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裕民 《中医杂志》1989,30(5):9-12
阴阳学说由于其在中医学中的特殊意义,古今备受重视。六十年代甚至有人把它视作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然而,这一带有深刻传统文化印记的学说人们有时却颇难接受,教学反馈信息也表明它常是初学者的最大拦路虎。这除了与阴阳学说自身有着某些抽象和不确定等  相似文献   

2.
试论阴阳的涵义及其研究中的误区刘汉春(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宣化075100)1涵义中的误区阴阳二字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事物属性。如天、地、日、月、水、火、牝、牡、气、血等等,与现代辩证法中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颇类似,今人谈阴...  相似文献   

3.
何家武 《中医研究》2011,24(1):13-14
《伤寒论》中阴阳二字凡十八见,以不同的涵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生理、病理,为治疗提供依据。现聊陈管见,以彰其义。  相似文献   

4.
天地定位,人居其中。阴阳交媾,坎离既济,乃分男女。若究男女形质所成之源,之变之化,乃为医学之微赜,千年之悬案。近四年来,笔者师事马志、杨宗孟、王耀廷诸教授,悉心致力于此,将《周易》太极阴阳理论与中  相似文献   

5.
6.
脾之阴阳属性,多年来争无定论。从脏腑阴阳之定义、脾之生理功能、脾之病理表现来论述脾之阴阳属性,指出"脾阴胃阳"乃古人根据脏腑、阴阳特性,对脾在组织结构上的一种归类;而在生理功能上,脾以阳为主,在病理表现上,脾以阳不足为主。旨在以脾"体阴而用阳"的特点来指导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并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来确定脾之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7.
罗颂平 《中医杂志》2018,(23):2013-2016
《黄帝内经》对女性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规律的论述是后世医家研究生殖调节的理论依据,其渊源是阴阳学说,明代的"命门学说"又为中医生殖理论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医本原与规律的反映,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的全过程,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根源,肾、脾是生殖之水土。提出女性生殖调节应与天地日月相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8.
杨珂 《国医论坛》2016,(6):58-59
目的:探究精气阴阳的相互关系,基于精气涵化阴阳说明养生和疾病防治的要旨。方法:通过对中医学经典理论的学习探索,界定了精气的概念及范畴,并基于气一元论的认识对精气合一、涵化阴阳进行论述。结果:涵化阴阳之气与精为较高层次之精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为"人之本体",而传统意义上的诸气为"本体"变化之"客形"。结论:精气涵化阴阳,和调阴阳、归陈气宜是疾病防治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阴阳源于太阳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林 《河南中医》2010,30(12):1150-1151
阴阳变化是宇宙有节律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则与法则,阴阳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万物的生长收藏均受阴阳的支配,阴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中。阴阳的来源就是日光的向背,起源于原始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了解阴阳概念的由来及发展成为阴阳学说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五脏生克,五脏阴阳;"生克制化","阴平阳秘"。然而五脏制化、阴阳平衡是在各脏腑特性上的相对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均衡整齐。本文通过对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性的分析研究,根据历代医家治疗用药上对肝柔、肺润、脾运等的侧重,以及《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等,说明人体脏腑阴阳属性具有不对称性,强调重视五脏阴阳的非均衡性,彰显中医学辨证之精髓。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其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它是阴阳二气最基本的性质和规律,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交感的思想源于《易经》之八卦和六十四卦,其命题的提出则首见于《易传》,先秦诸子亦有颇多论述。《黄帝内经》称之为“阴阳相错”。阴阳二气的和谐运动是阴阳交感的基础,阴阳交感是自然界万物化生的根源和动力。是气化作用的中心环节。可以说,没有阴阳交感就没有自然界及其一切,也就没有人类,因此在学习和研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学科中的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阴阳概念是禹治水时观察地理现象而得。阴阳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方法论。从宇观的星辰气运到宏观的人体 ,从细胞到微观分子 ,都具有阴阳性质 ,并存在阴阳变易的运动 ,所以人体的生理、病理等的阴阳现象亦是普遍存在的。笔者分析古今中外与阴阳相关的文献 ,举出了大量的例子 ,说明现代生物学科中已报道了大量的分子事件具有相反相成的阴阳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 ,将会发现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有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  相似文献   

13.
14.
任路  宋丽萍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5-2116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在中医学中普遍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永光 《新中医》1989,21(9):48-50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祖国医学阴阳与免疫、阴阳失衡与免疫失控、以及平衡阴阳与免疫调控的联系。此联系通过平衡阴阳的临床效果加以证实。只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列举几例感染性免疫所引起的过高免疫病,以观中医平衡阴阳在免疫调控治疗的一斑。  相似文献   

16.
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本性,阳降阴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物的必要条件,这并不与阳升阴降相悖,这是阴阳互藏的结果。人体和自然界中这两种阴阳运动同时存在,维持着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任路  宋丽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5-2116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在中医学中普遍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8.
平调阴阳,治病之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禤国维 《新中医》2002,34(2):3-4
阴阳学说贯穿着中医学的思想体系,反映了中医生理、病理的整体观念,可运用在疾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用药上。阴阳不和,偏胜偏亏,均能使平衡破坏而引起疾病。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就要“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并附验案2则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9.
<正>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门哲学,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观和辨证法思想。它肇始于《周易·泰否》(公元前770~476年):“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20.
祝步文 《养生月刊》2012,(2):154-157
太极拳,为什么取“太极”二字命名?因为“太极”是一,是天地、乾坤、刚柔、阴阳等一切事物的混合体.它像原子核一样不断分裂:一分二,二分四……以至无穷.但它的基本分子,永远是一,太极也永远是太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