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过山蕨又名马蹬草、还阳草、过桥草,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sibiricusRupr.的全草,主产于我国东北山区,历代本草未见有关其药用记载。1974年,曾于民间发现过山蕨全草泡茶饮用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具有疗效,以香油敷于恶疮、脉管炎等破溃处有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1]。现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大鼠股动脉注射月桂酸制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模后肉眼观察病变肢情况并评分,按评分结果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过山蕨总黄酮高、中、低剂量(7.2、3.6、1.8 mg/kg)组和脉管复康片(648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组于造模3 d后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 d。观察大鼠体征、血栓病理切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过山蕨7.2 mg/kg可显著改善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肝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地塞米松联合酒精致脂肪性肝损伤小鼠模型、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考察过山蕨总黄酮的肝保护作用;并考察过山蕨总黄酮体外对H2O2损伤的人肝细胞L02的影响。结果 过山蕨总黄酮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小鼠、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及地塞米松联合酒精致脂肪性肝损伤小鼠均有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作用,还可增加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及层黏连蛋白(LN)的量。过山蕨总黄酮对L02细胞H2O2损伤有抑制作用,可刺激肝细胞血红素氧化酶(HO-1)活性,抑制H2O2所致的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耗竭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当于维生素E的68.55%。结论 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增强细胞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过山蕨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sibiricus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过山蕨中分离得到了10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即11,12,15-三羟基-13-烯十八碳酸(11,12,15-trihydroxy-13-en-octadecenoic acidⅠ)、咖啡酸(caffeic acid,Ⅱ)、香豆酸(courmaricacid,Ⅲ)、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Ⅳ)、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Ⅴ)、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Ⅵ)、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 acid,Ⅶ)、肉桂酸(cinnamicacid,Ⅷ)、丁二酸(succinic acid,Ⅸ)、棕榈酸(palmiticacid,Ⅹ)。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将其命名为过山蕨酸(camptosoric acid),化合物Ⅲ~Ⅹ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收集9种蕨类药物,经考证其原植物分别为:翠羽草为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金狗脊为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辟瘟草为金鸡蕨Phymatopsis hastata、鱼鳖金星为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des、凤尾金星草为粤瓦韦Lepisorus obscure-venulosus、独叶一枝枪为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蜈蚣萍为槐叶萍Salvinia natans、草石蚕为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金鸡独立草与翠云草是同一物,即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过山蕨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山柰酚(1);山柰酚-7.0-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结论 化合物2,3,4,5,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本协作组于1978年4月—10月间,应用沈阳药学院实验研究的过山蕨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共136例,疗效较好。现将我们的初步疗效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山东肿足蕨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VP-ODS,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25℃,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山东肿足蕨样品.结果 得到了山东肿足蕨HPLC指纹图谱.结论 用文中的最佳条件可较全面地反映山...  相似文献   

9.
荭草苷是一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竹叶、圣罗勒、乌蕨、金莲花等多种药用植物中。本文全面综述了荭草苷的现代药理研究作用,包括保护心血管、抗衰老、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菌等,为荭草苷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延边地区的翼果白蓬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 L.Var.SibiricumRegel et Tiling)、马蹄叶(Ligularia sibirica Cass)、狭叶蹄盖蕨(Athyrium sinense Rupr)、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等五种食用野菜对Wistar大白鼠致癌实验研究。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致癌效应无显著差异(P>O.05)。结果表明,不仅因蕨菜的产地不同而蕨菜中含致癌活性物质的含量不同,而且蕨菜对不同品系大白鼠的致癌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俗称“井口边草”,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分小叶凤尾草,剑叶凤尾蕨两种,功用基本相同。全草入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本品多生于阴湿的石隙或墙缝中及水井边。性味淡、微苦、凉,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凉血止血。据资料记载,本品含黄酮类、酚类、氨基酸、鞣质、有机酸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Schott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000~1700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根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多种皮肤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曾对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进行过研究,本实验研究香鳞毛蕨的抑制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野鸡尾 onychium japonicum(Thunb.)Kunze 是中国蕨料(sinopteridaceae)植物,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在云南、广西、福建、江西、陕西等省均作药用,《广西中药志》、《福建药物志》及我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均收载。广西民间称解毒蕨、小金花草、火伤蕨、霍乱草。药用部位为叶或全草。用于解野山薯、毒蕈、木薯中毒。广西植物研究所与驻桂部队医院协作,用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乌蕨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为研究乌蕨有效部位药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乌蕨近十年在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果:乌蕨主要含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结论:目前对乌蕨化学成分的研究有一定进展,但还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5.
71 6合剂是本院自配制剂.由白花蛇舌草(Oldenla diffuse)、乌蕨(Onychium japonicum)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临床使用已有30余年.治疗上呼吸道然染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2%[1],对轮状病毒肠炎[2]、出血性小肠炎均有疗效.白花蛇舌草为方中君药主要成分,具有明显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活血利尿、抗肿瘤作用[3]测定其中熊果酸含量,更能反映和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药用植物刺头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ls)根中所含化学成分种类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刺头复叶耳蕨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试管及滤纸片预试法.结果:刺头复叶耳蕨根中含有黄酮及其苷、酚类化合物、有机酸、香豆素、内酯、糖和苷、强心苷、蒽醌、甾体化合物,不含生物碱、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皂苷.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刺头复叶耳蕨根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商品贯众的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鉴定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商品贯众的植物来源.方法 收集全国各省市的商品贯众,分别对其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根据叶柄基部性状特征以及横切片的维管束形状、数目、排列特征、分泌物的有无等显微特征确定其原植物来源.结果 经过对来自18个省市的23份商品贯众样品的性状和显微鉴定,其原植物来源有5种,分别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辽东鳞毛蕨(Dryopteris peninsulae);乌毛蕨科狗脊蕨属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单芽狗脊蕨(Woodwardia unigemmata);乌毛蕨科乌毛蕨属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结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临床使用的贯众并非我国药典所收载的绵马贯众的原植物粗茎鳞毛蕨,而是来自形态类似的不同科属的蕨类植物,急需对各商品贯众进行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龋齿预防药含从Kanshu中提取的下列活性成份:NPF-87KAN-1、NPF-87KAN-II、NPF-87KAN-IA、NPF-87KAN-IB、NPF-87KNA-IIA及NPF-87KAN-IIB。通常Kanshu是以下列植物根茎中制备出来的: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密孢子蹄盖蕨Athyrium pycmosrum、短叶蹄盖蕨A.brevifrons、东方马毛蕨orientale、单芽狗脊蕨Woodwardia unigemmata、东方狗脊蕨W.oriebtalis、日本紫箕Osmunda japonica、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和本州荚果蕨Struthiopteris nipponi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Houtt.)Naka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渐尖毛蕨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1)、山奈酚(2)、木犀草素(3)、金丝桃苷(4)、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5)、芦丁(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胡萝卜苷(8)、豆甾醇(9)、β-谷甾醇(10)、莽草酸(11)和原儿茶酸(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9,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20.
八(?)Elfvinga 梅寄生(?)Veratrum album L. var. grandiflo-rum Maxim 山藜芦(?)Imperatae Rh 茅根(?)Agastaches Fol. 排香草(?)Cypraeae concha 贝子(贝齿)(?)Thlapsi H. 败酱草(?)Patriniae H. 败酱草(?)Fritillariae bulbus 贝母(?)Cassiae H. 望江南(?)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 防风(?)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ith 槲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