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新风胶囊,对照组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及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A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金乌骨通胶囊,对照组了柳氮磺吡啶(SAS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符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乌骨通胶囊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ESR、CRP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乌骨通胶囊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AS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该型患者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谢硕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2-13
目的:观察舒筋补肾方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舒筋补肾方。对照组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及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疼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gA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gA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舒筋补肾方囊治疗早中期A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脊胶囊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强脊胶囊,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占83.33%,对照组占84.00%,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脊胶囊在治疗1个月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晨僵、病人评价、Schober试验、指地距,与治疗前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6项主要疗效指标和6项次要疗效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与对照组各疗效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强脊胶囊治疗早中期AS具有疗效肯定、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的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肾虚督寒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如晨僵时间、扩胸试验、枕墙距、Schober试验、指地距、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ESR、CRP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金乌骨通胶囊治疗肾虚督寒型AS与柳氮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该型患者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祛风通络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纽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总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患者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以及体征、ESR、CRP变化情况。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BASDAI、BASFI评分,中轴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脊柱活动度以及ESR、CRP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强督祛风通络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肯定,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SDAI、ABASFI、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全身痛和脊柱痛、晨僵时间、ESR、CRP等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明显改善AS患者BASDAI、BASFI、全身痛和脊柱痛、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疗效与对照组相当.结论 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活动期AS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功能障碍,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96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静脉推注,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督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th活动指数(BASDAI)和功能指数(BASFI)、晨僵、枕墙距、Schober试验、指地距、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91%,治疗组有效率为91.6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SDAI、BASFI、晨僵、枕墙距、Schober试验、指地距、ESR和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联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二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二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的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二藤合剂和雷公藤多甙片,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临床指标(晨僵持续时间、腰部疼痛程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离、枕墙距离、扩胸运动)、实验室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和安全性指标(血分析、肝功和肾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7.5%(P〈0.05);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腰部疼痛程度等临床指标以及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藤合剂能有效的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急性发展,安全性较高,是治疗AS活动期的一个值得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晨僵的临床疗效差异,评价其对强直性脊柱炎晨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7例运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晨僵时间、BASDAI以及观察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晨僵时间、BASDAI评分差异显著(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晨僵时间、BASDAI积分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在晨僵时间、BASDAI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缩短晨僵时间上具有优于单纯西药的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81.4%,对照组总有效率59.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疗效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能明显有效、安全地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晨僵。  相似文献   

11.
王云萍  周晓莉 《光明中医》2011,26(6):1201-1203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的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通过观察症状评分、主要体征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对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的检测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各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各组治疗前后主要体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有确切疗效,能缓解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改善实验室指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除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喋呤口服,对照组加用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加用养血除痹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主要相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晨僵积分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8.8%),对照组6例(17.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除痹汤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关节疼痛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类风湿因子(RF)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通痹强脊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痹强脊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湿热瘀阻证强直性脊柱炎的早、中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通痹强脊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应用湿热痹片,每次6片,每日3次。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为观察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脊柱活动度、缩短指地距和晨僵时间、减轻疼痛程度等4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血沉改善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缓解腰骶疼痛、腰背或颈部疼痛、疼痛夜甚、活动不利、晨僵、关节肿痛和口干等7项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痹强脊胶囊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5.
盘龙七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盘龙七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观察,以评价其治疗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门诊和住院治疗的AS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盘龙七片(panlongqipian,PLQ)治疗,观察临床症状、BathAS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SFI)、ESR和CRP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3个月复诊和治疗6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治疗第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P〈0.05),腰背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P〈0.05),ESR和CRP亦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第3、6个月腰背晨僵时间、BASDAI、BASFI、ESR和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LQ治疗AS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AS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柔筋健步丸联合埋线、刺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分别给予柔筋健步丸口服联合埋线、刺络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有效率占88.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有效率占76.6%.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Schober试验、晨僵时间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柔筋健步丸口服联合埋线刺络法治疗AS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味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四妙丸加味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晨僵、脊柱痛、胸廓扩张度、Schobe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等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晨僵、脊柱痛、胸廓扩张度、Schober、CRP、ESR等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RACP-5b、BALP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丸加味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床疗效确切,且可抑制骨吸收、减少AS骨破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治疗组予口服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th病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疼痛、晨僵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指地距、ESR、CRP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晨僵时间、疼痛程度、Schober试验、胸郭活动度及指地距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1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体征积分和全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关节重着、关节皮温和皮下硬结(P〈0.05)。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改善关节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全身症状总积分都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以及食后腹胀的积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全身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不仅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体征,而且对活动期RA全身症状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益肾培督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肾培督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肾培督的中药协定方,对照组采用缓解病情的西药。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强脊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疾病功能指数(BASFI)、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结果:治疗后两组除枕墙距以外其余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治疗组的晨僵时间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培督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