形态上分为单尾、双尾和多尾。不同部位脑膜瘤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脑膜瘤脑膜尾征形态学特点有所不同。结论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形态与局部硬膜组织结构和肿瘤病理类型有关系。明确认识此种关系对术前提高脑膜瘤良恶性诊断水平,术中选择正确的切除方式,树立正确的手术理念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Ⅰ级脑膜瘤MRI硬膜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6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毗邻肿瘤的硬脑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中20例幕上脑膜瘤进行肿瘤侵袭硬脑膜范围研究。结果脑膜瘤侵袭硬脑膜几率与WHO Ⅰ级病理亚型无关(P〉0.05)。35例DTS中,7例连续型DTS均无肿瘤侵袭,28例不连续型DTS均存在肿瘤侵袭(P〈0.05)。11例无DTS病人中4例存在肿瘤细胞,其余7例则无肿瘤侵袭。DTS与硬脑膜是否受肿瘤侵袭无相关性(P〉0.05,Fisher's exact=0.1)。肿瘤部位与硬脑膜是否受侵袭无相关性(P〉0.05,Fisher's exact=1.000)。距肿瘤边缘1.0cm范围内的硬膜标本肿瘤存在概率为100%。1.5cm、2.0cm处分别为35%和25%。结论连续型DTS提示炎症反应.不连续型则提示肿瘤侵袭硬膜。脑膜瘤对周围至少2.0cm范围内的硬脑膜存在浸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方法 179例凸面脑膜瘤和89例颅底脑膜瘤手术患者,术后其瘤体和硬膜标本做常规病理学检查.选取距离肿瘤基底处0~0.5 em、0.6~1.0 cm、1.1~1.5em、1.6~2.0 cm、2.1~2.5 cm、2.6 ~3.0 cm处硬膜做HE染色,检查硬膜内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分析各型”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肿瘤细胞侵袭率和侵袭范围的差异.结果 “脑膜尾征”在MRI上可以分为平滑型(37/268, 13.8%)、结节型(48/268,17.9%)、混合型(84/268,31.4%)、对称多极型(29/268,10.8%)、非对称多极型(70/268,26.1%).179例凸面脑膜瘤中158例(88.3%)可以见到肿瘤侵袭周边硬膜,其中82.3% (130/158)侵袭范围在2.0 cm以内,94.9% (150/158)在2.5 cm以内.平滑性“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肿瘤细胞侵袭范围在1.5 cm以内,各型“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的肿瘤侵袭率和侵袭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膜尾征”在凸面和颅底脑膜瘤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凸面脑膜瘤,肿瘤周边硬膜切除范围建议达2.5 cm,如果这个范围不能达到,“脑膜尾征”的形态可以作为决定切除范围的参考.对于一般行Simpson Ⅱ级切除的颅底脑膜瘤,肿瘤周边的硬膜可以根据“脑膜尾征”形态采取相应的处理.“脑膜尾征”的分型对术前肿瘤周边硬膜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够使外科医生术前预测侵袭范围和获得足够的切除范围,对降低脑膜瘤远期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HO(2000)I级脑膜瘤“脑膜尾征”(MRI)形成的组织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切除46例脑膜瘤及其周围硬膜,对比脑膜瘤周围硬膜MRI特点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VEGF)观察。结果46例硬脑膜标本组中有肿瘤浸润者32例,14例无肿瘤侵袭。在35例MRI(增强)显示存在“脑膜尾征”(MRI)的标本中有15例肿瘤侵入硬脑膜血管内。距肿瘤边缘1.0cm范围内硬膜标本肿瘤存在几率为100.00%,1.5cm、2.0cm处分别为35.00%和25.00%。VEGF在脑膜瘤中表达程度与其侵袭性行为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向其毗邻硬脑膜组织浸润最明显部位VEGF表达最强。结论“脑膜尾征”形成机制是由肿瘤细胞侵入硬脑膜血管所引起的。脑膜瘤对周围至少2.0cm范围内的硬脑膜存在浸润的可能性。VEGF在脑膜瘤侵袭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突面脑膜瘤合并硬脑膜“尾”征的手术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突面脑膜瘤复发的病因。方法:10例突面脑膜瘤经手术切除与病理证实。术前皆作MRI的GD-DTPA增强检查,证实为脑膜瘤并有硬脑膜“尾”征,病理学检查有肿瘤细胞浸润,作包括硬脑膜“尾”的肿瘤手术I级切除。结果:效果良好,随访6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证实脑膜瘤的细胞浸润至硬脑膜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确切地作包括“尾”在内的I级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MRI硬膜尾征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全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病因。方法:术前辩认MRI硬膜尾征,显微镜下确认,将其连同肿瘤主体作Ⅱ级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患者能正常工作及生活,随访6月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确定脑膜瘤的硬脑膜浸润,并作包括它的Ⅱ级切除可有效的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新的可能的抑癌基因——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1(LRI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和其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共98例脑膜瘤病例资料及石蜡标本,行LRIG1、内皮因子受体(EGFR)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LRIG1、EGFR和Ki67蛋白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①LRIG1表达强度在不同级别、不同亚型、不同侵袭性表现的脑膜瘤中,无显著差异(P〉0.05)。②EGFR与Ki67表达强度则随脑膜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P〈0.05),而在侵袭性及非侵袭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LRIG1可能并未参加脑膜瘤的恶性进展或在其侵袭性行为中发挥效应。②EGFR信号系统的异常可能参与了脑膜瘤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在蛋白质水平探讨脑膜瘤恶性变机制.方法 挑选79例脑膜瘤样本制备组织成芯片,与MYC、MDM2、ARNT2、AR、ER、PR、KJ-67、P53、survivin、CD34和VEGF共计11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整个实验设置阴性对照组芯片且性激素受体应用乳腺癌芯片作为阳性对照.应用SAS9.0软件处理数据,筛选不同病理级别间的差异表达抗原.结果 成功制备了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信号清晰.没有非特异性染色.数据处理结果显示:P53、AR、CD34、Ki-67和MYC在脑膜瘤不同病理级别间阳性表达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是在蛋白质水平探讨脑膜瘤恶性变机制的科学方法.P53、CD34、Ki-67、AR和MYC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变机制有关.是脑膜瘤病理级别诊断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观察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其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探讨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侵袭行为、复发等方面的作用,分析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5-01—2014-01于我院就诊的脑膜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者脑膜瘤组织中E-钙黏附素表达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病理分级、水肿情况、是否存在侵袭行为和是否复发等情况下的表达进行分析,分析E-钙黏附素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的关系。结果根据病理学分级探查不同病理分级E-钙黏附素表达情况显示,Ⅰ级阴性表达率10.3%,Ⅱ级为60.0%,Ⅲ级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瘤周水肿分级探查不同级别水肿E-钙黏附素表达情况显示,0级阴性表达率6.7%,1级为15.8%,2级为62.5%,3级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有无侵袭力将纳入标本分为有侵袭力组和无侵袭力组,有侵袭力阴性表达率为53.8%,无侵袭力为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复发情况将入选标本分为又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复发组阴性表达率为66.7%,无复发组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钙黏附素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瘤周水肿、复发和侵袭力有密切关系,检测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有利于探查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对判断疾病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