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细菌感染有关的格林-巴利綜合征(GBS)少见,而与伤寒有关的GBS则更罕见[卢瑾璞等。中华内科杂志1986;(12):756],现报告1例伤寒并发GBS如下。病例报告患儿男,1.5岁,因持续发热8天,四肢进行性无力5天入院。8天前无诱因出现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伤寒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但伤寒伴发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报道不多。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7岁。因发热、腹泻伴腰酸,尿频2周于1987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2周前出现发热、乏力、腰酸、脐周胀痛、解黄色稀便4~6次/天,无粘液脓血及里急后重感,尿频数,无尿急、尿痛。  相似文献   

3.
伤寒伴感染性精神病1例安徽宿州中煤三建公司总医院急诊科(234000)杨军男,41岁。因发热、神志恍惚5天入院。入院前5天发热38℃~40℃,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双眼凝视,言语不清和无语。曾到当地精神病院就诊,认为抑郁型精神病可能性不大。2天前出现持续...  相似文献   

4.
伤寒并发乙状结肠360°扭转1例报告王文雅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男性18岁学生,住院号473493,听力下降6天于1988年9月15日收入耳鼻喉科。半月前感冒腹泻,几天后腹泻好转,但乏力胸闷、不觉发热,6天前突然听力下降逐渐加重。既往体健。休...  相似文献   

5.
伤寒并发急性胰腺炎一例湖南省人民医院张强,刘洪娟患者,男,24岁。因持续高热18天伴腹胀、呕吐、腹泻稀便,4~5次/d,5天,急诊入院。外院检查脑脊液正常,血肥达反应阴性,予抗感染治疗5天,病情无好转。既往体健,无胰腺炎、胆囊炎及传染病史。体查:体温...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47岁。于1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39℃,在当地医院疑为伤寒,抗感染治疗无效。10天前开始右胸明显疼痛,伴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症状无改善,并出现喘憋、气促、消瘦,疑为肺癌转入我院。吸烟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16岁,学生,1980年5月26日以发烧、食欲不振、尿黄6天、黑便3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前6天开始发烧,无寒战,极度乏力。尿色深黄。右上腹胀痛不适,食欲锐减,恶心并呕吐两次。发病第三天,大便呈黑色糊状,每日1—2次。入院前一天鲜血性大便两次,无脓液及下坠感。鼻衄两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巩膜黄染,以黄疸待查转来我院。既往健康,无肝炎、伤寒、痢疾病史。体检:体温39℃,脉搏112次/分,血压110/  相似文献   

8.
刘卫平  黄兴兰 《华西医学》1991,6(2):172-176
病例摘要: 男性,26岁,农民,四川新都人。主诉:发烧、全身痛9天,加重伴皮肤粘膜出血2天。现病史:入院前9天患者下田劳动后,自觉全身乏力、疼痛,尤以双下肢及腰背部为甚。自觉发热,但无畏寒及其它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症状,在大队卫生站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高烧不退(39℃~40℃),于入院前5天转至县医院,考虑为“伤寒或败血症?”继续抗感染治疗,但病情仍在加重。入院前两天,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伴咳嗽、痰中带血  相似文献   

9.
1994年9月发生一次伤寒暴发性流行,我院应用氟嗪酸治疗伤寒33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持续发热伴肝、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细胞减少。33例均经双份血培养伤寒沙门氏菌阳性和/或肥达氏反应阳性,滴度O1∶80以上,H1∶160以上,连续2次。1.2一般资料:33例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8~31岁,平均22岁。入院前未经有效抗生素治疗15例。18例曾用氟苄青霉素、先锋Ⅴ或氯霉素等。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3~7天13例,8~14天15例,15~21天5例。全部病例体温均有39℃以上高热,其中18例(54.5%)在40℃以上,最高1…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环丙沙星与诺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以环丙沙星0.5g日3次口服,疗程7天,治疗伤寒49例;以诺氟沙星0.4g日3次口服,疗程14天,治疗伤寒52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开始退热时间分别为2.9±1.1天和4.9±2.4天,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处理(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表明环丙沙星治疗伤寒的疗程较诺氟沙星短,症状改善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氯霉素和环丙沙星单用或联用治疗伤寒的疗效,探讨二药联用的临床价值,从1994年3月~1997年3月,我们对106例经细菌培养确诊的伤寒患者分组进行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全组106例均为16岁以上成人,随机分成三组。单用氯霉素组(A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7~57岁,平均30岁,治疗前体温37.4~41℃,平均39.2℃,发热时间5~29天、平均12,1天;单用环丙沙星组(B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2.6岁,治疗前体温37.5~40.5C,平均38.SC,发热时间5~42天,平均13.5天;二…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12月以来,在我院伤寒住院病例中,查肝功者45例,发现伤寒性肝炎7例,现粗浅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受检病例均为细菌学检查确诊伤寒者,其中肝功异常(均排除病毒性肝炎)占全部受检病例的15.6%,7例中均有发热,纳差,乏力等症状,与其它患者无明显区别,无肝区痛、呕吐、恶心、厌油等。7例中,6例末给保肝治疗,在短期内(最长17天,最短10天,平均13天)肝功恢复正常,1例45天恢复。肝功结果均异常,最低GPT32u最高124u。7例病例查体均未触及肝肿大。  相似文献   

13.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伤寒1例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内科(317100)暨利军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因发热20天于1995年10月19日入院。因当地有伤寒流行,患者院外2次伤寒凝集试验均阳性,故诊断为“伤寒”,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氟哌酸在伤寒流行区易感人群应用的效果尝试寻找阻止伤寒暴发流行区易感人群发病的方法。对象和方法 以陕西省某矿区1997年伤寒暴发流行区易感人群(3700人)为对象,分7d、10d、14d疗程3组,口服氟哌酸,3次,d,每次0.2g,通过服用氟哌酸前后易感人群每日新发病人数的变化观察氟哌酸在阻止易感人群发病方面的作用。结果和讨论 观察发现服用氟哌酸前每日新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24、29、37、44),而服药后每日新发病人数迅下降(38、30、20、13、4、3、0)且从第7天起未再发现新发病人,7d、10d、14d三个不同用药疗程组均于7d后未再发现新病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对伤寒杆菌(包括耐氯霉素株)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目前已取代氯霉素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的报道显示喹诺酮的应用使伤寒的退烧时间缩短、复发率下降、并发症减少。在伤寒流行区怎样保护易感人群,既往报道多涉及伤寒菌苗的应用。笔者基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伤寒治疗中取得的满意效果,选用喹诺酮类有代表性的氟哌酸用于阻止伤寒暴发流行区易感人群的发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说明氟哌酸不但在治疗现症伤寒病人方面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在阻止伤寒暴发流行区易感人群发病方面同样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至于服用几天为宜,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5.
王国敏 《现代康复》1998,2(8):905-905
为比较环丙沙星与诺氟沙星治疗伤率的疗效.以环丙沙星0.5g日3次口服,疗程7天.治疗伤寒49例.以诺氟沙星0.4g日3次口服.疗程14天.治疗伤寒52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开始退热时间分别为2.9±1.1天和4.9±2.4天,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处理(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表明环丙沙星治疗伤寒的疗程较诺氟沙星短.症状改善快、疗效好。环丙沙星(CFX)、诺氟沙星(NFX)属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伤寒,疗效显。我们从1990年9月至1993年8月末用环丙沙星治疗伤寒49例,诺氟沙星治疗52例作为对照。现将两组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0年4月起使用氟嗪酸治疗52例伤寒病人,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将我院1990年4月~1992年10月82例住院伤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治疗前病程治疗组平均10.5天(5~30天).对照组平均9.3天(4~24天)。二、诊断:两组病人除有持续发热等症状外。均有肝或/和脾脏肿大,白细胞正常或低下,嗜酸性白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氏反应阳性,或肥达氏反应阴性而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的患者。其中2例血肥  相似文献   

17.
丁宇 《临床荟萃》2009,24(8):693-693
患者,男,19岁,因发热8天、胸闷5天,于2006年3月4日入院。8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伴全身肌肉酸痛,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5天前出现胸闷。既往曾患乙型肝炎、伤寒,否认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7.8℃,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无脓点。双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腹肌略紧张,剑突下轻压痛。  相似文献   

18.
以肠出血为首发症状的伤寒2例报告徐杰钊224700江苏省建湖县近湖医院1病例报告[例1]王某,女,62岁。因便血3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晚餐后觉腹部不适,轻度疼痛,后相继排出暗红色稀赤豆汤样便5次,量较多,最多1次约600毫升。便后头晕、畏寒,不发...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 女,73岁。因双颞区头痛伴发热20余天,视力下降3天入院。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颞区搏动样疼痛,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恶心,未呕吐,午后低热,体温37.5-38.5℃,无明显盗汗,无咯血。近3天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曾在外院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病情无明显好转。无外伤史。查体:体温38.3℃,脉搏82/min,血压130/80 mmHg。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双侧颞动脉增粗、迂曲,可触及多个结节,触痛明显,拒按,搏动明显减弱,心肺听诊均未闻及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83年分离的14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中10天到6岁儿童粪便中分离的94株,成人粪便中分离的55株.儿童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大便为粘液稀便,无脓血,成人除2例外,其余均为鼠伤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