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花前胡丙素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花前胡为伞形科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宣散风热、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胸闷的治疗。研究表明白花前胡丙素是白花前胡的主要有效成分,除对上述系统有作用外,尚表现较强的心血管药理活性,本文对其心血管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花前胡为伞形科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宣散风热、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胸闷的治疗。研究表明,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降低血压,抗心衰,抗心脑缺血,平喘,抗癌等。文章就近年来白花前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WO2006082743-A1具细胞消泡作用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作用的防治疾病药剂是以加工的滨海前胡为活性成分。它可加工成食品、饲料、药品,用作细胞消泡剂和ACAT抑制剂,防治动脉硬化、高脂血、心脏供血不足、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意外、慢性动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_2、抗前S_2与谷丙转氨酶(ALT)和其它HBV标志物间的关系。取608份门诊患者和体检者的静脉血清,前S_2、抗前S_2、HBV标志物采用酶免药盒检测,ALT用赖氏法检测。结果:前S_2、抗前S_2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同时阳性率只有1.8%;前S_2/HBsAg同时阳性率为13.8%,二者符合率达79.7%;前S_2/HBeAg同时阳性率为7.7%;前S_2/抗HBs同时阳性率为2.1%;前S_2阳性中ALT正常者达81.4%;抗前S_2/HBsAg同时阳性率为1.5%;抗前S_2/抗HBs同时阳性率为6.9%,二者符合率达72.4%;抗前S_2/HBeAg同时阳性率为2.3%;抗前S_2阳性中ALT正常者达79.2%。结论:①支持前S_2是HBV复制的标志,抗前S_2是HBV被清除的标志;②血中前S_2、抗前S_2可能均与肝损伤无关;③发现三种国内尚未报道的模式;抗前S_2/HBeAg、抗前S_2/HBsAg、前S_2/抗HBs同时阳性;④建议条件好的地区将前S_2、抗前S_2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夜间发作增多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进行自主神经指标分析,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心脏自主神经调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了长程心电图检查,计算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将夜间(20:00~8:00时)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显著大于白昼(8:00~20:00时)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者定义为夜间型室性期前收缩。分析夜间型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度与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30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19例,每例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频度与每小时平均心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共分析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8阵,在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短时间内存在心率的逐渐减慢,但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在夜间发作频度显著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频度与心率呈负相关,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前,可观察到显著的心率减慢。该现象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白昼发作增多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进行自主神经指标分析,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自主神经机制。方法 本研究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了长程心电图检查,计算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将白昼(8:00~20: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显著大于夜间(20:00~8: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者定义为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分析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度与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30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1例,每例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频度与每小时平均心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共分析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19阵,在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存在心率的逐渐增加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逐渐下降。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在白昼时发作频度显著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频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前,存在显著的心率加快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该类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激活和(或)迷走神经张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前壁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女性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008年在本院诊断并符合手术指征的女性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直肠前壁修补和直肠前壁修补加PPH两组,分别观察其有效率和Longo’s ODS评分。结果:直肠前壁修补组总有效率为87.71%,直肠前壁修补加PPH组总有效率为97.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肠前壁修补术组Longo’s ODS评分由术前的17.34±2.77降至6.31±1.31,直肠前壁修补加PPH组Longo’s ODS评分由术前的17.25±2.81降至5.39±1.62,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直肠前壁修补联合PPH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直肠前突修补术(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直肠前壁修补联合PPH是治疗女性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安全有效方法,优于单纯直肠前壁修补术。  相似文献   

8.
对27例吡喹酮治疗的急性血吸虫病患儿治前、治中、治后和治后2个月(随访)进行了三种心肌酶的检测和比较,并以20例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结果表明:GOT治前高于对照组,治前、治中和治后无显著差异;CPK治前与对照组相同,治前<治中<治后,LDH治前与对照相同,治后>治中和治前。说明吡喹酮对心肌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可能存在心脏的潜在病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能反映心脏的潜在病变,从而对室性期前收缩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方法 对2010~2015年在笔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特点,并计算心率振荡指标(振荡初始和振荡斜率)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采集静脉血,检测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hs-CRP正常组和hs-CRP升高组,分析hs-CRP水平与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09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其中hs-CRP正常组88例,hs-CRP升高组21例。hs-CRP升高的患者血压水平较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显著增加,Logistic回归表明hs-CRP水平是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hs-CRP升高可能反映心脏的潜在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减退,与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相关,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志恒  孙玲  全吴敏  王慧 《广东医学》2012,33(14):2133-2135
目的探讨优化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与IVF受精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常规试管婴儿273个周期,研究精子正常形态率和处理后精液参数与受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当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比率<50%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时,体外受精(IVF)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时精子正常形态率<5%组与≥5%组IVF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处理后精子前向运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VF受精率相关,当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比率<50%时IVF受精率显著降低,而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且正常精子形态<5%时IVF受精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冯加可  汤月华  姚健  陈红  周炎 《安徽医学》2016,37(3):346-34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141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肠癌组,其中结肠癌66例(结肠癌组),直肠癌(直肠癌组)75例,对照组为12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分析血清前白蛋白表达水平及变化。结果 肠癌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平均为(243.03±71.76)mg/L,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平均为(309.16±72.85)mg/L,对照组4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含量降低,肠癌组43例患者低于正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27例、直肠癌组16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低于正常,结肠癌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平均为(223.88±72.42)mg/L,直肠癌组平均为(259.87±67.24)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尤其结肠癌患者,更易出现血清前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12.
<正> 基础医学部寄生虫教研室刘忠教授在前殖吸虫的研究上又有新发现,在国内首次证实麻雀、画眉、八哥、鹊鸲为前殖吸虫终末宿主;赤豆螺为卵圆前殖吸虫与透明前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发现14属21种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1978年~1989年9月我院急性心肌梗塞原发室颤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并康复出院的30例病人作一简要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为80岁。梗塞部位:前壁、高侧壁、下壁心肌梗塞2例;再发心肌梗塞及前壁梗塞各3例;前间隔梗寒4例;前壁、前间隔梗塞及下壁加后壁梗塞各5例;下壁梗塞6例;正后壁梗塞及前壁、前间壁、高侧壁梗塞各1例。  相似文献   

14.
杨延龙  朱波  李湘瑛 《中外医疗》2008,27(13):115-115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的病人血清,同步进行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 在HBsAg(+)血清的检测中,前S1阳性率为66.67%;HBV-DNA阳性率为70.96%;其中大三阳的前S1的阳性率为91.80%;HBV幽DNA阳性率为93.90%;小三阳的前S1的阳性率为43.66%;HBV-DNA阳性丰为44.94%.结论 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的临床相关性良好,适于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前S1和前S2)及S区的基因突变模式和基因分型,为从病毒因素探讨HBV母婴传播免疫阻断失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血清HBsAg阳性且HBV-DNA≥105 IU/ mL的孕妇41 例,提取血清HBV-DNA,靶向设计HBV各基因型的前S及S区通用引物, 经PCR 扩增测序进行序列分析, 检测和分析前S及S区基因的突变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①在 41 例样本中, 共有29例( 70.73%)样本存在前S1、前S2及S区基因突变,突变方式以碱基置换为主;前S1、前S2及S区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8.96%9.88%和3.24%,前S1和前S2区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S区(P < 0.05)。②对41例样本根据S区点突变的特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树簇集分析,结果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19例,两基因型在全S区的基因突变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C两基因型分别形成独立的簇集,簇集间同源性<90%,但簇集内B、C两个基因型的同源性分别达96%和95%。【结论】 ①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 前S及S区的基因突变普遍存在,突变形式以碱基置换为主,突变频率以前S1和前S2区常见,S区则相对稳定;②不同HBV基因型间同源性差异较大,按HBV不同基因型分别进行前S和S区基因突变模式的分析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脑钠肽前体在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心力衰竭患者272名,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其BMI、脑钠肽前体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of preserve ejection fraction,HF-pEF)组BMI与脑钠肽前体呈中度负相关(r=-0.576,P=0.000),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of reduce ejection fraction,HF-rEF)组体重指数与脑钠肽前体呈低度负相关(r=-0.389,P=0.014),HF-rEF组脑钠肽前体的诊断值较HF-pEF组高。结论 HF-pEF体重指数与脑钠肽前体相关性较HF-rEF明显,脑钠肽前体在HF-pEF与HF-rEF中的诊断截点均受BMI影响,在HF-pEF中诊断值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白花前胡甲素为标准对照品,计算出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E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建立HPLC替代对照品法含量测定方法同时测定前胡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乙素和E素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前胡炮制品中主要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变化,为前胡药材及炮制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Welch Materials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322 nm。该条件下测得前胡中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E素相对于白花前胡甲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87 2和0.969 0,通过对15批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证明,替代对照品法与外标法测定的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替代对照品法测定含量,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前胡及其不同炮制品中主要香豆素的含量测定。用该法测定各炮制品中香豆素总含量均低于生前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从皮下脂肪组织中分离人前脂肪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18-,-40岁成人皮下脂肪组织中以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前脂肪细胞。对分离的前脂肪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前脂肪细胞。结果培养的前脂肪细胞,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增殖、传代快;表达脂肪前体细胞的特异标志aP2、S-100蛋白;前脂肪细胞自发成脂率低,成脂诱导分化率〉95%。结论从人皮下脂肪组织中可以分离出纯度高、增殖快、成脂分化率高的前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DSA上前交通动脉瘤的病理解剖特点,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测量动脉瘤瘤颈,动脉瘤长轴与载瘤动脉夹角;统计前交通动脉瘤供血情况;统计动脉瘤与与前交通动脉的关系并分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多为一侧优势供血,或单侧供血占86%;侧向突出之束状动脉瘤最多,占90%,前交通动脉梭状膨大占10%;窄颈动脉瘤较多见;瘤颈与前交通动脉夹角情况有利于从供血侧进入微导管。结论:从DSA上反映的前交通动脉瘤的病理解剖特点分析,绝大多数适应于行介入栓塞治疗,极少数可行显微夹闭或孤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手术患者101例,随机分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术后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盐酸哌替啶50mg+盐酸异丙嗪25mg必要时肌肉注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组干预前0级疼痛0例,干预后11例0级疼痛;干预前1级疼痛4例,干预后37例1级疼痛;干预前2级疼痛15例,干预后4例,3级疼痛;干预前3级疼痛11例,干预后4例2级疼痛;干预前3级疼痛11例,干预后2例2级疼痛;干预前4级疼痛6例,干预后6例1级疼痛;干预前5级疼痛20例,干预后5级疼痛1例;对照组服药前0级疼痛0例,服药后0级疼痛6例;对照组服药前1级疼痛11例,服药后1级疼痛8例;对照组服药前2级疼痛6例,服药后2级疼痛4例;对照组服药前3级疼痛4例,服药后3级疼痛6例;对照组服药前4级疼痛6例,服药后4级疼痛6例;对照组服药前5级疼痛4例,服药后5级疼痛3例;两组疼痛缓解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别.两组疼痛缓解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普外科的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