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辛伐他汀对大鼠肺组织中NF活性的影响,了解其对减少丙烯醛引起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雾化吸入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干预组在雾化吸入丙烯醛同时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灌胃.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MUC5AC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NF-<,k>B的活性.结果 丙烯醛吸入刺激后12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UC5AC蛋白、NF-<,k>B活性增加.辛伐他汀干预后,与丙烯醛组相比,MUC5AC蛋白、NF-<,k>B活性降低,应用甲羟戊酸后可以部分抵消辛伐他汀的作用,使MUC5AC蛋白产生、NF-<,k>B活性增加.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丙烯醛所致气道粘液高分泌,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甲羟戊酸途径抑制NF-<,k>B活性.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对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丙烯醛引起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雾化吸人丙烯醛,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对照组(A组)、辛伐他汀自身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低剂量辛伐他汀组(D组)、中剂量辛伐他汀组(E组)、高剂量辛伐他汀组(F组)和甲羟戊酸组(G组),每组6只。分别用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气道黏蛋白和黏蛋白5ac(mucinSac,MUC5ac)的表达。RT—PCR检测MUC5acmRNA的表达。结果丙烯醛刺激可以使大鼠气道黏蛋白、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数增多。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丙烯醛所致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甲羟戊酸可以部分逆转辛伐他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减少巨噬细胞在肺中的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制作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以依那普利作为治疗措施,于造模后1、3、6周分别用AB/PAS法检测气道黏液分泌量.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蛋白质印迹检测NF-κB蛋白及mRNA在气道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丙烯醛吸入后3周,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6周达到高峰;而依那普利治疗可明显下调它们的表达和黏液分泌.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其分子机制可能与NF-κB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min,分别以10mg/kg、20mg/kg、30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min,以30mg/kg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5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吉非替尼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 min,分别以10 mg/kg、20 mg/kg、30 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 min,以30 mg/kg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5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在大鼠气管内滴入MARCKS相关多肽(MANS)或/和地尔硫(艹卓)(DTZ)对气道黏蛋白5AC(MUC5AC)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雾化吸入丙烯醛建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三个实验组即MANS组、DTZ组和联用组在气管内分别滴入MANS、DTZ以及二者同时滴入,1 h后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用ELISA法对BALF中的MUC5AC进行定量;用免疫组化染色对气道杯状细胞中MUC5AC进行特异性染色,用灰度扫描和图像分析对杯状细胞内的MUC5AC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BALF中MUC5AC的分泌量在MANS组和联用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在DTZ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联用组较MANS组亦明显减少(P〈0.05)。气道杯状细胞内MUC5AC的量在MANS组和联用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均〈0.05);在单用DTZ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丙烯醛诱导的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中,气管内滴入MANS可以减少气道黏液的分泌,单用DTZ气管内滴入不能减少气道黏液的分泌。但二者联合滴入时DTZ对MANS抑制气道黏液的分泌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 κB)在大鼠慢性气道粘液高分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吸入 (正常组 )、内毒素 (LPS)雾化吸入(实验组 )及内毒素雾化吸入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盐 (PDTC)注射 (干预组 ) ,以免疫印迹法及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F κB及粘蛋白 (MUC) 5AC、MUC2mRNA含量。结果 实验组NF κB、MUC2及MUC5ACmRN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5 ) ;干预组中NF κB及MUC2mRNA与实验组相比明显受抑制 (P <0 0 5 ) ,MUC5ACmRNA受抑制程度较小 (P >0 0 5 ) ,与MUC2有明显差异。结论 NF κB参与气道粘液高分泌的信号转导过程 ,但对不同粘蛋白表型存在差异 ,其调控重点更侧重于有基础分泌特性的MUC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源性黏蛋白5ac(Muc5ac)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造模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气道Muc5ac的表达变化及定位分布.结果 丙烯醛吸入后第1周气道中Muc5ac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并继续上调至第6周达最高水平.Muc5ac表达主要分布于气管、支气管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中.结论 内源性Muc5ac在丙烯醛处理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明显增加,提示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作用.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造模后1、3、6周分别用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法检测气道黏液分泌量.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上皮细胞AngⅡ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丙烯醛吸入后3至6周,气管和肺组织中黏液分泌均明显增加,Ang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丙烯醛吸入气道损伤模型中,AngⅡ明显上调,提示Ang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11.
p38MAPK与MMP-9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 APK)在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小鼠吸入丙烯醛(21天)构建气道粘液高分泌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吸入,干预组予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 203580腹腔注射。应用A日-PA S、1mmUnOhistOchemist叮、RT-PCR和W estefri-b,ot等方法,于第7天、第21天时间点取标本检测。结果丙烯醛可致小鼠出现明显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表现,拮抗p38M APK后气道粘液物质减少、MUC 5AC和MMP-9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结论p38M APK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可减轻气道粘液分泌,其机制可能涉及调控MMP-9,从而下调MUC 5AC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阳和平喘颗粒不同阶段干预对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地塞米松组,阳和平喘颗粒早期、晚期低剂量组,阳和平喘颗粒早期、晚期高剂量组,每组大鼠10只,OVA致敏,激发制备哮喘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实验药物进行干预,其他组则分阶段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在AB-PAS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气道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3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气道MUC5AC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内可见大量黏液分泌及杯状细胞增生,IL-13和MUC5AC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气道内可见少量黏液分泌,无明显杯状细胞增生,IL-13及MUC5AC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其中,阳和平喘颗粒高剂量组的效应表达显著优于低剂量组,早期用药在降低IL-13和MUC5AC表达水平方面优于晚期用药(P0.05或P0.01)。结论:阳和平喘颗粒可减少哮喘大鼠气道内黏液分泌及杯状细胞增生,抑制MUC5AC转录和蛋白合成,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3水平有关,早期用药的效应表达明显优于晚期用药,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内毒素诱导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组.采用HE染色和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进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计数及检测气道黏液物质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检测气道及肺组织黏蛋白5AC(MUC5AC)、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内毒素组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积分、气道黏液物质、气道及肺组织MUC5AC、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毒素组气道及肺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与气道及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29,P<0.05).结论 PPARγ参与了内毒素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十四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气道黏液高分泌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分别给予罗红霉素(1—10mg/kg)、交沙霉素(10mg/kg)和阿莫西林(40mg/kg)管喂4d。提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LA、ELISA、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黏蛋白、Muc5ac和核因子-κB(NF-κB)等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刺激可以使大鼠气道上皮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使BALF中性粒细胞增高、黏蛋白含量增多、炎性细胞因子(IL-1β、1L-8和TNF-α)表达增加。同时气道上皮细胞胞浆NF-κB表达和NF-κB入核率均增高。罗红霉素(5和10mg/kg)可以抑制由LPS导致的Muc5ac高表达和NF-κB的核内转移,抑制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NF-κB的入核率与细胞因子、Muc5acn mR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交沙霉素组和阿莫西林组未观察到类似结果。结论罗红霉素可以抑制LPS所致的肺组织炎症反应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PM2.5(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2.5μm,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黏蛋白5AC(MUC5AC)高分泌可能的分子机制影响,为PM2.5引起的气道粘液高分泌以及慢性气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实验:采用不同浓PM2.5(1.6、8.0、40.0μg/mL)处理16-HBE细胞24h后,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UC5AC表达变化;建立稳定表达MUC5AC的HEK-293细胞稳转株,通过String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LC-MS/MS分析、pulldown和Co-IP实验验证MUC5AC相互作用蛋白;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PM2.5处理细胞后p-Akt和Akt表达变化;特异性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后,检测MUC5AC蛋白表达变化。动物实验:饲养Wistar大鼠(6-8周),颈部中线下切开皮肤,暴露气管,在环状软骨之间插入灌注针头,按7.5 mg/kg毒剂量经气管注入PM2.5,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肺气管组织MUC5AC、p-Akt和Akt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PM2.5处理细胞和动物后,可以上调MUC5AC和p-Akt蛋白表达,但对Akt表达无显著影响;蛋白质互作显示,GALNT14可以与MUC5AC相互作用调节气道黏液分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能够有效降低MUC5AC蛋白的表达。结论 PM2.5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支气管上皮细胞MUC5AC与GALNT14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观察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MUC5AC和MUC5B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体重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即分成正常组、AR模型组、Forskolin(c AMP激活剂)干预组、H89(PKA抑制剂)干预组、PDTC(NF-κB抑制剂)干预组、小青龙汤组合玉屏风散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组治疗后鼻黏膜MUC5AC和MUC5B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MUC5AC和MUC5B表达上调,c AMP激活剂Forskolin干预组、NF-κB抑制剂PDTC干预组、小青龙汤组合玉屏风散治疗组均能使MUC5AC和MUC5B表达下调,而PKA抑制剂H89能上调MUC5AC和MUC5B表达。结论: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兴奋c AMPPKA信号通路使MUC5AC和MUC5B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内毒素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机制。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脂多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浓度。分别用HE染色、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计数,检测气道黏液物质和MUC5AC表达。结果 LPS气道内注射后BALF中TNF-α、IL-1β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积分、气道黏液物质及MUC5AC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相关性分析示LPS组BALF中TNF-α、IL-1β水平与气道MUC5AC呈正相关(r分别为 0.921、0.883,均P<0.01),IL-10与MUC5AC呈负相关(r为-0.852,P<0.05)。 结论 侵入气道的细菌致病因子可上调MUC5AC表达,引起气道黏液高分泌,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失控性炎症反应有关;大鼠气道内注射LPS能成功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直径≤2.5μm空气中可吸入颗粒(PM2.5)所致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PM2.5刺激大鼠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M2.5组、PM2.5+SP600125组。ELISA检测各实验组中粘蛋白(MUC)5AC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Realtime-PCR检测MUC5AC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Westernblotting检测JNK1、JNK2、p-JNK1/2的蛋白含量,EMSA检测该信号通路下游激活蛋白1(AP-1)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PM2.5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前者MUC5AC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通过WesternBlotting法测得JNK1、JNK2各自的蛋白总量无明显变化,活化的JNK1/2(p-JNK1/2)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MSA结果提示:PM2.5组,测得激活蛋白1结合活性明显升高(P<0.01),给予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后,测得激活蛋白1结合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PM2.5刺激组比较,PM2.5+SP600125组的MUC5AC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PM2.5可以通过JNK1/2-AP-1信号传导通路调节气道黏液高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喘宁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调控机制。方法 SPF级别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及地塞米松组,每组20只。以卵清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复制大鼠哮喘模型,造模28 d后,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灌服,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按0.49、0.98、1.96 g/(kg·d)灌胃给药,桂龙咳喘宁按0.405 mg/(kg·d)灌胃给药,地塞米松组按0.5 mg/(kg·d)灌胃给药。灌胃4周后,在末次OVA激发后2 h内解剖大鼠并取出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MUC5A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与Werste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MUC5AC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UC5AC的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气道狭窄、变形,肺泡增大、断裂,间隔增厚及气道平滑肌增厚;MUC5AC阳性表达IOD值明显增加(P0.01);MUC5AC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构改善;MUC5AC阳性表达IOD值降低(P0.01);MUC5AC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平喘宁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治疗效果,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UC5AC水平、减少气道黏液高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HSP70在香烟诱导人类气道上皮细胞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香烟提取物(CSE)诱导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SE刺激16-HBE诱导黏液蛋白基因(MUC5AC)高表达模型,给予HSP70单抗阻断HSP70生物活性;提取细胞mRNA、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HSP70及MUC5AC的表达.结果 CSE刺激后细胞MUC5AC、TNF-α、HSP70 mRNA和HSP70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未予CSE刺激)增高(P<0.05).HSP70生物作用阻断后,MUC5AC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同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水平也降低(P<0.05).结论 CSE可诱导16-HBE细胞MUC5AC基因表达增高,是重要的气道黏液刺激因子.HSP70参与了气道黏液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NF-α表达量,从而激活EGFR通路导致MUC5AC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