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34例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患者,就诊当天行CR检查,1周内行MRI检查,并用CR、MRI随访复查1个月2年。结果:根据Salter-Harris分型,29例中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5例,Ⅳ型8例,Ⅴ型1例。三平面骨折5例。骺板骨折MRI主要表现:生长板连续性中断和/(或)台阶状,生长板内可见局限性水平、垂直、斜行的线状异常信号,部分与骨骺或干骺端骨折线相连。随访:骺早闭2例;骨桥形成13例,其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6例,线样4例。6个月时发现骨桥形成10例及胫骨远端骨梗死4例,2例1年时检出骨桥,1例1年6个月时检出骨桥。1例骨桥致成角畸形行手术治疗。结论: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的MRI检查(特别是伤后1周2年。结果:根据Salter-Harris分型,29例中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5例,Ⅳ型8例,Ⅴ型1例。三平面骨折5例。骺板骨折MRI主要表现:生长板连续性中断和/(或)台阶状,生长板内可见局限性水平、垂直、斜行的线状异常信号,部分与骨骺或干骺端骨折线相连。随访:骺早闭2例;骨桥形成13例,其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6例,线样4例。6个月时发现骨桥形成10例及胫骨远端骨梗死4例,2例1年时检出骨桥,1例1年6个月时检出骨桥。1例骨桥致成角畸形行手术治疗。结论: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的MRI检查(特别是伤后1周6个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13岁,国家少年体操队员,使用长护掌,在2年中相继在尺桡骨骺板出现慢性损伤。有局部疼痛和压痛,无红肿热和运动受限,无被动屈伸疼。但桡侧倾位牵拉手时感疼痛。无急性损伤史。第1次照片显示尺骨远端骺板增宽,骺板影不规则。1年后症状又在桡侧出现并与前次相同。照片显示桡骨骺板变宽,尺骨骺板已愈合。骨扫描显示该处骨骺的吸收对称,且与其年龄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骺早闭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薇  赵涛  屈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1):814-817
目的 评估MRI对外伤后骺早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外伤后骺早闭患儿分别行X线及MRI检查,除常规T1WI和T2WI外,其中8例还行脂肪抑制序列(SPIR)检查;分析MRI在骺早闭的诊断及部位、范围的显示,以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21例骺早闭位于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6例,胫骨远端9例;19例成角畸形,2例短缩并成角畸形;21例骺板软骨在T1WI中呈均匀偏低信号,在T2WI中呈均匀高信号,骺早闭表现为线状、条状低信号穿过骺板软骨;8例脂肪抑制序列较常规SE、快速梯度回波(FFE)序列图像更清晰。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骺板软骨,明确诊断骺早闭,准确显示骺早闭的部位、程度及范围,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软骨瘤为较常见的骨的良性肿瘤 ,发生于骨骺者少见。国内外文献报告不多 ,我院 1993-1997年共发现 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例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7~ 13岁。发生于C3 及C5椎体环状骺者各 1例 ,左胫骨近端骺及左胫骨远端骺各 1例 ,右腓骨小头骺 1例。本组病例发生于颈椎者多因局部不适或其他原因摄片时发现 ,发生于长骨者多表现为患部关节增大、变形 ,伴有跛行。查体局部可扪及硬性无痛性肿块 ,无活动性。2 X线表现本组 2例发生于颈椎椎体 ,表现为基底位于椎体环状骺的团状状致密影 ,密度不均 ,边界清楚 (…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道1例儿童右侧下肢骨内淋巴管瘤病, 患儿男, 10岁。CT表现为右股骨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胫骨近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腓骨远端骨骺及右侧跟骨、距骨、局部跗骨多发大小不等囊状、条片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病变区骨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囊状异常信号, 局部呈小片状, T1WI呈低信号, 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 与液态水信号相似。  相似文献   

6.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是一种很少见的肿瘤样骨发育异常,通常好发于下肢,尤其是股骨、胫骨远端骨骺和距骨。本文报告3例,其中2例分别位于髋臼骨骺和胫骨近端前结节骨骺,实属罕见;另1例,虽见于好发部位(胫骨远端),但同时患有纤维性骨缺损,亦未见有报告。本病的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其特征性的X线表现是:一侧骨骺软骨的内或外半侧过度增生和骨化中心的早出现,并且常呈多中心性骨化或钙化,最终多融合为一体而形成骨骺的偏侧肥大。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附近的无痛性肿块和轻微的膝(或踝)外(内)翻畸形。还讨论了纤维性骨缺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例 1 男 ,18岁 ,哥哥。身高 13 4cm ,四肢及手足粗短 ,两膝外翻、两踝内翻畸形 ,步态不稳 ,呈鸭步 ,智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正常。 10岁时X线平片示双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干骺端增宽 ,骨质毛糙、模糊 ,可见部分硬化及杯口状改变。骨骺发育正常 (图 1)。 18岁平片示双侧股骨头扁平 ,股骨颈粗短 ,颈干角缩小 ,耻骨联合增宽 ,边缘不规则 (图 2 )。双膝关节干骺部愈合 ,骺线不规则 ,关节间隙呈内窄外宽改变(图 3 )。双踝关节呈内翻畸形 (图 4)。例 2 男 ,11岁 ,弟弟。身高 12 1cm ,双膝关节轻度内翻 ,走路尚可 ,双手足粗短 ,双小指中节呈弯…  相似文献   

8.
胫骨骺板牵开或自骺线切开延长术是临床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较新方法之一。我院自1984年以来开展了此项手术。有关此种手术后骨愈合的x线表现国内尚少报道。现将有完整资料的38例胫骨延长手术后骨愈合情况的x线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胫骨疲劳性骨折 (Fatiguefractureoftibia ,FFT)早期诊断有时较困难。CT扫描可提供重要的早期征象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5 7例为部队战士 ,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4岁 ,平均年龄 2 1岁。均以运动时局部疼痛而就诊。追问病史均有 2周~半年以上高强度训练史 ,其中 13例有局部直接碰撞史。检查 :胫骨局部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无异常。 5 7例患者全部摄正侧位传统X线片 (必要时摄斜位传统X线片 ) ,行螺旋CT薄层扫描者 13例。图 1 左胫骨疲劳性骨折 .早期FFT传统X线仅示胫骨后侧局限性骨…  相似文献   

10.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骨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尾吊 - 30° 2 1d模拟失重 ,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胫骨干的骺端骺板、骺板下 3mm处骨皮质及骨膜厚度的影响 ,并进行胫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尾吊大鼠胫骨干的骺端骺板和骺板下 3mm处的骨皮质均变薄 (P <0 .0 1或P <0 .0 5 )。组织学观察显示 ,骨皮质内未钙化的基质多 ,包埋在基质中的骨细胞数量少 ,且较幼稚 ;成骨细胞少且小 ;破骨细胞多而大 ;横截面哈佛系统不规则。超微结构提示成骨细胞功能低下 ,而破骨细胞功能活跃。与模型组比较 ,中药复方大、中、小各剂量组胫骨干的骺端骺板和骺板下 3mm处的骨皮质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 ;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其形态也比较接近正常。结论该方可改善大鼠因尾吊引起的骨形态学的异常改变 ,使其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1.
患儿 男 ,3岁。发现右小腿上部包块 1个月余就诊。家长述患儿自幼不惧疼痛 ,碰撞伤后无痛苦表现。家族中无类似病症。查体见牙齿松动 ,部分脱落 ,左前臂有一 10cm×6cm大小烧伤瘢痕 ,智力正常。X线检查 :双股骨下端干骺部及胫骨上端干骺部示骨质碎裂、溶解及压缩 ,密度不均 ,并有不同程度向内侧膨突 ,附近有骨痂生成 ,相邻软组织肿胀 ,以右胫骨上干骺端为著 (图1) ,骨骺大小、形态无明显异常。右跟骨压缩变扁 ,形似舟状 ,密度增高且不均 ,轮廓不整 ,跟距关节间隙明显增宽 (图2 ) ,与无菌坏死表现极似。讨论 先天性无痛症是一种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小细胞型骨肉瘤是生骨肉瘤的一个亚型,作者报告了13例,女8例,男5例,年龄6~28岁,发生于肱骨远端3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股骨干、腓骨近端及胫骨干各1例,下颌骨2例,8例发现软组织肿块,2例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10例产生肿瘤骨,伴有1~5cm密度均匀的骨岛,肿瘤骨邻近骺线或成熟骨的关节,肿瘤侵及骨干并逐渐从骨质致密影像转变为穿透性破坏,其  相似文献   

13.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X线诊断(附12例报告)陕西省渭南地区医院放射科张耀森陕西省渭南地区医院骨科刘铁战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是婴幼儿肘部损伤中一种罕见的疾患,是发生在肱骨远端髁上较低的生长板与干骺连接部位的骨折[1]。由于肱骨远端骨骺化骨核在婴幼儿期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R I显示骨肉瘤侵袭骺板的价值,为指导治疗提供依据;并探讨BMP-2在骨肉瘤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术前X线及MR I图像,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14.0±1.2)岁。股骨下端10例,胫骨上端5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骺板未闭合,与病理组织学所见比较,发现MR诊断骨肉瘤侵袭骨骺的准确率为100%;BMP-2在瘤体、骺板浸润区、正常骺板、瘤周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6.66%(13/15)、13.33%(2/15)、20.00%(3/15),瘤体、骺板浸润区与正常骺板、瘤周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BMP-2与骨肉瘤侵袭骺板具有一定的关系;MR I显示骨肉瘤对骺板的侵犯评估优于X线平片,可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在考虑保肢手术时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R正侧位、低场强MR检查、螺旋CT轴位平扫加三维重建,并随访复查3个月~2年;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0例依据3种不同分型方法分型:①依据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位置,10例均为外侧型,无内侧型。②依据骨折后骨折块数目,分为二部分型8例,三部分型2例,无四部分型。③依据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例。随访:周围型骨桥形成2例,胫骨远端骨梗死1例。结论:CR、CT、MRI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三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信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骨干骺开始融合早期的X线表现。方法:在1009例骨龄司法鉴定案例中,选择桡骨发育状态介于CHN法等级8前后者457例,每1例各有两张手腕部正位片及斜位片,16例另有两张左腕关节正侧位片,共计1860次曝光片。于不同位置片观察桡骨低密度骺板及两侧高密度线的X线影像表现。结果:桡骨干骺开始融合的早期X线表现为骺板密度开始增高、见尚无明确骨小梁结构的柱状骨桥形成、骨桥骺侧和干骺侧高密度线模糊、不连续。位置和角度的轻微变化可影响骨桥的显示。结论:无骨小梁结构的骨桥出现是干骺开始融合早期最重要的X线表现。对骺板及其两侧高密度线的描述和配套高质量X线片是骨发育等级划分和确定必不可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9例采用Siemens Novus 0.35 T MR机,12例采用Siemens Avanto 1.5 T超导型MR机对病灶及邻近关节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将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分为三种类型:(1)骨骺干骺型(16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6例、胫骨干骺端5例、肱骨干骺端5例。16例长骨干骺端病灶合并骨骺及骺板受累、化脓性关节炎,其中2例合并骨膜下脓肿,1例合并骨骺分离,1例合并关节脱位,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PD-STIR及梯度回波序列呈高信号,以PD-STIR显示更明显;(2)干骺型(3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无骺板及骨骺受累,病灶呈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3)骨干型(2例):病变位于胫骨及尺桡骨骨干各1例,MRI表现为骨干广泛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2例增强扫描髓腔内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见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论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其自身发病特点,认识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及MRI表现,对评价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骺板近端三维缝合固定治疗少年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对10例少年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移位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断端清理、复位,C臂机透视下避开骨骺建立胫骨隧道,自制缝针、钩针导引普通丝线于前交叉韧带前1/3、1/2处镜下两次穿越,普通丝线导引钢丝及PDS-Ⅱ线穿越前交叉韧带。固定物在冠状面两次穿越骨隧道-前交叉韧带-骨隧道,骑跨式三维固定撕脱骨块,有效防止撕脱骨块前后旋转、左右摆动和上下浮动。拉紧钢丝及PDS-Ⅱ线,关节外打结固定。术后下肢支具外固定并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患者膝关节无疼痛,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45.8±7.6)分,术后(97.2±9.1)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骺板近端三维缝合固定治疗少年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创伤小,不损伤骺板,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兔长骨骺板软骨膜部分切除后,X线测量长骨远端生长速度慢,解剖学测量长骨缩短,组织学观察主要是软骨细胞数量,骺板厚度及闭合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9例采用Siemens Novus 0.35 T MR机,12例采用Siemens Avant0 1.5 T超导型MR机对病灶及邻近关节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将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分为三种类型:(1)骨骺干骺型(16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6例、胫骨干骺端5例、肱骨干骺端5例.16例长骨干骺端病灶合并骨骺及骺板受累、化脓性关节炎,其中2例合并骨膜下脓肿,1例合并骨骺分离,1例合并关节脱位,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PD-STIR及梯度回波序列呈高信号,以PD-STIR显示更明显;(2)干骺型(3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无骺板及骨骺受累,病灶呈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3)骨干型(2例):病变位于胫骨及尺桡骨骨干各1例,MRI表现为骨干广泛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2例增强扫描髓腔内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见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论 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其自身发病特点,认识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及MRI表现,对评价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