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尾蚴是感染血吸虫病最直接的环节,对水体中尾蚴的检测,是血吸虫病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预报易感场所,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群感染提供信息。江滩尾蚴分布规律的调查,在江宁县尚未系统开展。因此,我们选择江宁县长江新济洲作为调查区,利用C-6膜粘蚴法[...  相似文献   

2.
防蚴润肤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实验评价新型少肤防护剂一防蚴润夫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并了解其对皮肤的急性刺激反应。方法: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分别在小白鼠腹部和尾部涂布防蚴润肤霜,并经泥水浸泡洗刷4-8h后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饲养40d解剖小鼠观察感染情况。以小鼠感染率、平均虫荷数和减虫率为评价指标,同时进行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防蚴润肤霜涂布小鼠腹部、尾部后减虫率达100%;家兔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防蚴润肤霜涂布皮肤后4-8h具有完全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方法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固定在4%戊二醛溶液中1~3 d.固定的标本按扫描电镜(SEM)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型SEM进行观察.结果尾蚴小棘几乎布满全身.尾体顶端的头器有两排隆起的围褶,中央为钻腺开口.围褶外围有无鞘的单纤毛乳突.腹吸盘位于体部的后1/3处,有尖刀状棘.尾干小棘比体部小棘长、少且不均匀.尾叉的棘较少,分布不均匀.尾叉的末端各有一个长约3.6 μm、直径3.2 μm的圆柱状尾突,中央均可见一个近似圆形、孔径约0.8 μm的排泄孔.结论观察到了小棘几乎布满全身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观察并测量了尾叉末端尾突排泄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大蒜油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大蒜油,并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时间;用经大蒜油处理3min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5d后处死,计数检获成虫数,计算感染率和减虫率,试验设去氯离子自来水为对照。结果大蒜油原液1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稀释度为10-2、10-3、10-4、10-5、10-6的大蒜油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4±0.54)s、(28.4±4.24)s、(60.6±3.43)s、(387.0±19.05)s和(820.4±22.34)s;用以上稀释度大蒜油处理后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感染率分别为0、0、0、0、60.00%、80.00%,对照组感染率为100%。结论大蒜油有较强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目的 探索水面血吸虫尾蚴富集方法, 并与已有疫水检测技术相结合, 建立新型快速敏感的疫水检测方法。 方法 方法 选取大豆油、 汽油、 试剂煤油、 异佛尔酮等进行扩展剂筛选。借助扩展剂在水面扩散时所形成的推力, 对水面漂浮 的尾蚴进行富集, 然后采用PE吸附膜及C?6膜粘附富集的尾蚴, 快速确定水体的感染性。同时探索扩展剂剂量与扩散半 径之间的关系。 结果 结果 汽油、 试剂煤油、 异佛尔酮均可作为扩展剂进行实验, 异佛尔酮的扩散效果最优。采用扩展剂富 集后进行吸附膜粘取, 可显著提高水中尾蚴检出率。结论 结论 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感染性疫水的检出率, 适合低感染度水 体检测。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传代培养及抗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增殖与传代技术。 方法 无菌收集日本血吸虫活尾蚴5 000~10 000条,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用组织刀快速割切尾蚴使成组织碎裂物,加入250 U蟹胶原酶在26℃下孵育30 min,然后离心去酶,加入含有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O.1 mg/ml)、两性霉素B(0.25μg/ml)和适量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 1640改良培养基中作原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增殖长满瓶底时,以1:2的接种率进行传代培养;获取第5代培养细胞作ELIS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 结果 在原代培养的第3天可见尾蚴组织的周围有呈单个存在或索状排列的发亮细胞,第10天可见单层细胞形成,第14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并作传代培养;在传代培养中可见细胞呈均匀生长,每7~14 d传代一次;用第5代培养细胞作抗原,检测31例患者的阳性率为90.3%,检测30名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6.7%。 结论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至第5代,可用于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分别吸取各种浓度的药液100μl于载玻片上,观察不同时间尾蚴存活情况及小鼠感染情况。结果 药物浓度为2.5,5mg/L,接触药物60min,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71%和100%,药物浓度10,20mg/L,接触药物30min,血吸虫尾蚴无感染性。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一定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室内两种水状态下尾蚴期望寿命的实验观察。结果在25℃恒温条件下,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静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7.52h,最长存活时间为46h;在动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5.04h,最长可存活50h。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了水中尾蚴对7种孔径滤网的通过数量。孔径>50pm的260孔/25.4mm及300孔/25.4mm滤网,在其滤过的200ml含尾蚴水中,有25.2%及23.5%的尾蚴通过。用孔径<40pm的滤网,例如350孔/25.4mm单丝筛网捞取与收集水中尾蚴则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用25条、50条、150条和300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钻皮免疫或减毒童虫皮下注射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攻击感染抵抗力。以25条免疫量为例,尾蚴钻皮及童虫皮下注射后的减成虫率分别为72.1%和70.4%,肝脏减卵率分别为69.4%和57.4%,小肠组织减卵率分别为76.6%和80.5%,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为7.5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量人工感染钉螺的尾蚴收集及逸蚴得量。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钉螺,60d后把全部感染钉螺分7份,每天逸1份,每10天对各份钉螺进行1轮逸蚴,用低速离心方法收集尾蚴,以沉淀尾蚴的重量作为尾蚴得量。结果 1900g贵池江滩钉螺,感染后经120d常规实验室饲养,感染率为36.00%,存活率为51.58%,经6轮40个逸蚴日的逸蚴,共收集尾蚴10.5g,经推算逸蚴期每1000只阳性钉螺1次逸蚴可获得尾蚴0.2573g。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混合DNA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提高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力,观察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的抗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大量制备真核质粒pBK-CMV-Sj26和pBK-CMV-Sj23,然后将单价DNA疫苗pBK-CMV-Sj26和pBK-CMV-Sj23混合后免疫小鼠。实验分为4组:混合疫苗组、单价疫苗pBK-CMV-Sj23组、空质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于0周、3周、5周在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或生理盐水,第9周小鼠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第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混合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吸虫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的皮肤组织细胞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宿主的皮肤组织在抗攻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88只小鼠分为 4组 ,1、2组分别以 50± 3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或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5wk后以 10 0 0± 10 0条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3、4组分别以减毒尾蚴或尾蚴 10 0 0± 10 0条免疫或初次感染。各组均于感染或接种后 6- 12 0 h定时取局部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 :( 1)免疫攻击组皮肤组织内炎症细胞杀伤童虫现象最明显、炎症反应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 ,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百分数最高 ;( 2 )感染攻击组呈现相似炎症反应但程度略轻 ;( 3)免疫对照组减毒童虫在皮肤内滞留时间延长 ,至 12 0 h皮下仍可见较多童虫 ;( 4 )感染对照组皮肤内的童虫数于 72 h后明显减少 ,童虫周围轻微炎症反应。电镜观察可见免疫攻击组童虫内部结构破坏 ,虫体周围 EOS、淋巴细胞增多 ,肥大细胞颗粒溶解。结论 :提示皮肤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的宿主抗攻击感染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成虫核糖核酸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酸性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核糖核酸(RNA),并与胍盐/热酚法、胍盐/氯化铯超速离心法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3种方法所分离的RNA,在纯度及完整性上均较满意,但其得率以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为高,此法简单易行,既经济又省时,对来源不易的少量组织,尤为相宜。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提取虫体副肌球蛋白,并把它结合佐剂FCA/FIA或BCG免疫两批BALB/c小鼠,获得了32.18%—48.52%的减虫率,但统计学上大都无显著差异.两次实验结果还表明,应用虫体副肌球蛋白结合FCA/FIA进行肌肉注射,和应用等量抗原结合BCG皮内注射免疫的BALB/c小鼠,获得的减虫率相当.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再感染小鼠模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反复感染小鼠化疗后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效果,为分析人群再感染的规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57BL/6纯系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动物模型,于攻击感染后45天剖杀小鼠,计算小鼠体内成熟成虫数及肝虫卵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攻击感染后再感染小鼠体内成熟成虫和肝虫卵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减虫率达27.13%,减卵率为36.62%,肝脏虫卵芽肿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表明反复感染小鼠经过治疗后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再感染的抵抗力,从而间接地验证了人群再感染的现场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减活日本血吸虫尾蚴疫苗免疫小鼠后肺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动态表达及其与保护性免疫的关系。 方法 用紫外线照射减活尾蚴疫苗免疫小鼠,30 d后用尾蚴攻击感染。于感染后第4 d、9 d取免疫小鼠和未免疫小鼠肺脏,用RT-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部iNOS的转录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iNOS在肺部的蛋白表达定位。 结果 正常小鼠肺部无iNOS转录和蛋白表达。免疫小鼠和未免疫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4 d肺部iNOS有较高水平的转录表达。感染后第9 d,免疫组小鼠iNOS的表达较第4 d下降,而未免疫组小鼠肺部iNOS的表达消失。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肺部炎症病灶细胞中存在iNOS的表达。 结论 移行到肺部的血吸虫童虫能诱导肺部表达iNOS,紫外线减活尾蚴疫苗能促使小鼠肺组织较长时间表达iNOS,iNOS在肺部的持续表达可能与该疫苗使宿主产生的免疫保护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从噬菌体 12肽库中筛选得到的日本血吸虫抗原模拟表位的免疫学活性。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急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作为靶分子 ,筛选噬菌体 12肽库。经过 3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淘筛过程 ,在筛选得到的阳性噬菌斑中随机挑取 42个扩增 ,用ELISA检测不同寄生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 ,以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一步免疫昆明株小鼠 ,经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剖检 ,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 ,以分析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保护性。 结果 在挑取的 42个阳性克隆中 ,有 9个与日本血吸虫急感患者血清有不同程度的结合 (6.2 5 %~ 10 0 % )。除其中 1个灵敏性较低的克隆与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外 ,其余均未发现。而经其免疫后的小鼠也分别获得了 2 9.3 %减虫率和 3 5 .9%减卵率。 结论 从噬菌体 12肽库中筛选到的日本血吸虫抗原模拟表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并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