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与MRCP对肝门胆管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均经增强前MRI及MRCP,20例还经动态增强MRI。获自上述3种方法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93.3%(28/30),增强前与增强后MRI对病变的定性准确率为83.3%(25,30)。增强前后MRI联合MRCP对病变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准确率为80%(24/30)。MRCP显示了所有病例中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增强前MRI显示了30例中20例肝门区有稍长T1、稍长T2信号的肿块影。经动态增强MRI20例中17例其肿块表现为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而10例无肿块者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增强前后MRI可以显示HCC的特征性改变,如联合应用MRCP则有助于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检查和MRCP检查,根据MRCP表现回顾性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并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结果Ⅰ,Ⅱ,Ⅲ,Ⅳ型分别有3,3,1和12例.19例MRCP分型正确,仅2例Ⅳ型患者误为Ⅰ型.MRCP分型与临床分型无显著性差异.常规MRI可以显示肿块近侧肝外胆管的长度.结论MRCP结合常规扫描能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分型,但本组只有21例,需要大量病例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肝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肝门胆管癌检查中的用途肝门胆管癌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肿瘤在MRI上的表现,包括肿瘤生长类型,自旋回波(SE)T1和T2WI上的信号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规律,评价用MRI判断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性,研究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型的可行性及其在临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参照Bismuth分型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及术式相对照。借助MRCP图像测量病变上缘至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之间扩张的胆管长度,同时观察肝门部胆管汇合方式,并且与术中胆肠吻合方式对照。结果 (1)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性达97%。Ⅰ+Ⅱ型与Ⅲb型和Ⅲa型之间手术切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Ⅳ型的手术切除率明显低于Ⅰ+Ⅱ型及Ⅲb型(P<0.05)。(2)Ⅰ+Ⅱ型手术切除率高,MRCP示病灶上缘至肝内胆管二级分支之间扩张胆管长度在0.5—1cm之间。(3)17例显示了肝门部胆管解剖及变异情况,其中右后叶肝管汇人肝总管及右后叶肝管汇人左肝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 (1)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Bismuth分型,且对临床外科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依据MRCP图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病灶上方可游离胆管长度的测量可作为术前评估胆肠吻合可能性的可靠依据。(3)术前MRCP显示的肝门部胆管汇合方式对临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可提示临床避免术中误伤胆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低场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21例,均有完整的MRI影像资料。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100%。21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6例MRI肝门部可见稍长T1、稍长T2的肿块影,15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5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14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低场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联合应用MRCP可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与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对手术可切除性估价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MRCP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18例在肝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 2例未见到肿块,仅表现肝内胆管扩张及管壁增厚。根据MRI与MRCP影像特点,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结果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7例,与术中所见对比符合率80%;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敏感度75%,特异度75%,诊断符合率80%。结论 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型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应用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LAVA动态增强和MRCP表现,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型、邻近受侵情况.结果 4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结节型15例,腔内乳头状型6例,浸润型22例.MRCP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及梗阻部位的狭窄、中断、截断和管腔内的充盈缺损.MR平扫及LAVA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其渐进性强化,同时可以显示出癌灶与邻近血管和脏器的毗邻关系及受累情况.结论 MRCP和LAVA联合应用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形态学分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MRI表现.结果 25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肝门部不规则形肿块8例.类圆形结节1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余7例平扫未见确切结节或肿块.LAVA 3D扫描肝门结节或肿块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延迟强化明显.累及左肝管起始部2例,右肝管起始部4例,左右肝管汇合部10例,肝总管2例;累及门静脉左支3例,淋巴结转移12例,肝左外叶萎缩3例.25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MRCP显示病变部位胆管中断,梗阻近端呈截断状或圆锥状18例(肝门"空虚"),梗阻端呈"鸟嘴状"或"鼠尾状"狭窄7例.结论 MRI及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保东  何兵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21-1025
目的:分析MSCT与高场MRI在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I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HCC的MSCT与高场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5中8例行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4例仅行CT扫描,余3例仅行MRI及MRCP检查。CT及MRI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CT或MRI平扫均见肝内胆管扩张,5例显示扩张的肝管逐渐狭窄变细,10例显示扩张肝管呈突然截断征象,7例显示扩张的左右肝管未能汇合。强化扫描显示肝门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所有病例均见结节样小灶性肿物。15例中12例病变于动脉期即见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亦呈高密度或高信号;3例于动脉期呈边缘环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渐趋均匀。结论:IH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及高场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100%;18例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BI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2例,门静脉受侵10例,淋巴结肿大8例;而相应的CT显示为11、0、5和6例。结论 CT与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平扫、增强及MRCP检查,其中12例经ERCP证实、6例经PTC证实,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中,26例损伤性狭窄,9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肝门部转移性肿瘤,14例炎性狭窄,4例胆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及硬化性胆管炎各2例,3例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管受累范围按Bismuth分级,MRI和MRCP均显示了胆管狭窄情况及病变特征.结论:MRI和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价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hepatic hilum cholangiocarcinoma,HHC)的分型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MSCT及MRI均定性诊断为HHC的患者25例,对MSCT轴位图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MRI轴位、冠状位图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进行分析,分别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并与术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比较MSCT及MRI对HHC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价的情况。结果25例中,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2、4、3、9和7例;1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2、3、1、5和1例。MSCT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rlette分型诊断准确性达84%(21/25),MRI诊断准确性达88%(22/25),两种方法的分型结果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MSCT及MRI对肿瘤术前可切除性评价与术中评价一致率均为80%(20/25),两种方法对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olume interpolated body examination,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诊断肝外远端胆管癌的价值。方法 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远端胆管癌行MR冠状位T2WI、VIBE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MR表现,测量病灶长度。结果 17例肝外远端胆管癌在冠状位T2WI上表现为肝外远端胆管梗阻,10例于胆管梗阻处见软组织肿块、3例见胆管壁增厚,同周围组织相比呈低信号。VIBE动态增强扫描17例病灶均呈进行性强化,10例肿块者中2例均匀性强化,8例肿块边缘强化更明显;7例胆管壁增厚、强化,在轴位VIBE图像上呈"环"形强化,在冠状位VIBE图像上,5例呈平行的"线条"状强化,2例呈"V"形强化。病灶平均长度为18.7 mm。结论 VIBE增强联合冠状位T2WI能较好地显示肝外远端胆管癌。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联合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红花  程若勤  王化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2):169-173
目的:评价磁共振肝脏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LAVA)联合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常规MR平扫、LAVA增强和MRCP表现。结果:15例肝外胆管癌发生于肝外胆管近段者7例,远段者6例,另2例发生于肝外胆管近段及远段上部。MR平扫主要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区软组织肿块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2例未见明确的软组织肿块及胆管壁增厚。LAV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中至明显强化,另2例平扫未见明确的病灶影者于LAVA薄层扫描发现胆管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且强化。MRCP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及梗阻部位的狭窄、中断、截断和管腔内的充盈缺损。3例伴肝内转移灶。4例伴有肝门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IAVA和MRCP联合应用能较好地对肝外胆管癌进行诊断,提高早期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描述和评价胆管癌扩散及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15.
MRCP诊断胆总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癌病人术前进行了MRCP检查。结果39例胆总管癌术前MRCP均获得了具有诊断价值的MRCP图像。MRCP准确地显示了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癌的梗阻部位(39/39,100%)。MRCP对胆总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7%(38/39)。结论MRCP能清楚地显示胆总管癌的准确部位,并能对之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