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德友 《重庆医药》2009,38(15):1900-1900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基层医院临床麻醉中非常重要的麻醉方式,但在硬膜外麻醉中穿破硬脊膜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处理硬脊膜穿破后患者的麻醉,至今仍有争议。本文就本院13年来16293例硬膜外麻醉中的13例硬脊膜穿破患者的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硬脊膜外胜阻滞术中穿破硬脊膜后,是否可重新穿刺仍然行硬外阻滞,迄今仍有不同意见。作者近年来处理12例该类病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2例均为60岁以下心肺疾患成年患者,其中7例原在T8~9。和T12~L1间隙穿刺穿破硬膜,分别选择上一间隙重新穿刺向头端置管,另5例T12~L1与L1~L3棘突间隙硬脊膜穿破后则重选下一间隙穿刺向骶端置管。二、方法与结果局麻药均为含1.5%利多卡因与1:ZO万肾上腺素液。向头端置管的上腹部手术3例,首量12ml,分为3、5、4ml三次缓慢注入,每次间隔8~12min,阻滞上界为T3_4,下界为T12…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麻醉时操作不慎,可引起硬脊膜穿破,因而常常引起头痛。主要原因有脑脊液渗漏引起的低颅压性头痛。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组观察硬膜外腔注入羟乙基淀粉溶液(贺斯)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观察生理盐水连续硬膜外泵入预防和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选择穿破硬脊膜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行L2~3或L3~4行硬膜外穿刺时发现有脑脊液流出,立即退出穿刺针,行L1~2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少量麻醉药物完成剖宫产术。穿破硬脊膜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预注生理盐水20 mL后拔出硬膜外导管;B组保留硬膜外导管,接自控硬膜外镇痛泵,背景量2 mL/h,单次2 mL,配方为生理盐水100 mL;C组术后行硬膜外注射20 mL生理盐水,再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配方同B组。观察术后头痛发病率、程度、持续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监测术中和术后血压、心率、呼吸及氧饱和度。A组发生头痛10例,B组发生头痛5例。B组头痛发病率、程度、持续时间都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无一例头痛发生。生理盐水预填充和持续泵入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于经腹、盆腔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选用两点穿刺(先于T12~L1或L1~2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然后再于L3-4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入局麻药行脊麻),也可选用一点穿刺法(L2~3或L3~4)。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一点穿刺法因其操作简便,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甚广。由于麻醉医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出于不同的考虑,在选择一点穿刺间隙位置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在经过临床实际麻醉应用中,我们发现选择L2~3间隙在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效果要优于L3~4间隙。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是施行外科手术时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但如果操作时不慎或其他原因穿刺针穿破硬脊膜,大量麻醉药进入蛛网膜下腔,将会造成全脊髓麻醉,呼吸和循环也将会受到抑制,后果十分严重。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16265例,其中穿破硬脊膜42例,发生率为0.2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穿刺穿破硬脊膜发生率在1%以下,在意外穿破硬脊膜后,头痛的发生率为70%,头痛的发生在穿破后24~48小时,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站立时加重。现就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意外穿破硬脊膜20例患者的预防、治疗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麻醉中,硬膜外间隙穿刺术时有意外硬脊膜穿破的发生,原因大多是由于麻醉医师对该病例之“硬膜外间隙穿刺进针深度”估计失误而进针过深所致。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通过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几项常用易测之人体形态指标预测成人腰部硬膜外穿刺进针深度之方法。1 资料与方法取需腰部硬膜外麻醉而选第2~3腰椎棘突间隙作直入法硬膜外穿刺的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除外硬膜外麻醉失败者、意外硬脊膜穿破者和患有影响所测人体形态指标的并发症者,共收集病例59例,其中男26例,女33例,测量并记录硬膜外穿刺进针深度、身长、坐高、体重、胸围、腹…  相似文献   

9.
腰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临床外科中常常应用的麻醉方法。病人手术结束回到病房,护士应根据病人麻醉方式的不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的体位。腰麻即蛛网膜下腔阻滞,其特点是麻醉药品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产生麻醉效果,而硬膜外阻滞麻醉也即硬脊膜外腔阻滞,不穿透硬脊  相似文献   

10.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EA)组和CSEA组,每组60例。CSEA组经L穿刺,珠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仰卧位后调节痛觉阻滞平面达T7水平。EA组也经L进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5 cm,常规注入利多卡因,尽可能使手术开始前痛觉阻滞上限达T7水平。术中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效果好,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综合了脊麻和硬膜外阻滞的特点,用药量少,血压下降不明显,没有全脊麻的危险,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平稳、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把持式”持续正压硬脊膜外腔穿刺术临床广泛应用的可靠性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把持式”持续正压硬膜外腔穿刺术1000例硬脊膜外腔穿刺病例.观察穿刺时间、进针深度、注射痛、硬膜外腔置管困难、置管是否有阻力、术毕拔管后导管打折情况、镇痛效果.结果 “把持式”穿刺术穿破硬膜的可能性小,硬脊膜外腔置管困难、导管打折发生率低、用时少、价廉、易于掌握、无注射痛.结论 “把持式”持续正压硬脊膜外腔穿刺术可以广泛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俊  陈岭 《安徽医药》2011,15(2):208-208
<正>硬膜外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基层医院硬膜外麻醉所占的比例甚至超过70%。硬脊膜刺破是硬膜外腔穿刺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由此引发的术后头痛发生率可达50%~70%。笔者采用自体血填充治疗1例硬脊膜刺破后头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在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置管困难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退针组)60例和B组(进针组)60例,后将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失败率、出血率、穿破硬脊膜率及不同时间段的腰痛发生率、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略高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出血发生率及穿破硬脊膜率及不同时间段的腰痛发生率均低于B组,同时VAS评分也优于B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穿刺成功后仍存在置管困难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着进针退针或改选穿刺节段,先退针的方式更有利于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林  杜建丽 《中国药师》2007,10(2):191-192
骶管阻滞麻醉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射局麻药于骶管腔以阻滞骶脊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该法属于低位硬脊膜外神经阻滞,且阻滞范围广、镇痛效果满意,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等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在硬脊膜外腔阻滞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穿刺正确,置管顺利,各项试验指征有而不明显,注药后有不同程度的阻滞区域,但麻醉效果差,在手术过程增加麻醉及术中管理的困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自1990年2月~1997年5月对5975例硬脊膜外腔阻滞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并逐一作详细记录,通过分析,从中得出造成硬脊膜外腔阻滞失败的又一原因,硬脊膜外腔穿刺过程中形成的假腔。即“黄韧带下假性腔隙”。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例62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结果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具有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双重特点,可以发挥蛛网膜下隙阻滞和连续硬脊膜外间隙阻滞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点,主要特点有:①起效快;②阻滞效果完全和肌肉松弛满意;③可任意延长麻醉时间。  相似文献   

17.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时导管折断于硬脊膜外腔内的报道迭见,但导管打结者国内未见报道,本院最近遇见一例。 1977年5月为一54岁,男病员行胃次切术,作硬脊膜外腔持续阻滞麻醉。病人右侧卧位,脊柱外观均属正常,取胸椎8—9间,按常规行硬麻穿刺,一次成功。置入硬麻导管,向头端插入,留置硬脊膜外腔中5厘米。注入麻药后效果满意,经2小时30分后,手术顺利结束。将病人翻向左侧位(与穿刺时相反),拔除硬膜导管。当拔出2—3厘米后,感觉拔管有阻力,但仍继续缓缓拉拔,突然导管断脱于离头端8厘米处,幸残端已在体外3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麻醉是患儿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它具有麻醉效果确切、肌肉松弛、安全等特点。但是患儿对麻醉穿刺过程常有恐惧心理,不能配合,如穿刺过程中肢体乱动可以穿破硬脊膜甚至造成神经损伤,增加麻醉的风险。以往在患儿椎管内阻滞时有人应用氯胺酮进行镇痛,但应用氯胺酮镇痛有作用时间长且在清醒时常有精神症状等缺点,而异丙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适合象椎管内阻滞这样短时间的操作。但因其缺乏镇痛效果,不能防止椎管内阻滞时的体动。  相似文献   

19.
总结手术中施行硬膜外阻滞时穿破硬膜后术中的麻醉处理以及更好解决术后低压性头痛的方法.7例患者在硬膜穿破后,均选择穿破点相邻间隙重新穿刺,向穿破点相反方向置管,用重比重局麻药混合液少量分次给药,密切监护阻滞平面及生命体征,7例麻醉效果均满意.术后经硬外导管先行推注右旋糖酐溶液25ml,保留硬外导管,连接病人自控镇痛泵(PCA)仍用右旋糖酐为填充液.设置2ml/h持续给予药,7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低压性头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法 ,它具有镇痛较完善 ,肌肉松弛效果好 ,术中术后管理方便等优点。但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麻醉实施过程中应从各个环节予以重视。1 临床资料自 1990— 2 0 0 1年行硬膜外麻醉 70 0 0例 ,其中男 2 70 0例 ,女 43 0 0例 ,年龄 3~ 82岁。出现低血压 66例 ,心动过缓 3 0例 ,严重呼吸抑制 2例 ,局麻药毒性反应 4例 ,穿破硬脊膜 6例 ,感染 1例 ,导管误入血管 9例 ,退管困难 1例 ,恶心、呕吐 10例。2 讨  论2 .1 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 :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为常见并发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