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诊断明确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先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再于患侧枕部和上颈部最多见最敏感的3个压痛点行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B组为对照组,只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每次治疗后、1个月疼痛指标和3个月、6个月后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明显疗效,但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治疗急性颅腩外伤后重度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对14例急性轻度颅脑外伤后重度头痛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CEH)的标准确定为CEH.根据体征行枕大、枕小、耳大神经或颈2横突阻滞,应用曲安萘得10mg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每个穿刺点注射3ml.结果:治疗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随访中,疼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疼痛消除12例,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3)2例,疗效满意.结论:神经阻滞对于缓解急性颅脑损伤后的CEH的疼痛程度有显著的疗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石丽宏  邓海峰 《中国康复》2008,23(2):111-11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有顶枕部疼痛伴颈部僵硬不适加颈椎旁神经阻滞,颞部疼痛或闷胀不适加耳颞神经阻滞.结果:治疗4次后,30例患者头痛完全缓解15例、好转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2±1.6与8.0±1.0,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并配合局部针对性处理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紧张型头痛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轻度颅脑损伤后出现重度头痛、按照国际头痛协会诊断标准确定为紧张型头痛的患者,根据查体体征行神经及痛点阻滞,应用曲安奈德10mg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选择相应的压痛点每个点穿刺注射3ml,配合口服塞来昔布和乙哌立松,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以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后紧张型头痛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刀治疗76例确诊枕大神经疼痛患者。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立即感到疼痛锐减,头轻眼亮。2a随访结果如下:(1)痊愈62例;(2)疗效显著11例;(3)有效3例。通过针刀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结论针刀疗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安全有效,几乎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神经阻滞治疗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质醇类药物行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头痛患者31例,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CEH)的标准确定为CEH进入本研究。应用曲安萘德10 mg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行枕大、枕小、耳大神经或颈2横突阻滞,每个穿刺点注射3 ml。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3天、5天和30天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颈项僵硬和颈部活动度的自我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疼痛程度数字评分8.4±1.0比较,神经阻滞治疗后1天、第3天、第5天和第30天时分别为1.9±0.9,2.3±1.1,1.0±0.9,0.7±0.8。与治疗前颈部僵硬和颈部活动度自我评价2.8±0.8比较,治疗后1天、第3天、第5天和第30天时分别为1.7±0.6,1.3±0.6,1.3±0.4,1.0±0.2。神经阻滞治疗后头痛明显减轻,颈部僵硬和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皮质醇类药物行神经阻滞对于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颈源性头痛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其中颞部疼痛患者行耳颞神经阻滞,顶枕部疼痛患者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30例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3.3%;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不同部位采用神经阻滞并联合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8.
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50例症状较重而无手术适应证的CEH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25例,应用得宝松、弥可保、利多卡因混合液于患侧C2椎旁、耳大、枕大、枕小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25例,在神经阻滞的同时每天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连续5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d、1周、2周、3周、4周的疼痛评分(NRS)与颈椎活动度评分(ROM),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血糖水平。结果神经阻滞组治疗后2周内NRS和RO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NRS和ROM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的NRS和ROM评分均明显低于神经阻滞组(P<0.01)。结论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治疗CEH安全、有效,是严重CEH患者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物行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得宝松、曲安奈德和来比林行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得宝松、曲安奈德和来比林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根据体征行枕大、枕小、耳大神经或C2横突阻滞,每个穿刺点注射3ml。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和颈部活动度(ROM)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NRS和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得宝松组和曲安奈德组相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明显优于来比林组(P<0.01)。结论得宝松或曲安奈德行神经阻滞可明显缓解颈源性头痛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操作行患侧枕神经阻滞,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枕神经阻滞: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治疗1周和1个月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入路的实际穿刺深度和穿刺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增高,穿刺成功率增高,患者满意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后1周亦下降,但超声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盲探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紧张型头痛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目前治疗紧张型头痛的西药很多,但仅是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使用中药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紧张型头痛患者124例并进行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对枕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观察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联合3次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1、3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第1周、1个月显著上升(P 0. 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第1周、第1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枕神经痛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颈2、颈1 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病变为主引起的一类头痛,常常诊断为枕神经痛、神经血管性头痛等,治疗上多以口服镇痛药物为主,一般疗效不佳。枕神经阻滞虽然可使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仍有部分疗效不佳,为此我们自2006年1月开始于C型臂X线透照下进行C2、C1脊神经节阻滞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症之一.笔者从2004年以来采用香丹复合液局部痛点阻滞治疗CTTH 40例,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颈2横突和二者联合阻滞三种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CEH)的标准,选择74例头痛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行外周神经(枕大、枕小或耳大神经)阻滞(25例)、颈2横突注射(24例)和二者的联合治疗(25例),各组使用剂量相等的二丙酸倍他米松与倍他米松磷酸钠(得宝松)1ml与甲钴胺(弥可保注射液)0.5mg溶于0.4%利多卡因,每个穿刺点注射3ml,隔周注射1次,共治疗2次。结果:在治疗后第2周、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中,各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每周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有随时间推移效果降低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治疗前外周、颈2和联合组NRS7.38±2.09、6.98±2.18和7.66±1.91相比,治疗后2周时3组的相应NRS为2.38±2.99、3.63±3.62、2.82±2.84;1个月时为3.70±3.32、4.42±3.28、3.32±3.10;3个月时为4.08±2.75、4.85±3.25、4.08±2.75。治疗前后3组颈部活动度(ROM)明显改善,组间区分不明显,但颈项僵硬主观缓解感后两组好于前者(P<0.05)。治疗后即刻在颈2阻滞和联合组出现3例头晕,观察期内3例出现激素副作用。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颈2横突注射和二者的联合治疗对于缓解CEH的疼痛程度和颈项僵硬均有显著的疗效,但外周神经阻滞操作更为简单、安全,在三种方法中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平衡镇痛治疗重度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得宝松行局部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口服平衡镇痛对重度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2例重度紧张型头痛患者应用得宝松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根据查体体征行局部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量表,NRS)、持续时间的变化,记录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头痛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 局部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平衡镇痛对重度紧张型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亚甲蓝帽状腱膜下注射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治疗组)先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再于患者枕外隆凸处、双侧耳颞区、前额区亚甲蓝帽状腱膜下注射。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B组(对照组),盐酸氟西汀和盐酸乙哌立松及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用药,连续服药4周。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并对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表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都有缓解,A组优于B组。A组治疗后优良率(86.7%)高于B组(53.3%)。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亚甲蓝帽状腱膜下注射是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时,需通过触摸枕动脉来确定枕大神经的位置,因枕动脉难以摸清,导致操作时间长、治疗失败,多次穿刺增加有创操作并发症的风险。神经电刺激器可通过刺激诱发异感来快速、精确的定位枕大神经,以此辅助枕大神经阻滞,观察其用于枕大神经痛的治疗效率。方法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门诊确诊枕大神经痛患者40例。  相似文献   

19.
王英  杨小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67-5167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护理配合的必要性。方法100例行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通过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治疗期。结果全组100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治疗期心理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显著降低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浓度大容量与常规浓度剂量的利多卡因混合镇痛液在颈源性头痛神经阻滞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符合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108例患者,分为2组各54例。治疗组以0.1%利多卡因60~80mL加得宝松0.5rnL、甲钴胺1mg。对照组以0.5%利多卡因40mL加得宝松0.5mL、甲钴胺1mg分别行枕神经、Q横突、颈部竖棘痛点阻滞,注射镇痛液3~5mL。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的头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浓度大容量利多卡因用于颈源性头痛的神经阻滞是一种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