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脏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X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2、4、8、12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Western blot方法研究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COX Ⅰ蛋白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细胞COX Ⅰ mRNA表达变化.结果脂肪肝2、4、8和12周细胞色素氧化速率分别为(0.88±0.32)、(0.76±0.37)、(0.48±0.26)、(0.39±0.21)/win,与正常对照组(0.98±0.37)/min较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COX Ⅰ基因及蛋白表达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强.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线粒体编码呼吸链相关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Ⅰ基因和蛋白质降低,与脂肪肝引起的肝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4种主要的细胞色素P450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发病进程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建立大鼠NAFLD的病理模型,并分别测定肝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三酰甘油(TG)等生化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在各个病理时期CYP1A2、CYP2D6、CYP2E1和CYP3A1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随着NAFLD严重程度的增加,AST与ALT的活性显著上升( P<0. 01 ) , TG的水平则在重度脂肪肝时期之前上升,而后显著下降( P<0. 01).CYP1A2和CYP2D6的表达水平在发病进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 CYP3A1 虽总体下调,但幅度不大,而CYP2E1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 P <0. 01 ). 结论 在NAFLD 的发病进程中 CYP1A2、 CYP2D6、 CYP3A1 和CYP2E1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的改变,实验结果可以为内科医师针对NAFLD患者的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色素P450 2E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变化及其在脂质过氧化反应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变化,酶学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脂肪肝大鼠丙二醛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以高脂饮食8、12周为甚(P<0.05),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亦明显增强(P<0.01).结论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变化与脂肪肝引起的肝脏损害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史洪涛  李陶  陈东风  胡辂  王军 《重庆医学》2007,36(8):701-703
目的 研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2、4、8和12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aspase-3在肝脏表达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色素 C以及caspase-3含量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组4~12周组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饮食组肝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随着脂肪肝的加重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饮食组细胞色素C含量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以12周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参与了其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细胞素色P450 2E1 (cytochromeP450 2E1,CYP2E1)途径探讨分析甘草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构建NAFLD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按照体重大小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甘草甜素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健康大鼠为正常组,模型构建成功并治疗6周后处死,收集血液和肝脏,使用相应试剂盒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肝脏行病理学检测,同时提取肝脏总蛋白检测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a... 更多  相似文献   

6.
曾志华  冯雯琪  卓廉士 《医学争鸣》2008,29(11):994-997
目的:研究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表达及氧化抗氧化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电针治疗,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和肝CYP2E1表达. 测定肝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脂肪肝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损伤得以改善. 免疫组化证明电针治疗能抑制脂肪肝肝细胞色素CYP 2E1的表达,同时肝内MDA,TG,TC显著降低(P<0.01),SOD,GSH活性升高(P<0.01).结论:电针通过抑制脂肪肝细胞色素CYP 2E1的表达,从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使肝组织的脂肪变性和炎性损伤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模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两咪替丁灌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生化分析仪测定转氨酶等指标,观察肝组织学特点。结果:与NASH组比较,高、中剂量西咪替丁组大鼠的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均下降,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HA水平也下降,低剂量西咪替丁组各指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西咪替丁能抑制NASH大鼠肝微粒体CYP450、CYP2E1表达,降低血清中HA含量,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和NAFLD模型组(4、6、8周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按1.2 m L/kg皮下注射花生油,2次/周,建立日本大耳兔NAFLD模型。按各组时间点处死兔子,测定兔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提取肝脏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状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质代谢指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造模4周时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随着NAFLD病程的发展,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率随高脂饮食饲养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NAFLD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和NAFLD模型组(4、6、8周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按1.2 ml/kg皮下注射花生油,2 次/周,建立日本大耳兔NAFLD模型。按各组时间点处死兔子,测定兔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提取肝脏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PTP)的状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 以及Caspase-3 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质代谢指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造模4周时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随着NAFLD病程的发展,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率随高脂饮食饲养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 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NAFLD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枸杞多糖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3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枸杞多糖(LBP)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3A基因和活性的影响,揭示其部分治疗机制.方法:用乙醇灌胃10周造成大鼠慢性AFL模型,再用5%和10%的LBP治疗10周,10%阿托莫兰(GSH)治疗组和戒酒组作为阳性对照,作治疗前后比较:肝脏病理形态,肝匀浆还原型谷光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肝细胞色素P4503A(CYP3A)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LBP能明显改善酒精所致大鼠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增加GSH含量,减少MDA产生,抑制CYP3A活性和基因表达,其改善脂肪病变与阿托莫兰组无显著差异,优于单纯戒酒组.结论:LBP抑制CYP3A活性及基因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有效治疗AF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玉泉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咪替丁、苯巴比妥钠和玉泉丸灌胃7d后,腹腔注射非那西丁,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的浓度,用DAS软件估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生理盐水组、西咪替丁组、苯巴比妥钠组和玉泉丸组探针药物≠1/2分别为(93.51±9.21)、(161.67±10.95)、(85.36±8.98)和(31.12±7.09)min。结论玉泉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甘油通道蛋白(aquaglyceroporins)AQP3、AQP7、AQP9基因在油酸钠诱导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常规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为对照,采用油酸钠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建立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利用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并分别于0、12、24、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水甘油通道蛋白AQP3、AQP7、AQP9基因的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观察及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显示HepG2细胞在油酸钠处理12 h后即开始出现脂肪变性,随着刺激时间延长,脂肪变性程度逐渐加重,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在48 h组(79.76±0.75)较0 h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中,AQP3mRNA水平12 h时表达开始减低,48 h时(0.39±0.08)表达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7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QP9 mRNA表达水平自12 h(1.59±0.11)即开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AQP3蛋白水平12 h时表达开始减低,24、48 h组[(0.016±0.002),(0.012±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9蛋白水平12 h表达开始增高,24、48 h[(0.050±0.002)、(0.079±0.00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中水甘油通道蛋白AQP3表达下调、AQP9表达上调、AQP7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不同亚型的水甘油通道蛋白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了肝细胞非酒精性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P4501A2酶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以及此多态性对血浆氯氮平浓度的影响。方法:5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药物达治疗量-周后,于展6时取肘静脉血5毫升置于EDTA抗凝管中,分离白细胞从中抽提DNA,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患者P4501A2酶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测定22例应用氯氮平250mg/d治疗患者的血浆氯氮平浓度。结果: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4501A2酶基因为A/A者22例(44%),酶基因为A/C者24例(48%),酶基因为C/C者4例(8%)。9例A/A型患者平均血浆氯氮平浓度(210.11±78.14)ng/ml,13例A/C型和C/C型患者平均血浆氯氮平浓度(228.69±82.84)ng/ml,两组间血浆氯氮平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P4501A2酶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出现频率与高加索人相似,P4501A2酶基因多态性在用中等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对血浆氯氮平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过表达MORC2对人L02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L02肝细胞中过表达MORC2,q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过表达效果后,对L02肝细胞进行脂肪变性诱导,测定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并比较过表达前后L02肝细胞的脂肪蓄积程度;利用芯片技术对过表达MORC2前后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与Pathway分析,筛选过表达MORC2时发生变化的通路并选择对脂代谢有调控作用的p53进行研究;Western blot检测在L02肝细胞脂肪变性诱导时过表达MORC2对p53蛋白含量的影响;在过表达MORC2的基础上对L02肝细胞过表达p53,q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p53过表达效果后,通过TG测定观察过表达p53对过表达MORC2改变的L02肝细胞脂肪蓄积程度产生的影响.结果 qRT-PCR及Western blot证明过表达MORC2成功;过表达MORC2的L02肝细胞在脂肪变性诱导后TG含量较MORC2正常表达的L02肝细胞明显降低(P<0.01);基因表达谱芯片及Pathway分析显示脂代谢调控相关的p53通路在过表达MORC2后发生变化;Western blot显示过表达MORC2后,L02肝细胞中p53蛋白水平在脂肪变性诱导前后均降低;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p53过表达成功,且过表达p53可部分解除MORC2对L0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缓解作用.结论 过表达MORC2可通过下调p53从而缓解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5.
Orally administered drugs are at first absorbedby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and then travelthrough the liver,the great manufacturer in thebody,andin the end,merge into the systemic cir-cuit.Numerous kinds of drug metabolism occur-ring during this passage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tract to the systemic circuit are called the presys-temic metabolism.Although the liver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as the major site for drugpresystemic metabolism,a breakthrough has beenmade withthe advent of 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细胞色素P450 1A1(CYP 1A1)的诱导表达情况。方法以人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选取16种含量较多的典型的PAHs暴露给药。MTT方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存活率以选择合适的给药浓度;在该浓度药物处理24 h后,收集各组细胞的总RNA及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CYP1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PAHs浓度在0.2 mol/L时,细胞存活率为50%~60%,选用此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的给药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luorene、2,3-benzanthracene、perylene、acenaphthylene和benzo[a]pyrene能显著诱导CYP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fluorene、2,3-benzanthracene、perylene、acenaphthylene和benzo[a]pyrene等烟草烟气内存在的化合物对细胞色素酶CYP1A1具有诱导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和敏感株对宿主肝脏细胞色素P450ⅡB1基因mRNA转录影响的差异。方法:以小鼠CYP450ⅡB1基因的cDNA为探针,分别与感染伯氏疟原虫RC株和N株的小鼠肝脏总RNA进行了Northern blot杂交。结果;感染伯氏疟原虫N株小鼠肝CYP450ⅡB1基因的mRNA明显低于感染RC株鼠及正常对照鼠,而感染RC株鼠与正常对照鼠之间该基因的转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为其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和吡格列酮组大鼠用高脂饮食饲养12周成功建立NAFLD模型。吡格列酮组大鼠用吡格列酮治疗12周,生理盐水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处理。肝脏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及油红O染色。测量大鼠体质量、肝湿质量,计算肝质量/体质量(肝/体比),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肝脏组织中TC、TG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大鼠肝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伴小叶内、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吡格列酮组多数肝细胞结构恢复正常,细胞质内脂滴空泡明显减少。生理盐水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肝/体比、血清及肝脏组织中TC、TG水平、血清AST、ALT水平、肝脏组织GRP78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及肝脏组织中TC和TG水平、血清AST和ALT水平、肝脏GRP78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细胞的ERS水平来纠正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