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刺激骨髓细胞增殖并向粒细胞分化的促进剂。利用现代生化技术,已能生产较高产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CSF),这种物质同样具有促进粒细胞生成作用。rhG-CSF在临床上用于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后恢复血象治疗。现用制剂为注射剂,为方便病人使用,需制成口服的片剂或胶囊剂。采用十二指肠给药的方法,研究了几种含有不同添加剂的片剂在大鼠体内的膜通透性。所用添加剂有表面活性剂HCO-60、有机酸(酒石酸、柠檬酸、滤拍酸)、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卵白蛋白(OA)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有3种不同的重组人生长调节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获得确证和分子克隆,并在世界各国获准用于临床。这些生长因子能影响骨髓造血细胞的功能活性,存活,增殖和分化。G-CSF主要影响定型祖代中性白细胞的增殖,功能性刺激和分化作用。GM-CSF的活性类似于G.CSF,具有使前祖细胞群分化为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或粒细胞系的能力。G-CSF和GM-CSF均能刺激多潜能祖细胞和干细胞从骨髓移行进入循环系统。M-CSF主要影响单核细胞和…  相似文献   

3.
菌种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在生物工程产品发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本文重点考察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菌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4℃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菌种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稳定传代三代(60天),从而大大简化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生产用菌种的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rhSC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是临床常用的造血生长因子 (HGF) ,实验提示rhSCF和rhG CSF与IL3、IL 6、粒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Epo等造血生长因子的各种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1] 。rhSCF和重组人粒 /单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均能刺激CFU GM生成 ,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明显强于rhSCF或rhGM CSF单用[2 ] 。rhSCF与重组人粒 -单系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IL3和重组人粒 -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IL3的融合蛋白等造血生长因子伍用可增加集落产率增大集落体积[3 ] ,但两种造血生长因子联用对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步观察化疗后PEG—rhG—CSF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试验。所有受试者采用1d化疗方案,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PEG-rhG—CSF的初始剂量为30u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100、150、200ug/kg,每一剂量组3例受试患者。结果:入组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4例(4/15),肌肉酸痛1例(1/15),均为1度,无需特殊处理。无PEG—rhG—CSF的剂量限制性毒性。PEG—rhG—CSF对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均有较为明确的效果,维持时间较长,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PEG-rhG—CSF显示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的标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对所制备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以及惠尔血 针剂 75进行标定。方法用NFS 6 0细胞采用MTT法进行rhG CSF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4 ,4)法计算测定结果。结果制备rhG CSF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 3批 ,两批为冻干剂 ,与G CSF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配方一致 ,一批为水剂 ,与惠尔血 针剂 75配方一致 ;用G CSF生物学活性国际标准品对其标定 ,结果依次为 3.0 6 2× 10 6、4.2 76× 10 6IU/支及 1.6 35× 10 7IU/ml,样品为1.880× 10 7IU/ml。标定结果的FL %分别为 5 .5 2 9%、4.2 91%、4.2 44 %及 5 .175 %。结论所标定的rhG CSF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可用于rhG CSF生物学活性测定。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生物学活性标准品研究NFS 6 0细胞测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溴化四唑蓝 (MTT)染色法。结果NFS 6 0细胞染色体为 39条 ;细胞数在 1× 10 5~ 1× 10 7个 /ml间MTT染色显示梯度 ;将 (4 ,4)法引入rhG CSF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单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可信限率为 13.5 6 0 % ,(4 ,4)法测定rhG CSF生物学活性的批内CV <10 % ,批间CV为 10 .10 9%。结论 (4 ,4)法可用于rhG CSF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对测定方法标准化后 ,测定结果可准确、有效地指导rhG CSF的生产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细胞因子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基因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0μg/d,静脉输注,连用2周为1疗程,同时联合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2000U/次,静脉输注,每周3次,休2周后开始下1疗程,共3个疗程。HDIVIG每次1.0g/kg,4周1次,连用5次。结果获得缓解,显示细胞因子和HDIVIG确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白血病严重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 ,白细胞平均降至 0 .8× 1 0 9/L时 ,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促使白细胞恢复。方法 每天 1 50U皮下注射 ,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 0 9/L后停药 ,平均用药 6 .3d。结果 与未用rhG CSF治疗的对照组相比 ,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时间缩短 5 .8d ,发热时间缩短 4.5d。结论 rhG CSF可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减少感染 ,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辅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TP方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应用TP方案化疗出现骨髓抑制的实体肿瘤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所有共计93例次骨髓抑制患者于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SPSS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有效缓解TP方案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反应,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恢复时间约3.2d,有效率为100%。结论rhG-CSF对TP方案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作用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惠尔血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尔血针剂含有基因重组产生的有效成份,是应用重组DNA技术制造成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它与由人体膀航癌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的G-CSF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惠尔血针剂由日本麒麟啤酒株式会社生产。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或微异味,PH:3.7——4.4,渗透压比率约为1(相当生理盐水),每安韶含活性成分遗传基因重组75ug、150pg、300yg。临床药理基因重组体刺激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分化、增殖和成熟中性粒细胞自骨髓释放,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药动学测定血浆水平,给正常健康…  相似文献   

12.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重组及在E.coli中的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RT-PCR扩增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结构基因与表达载体pJGW1重组,转化含有pGP1-2质粒的E.coliDH5α,进行温度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rhG-CSF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0%以上。将其复性,经CM-52FF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纯化后的rhG-CSF(纯度>98%)经SDS-PAGE测定分子量约为19kD;经胰酶裂解、反相HPLC分析肽谱具有8条特异肽段;等电聚焦测定PI值约为5.8;免疫印迹实验证实其与标准hG-CSF具有相同的抗原反应特异性;NH2-末端氨基酸分析与文献报道一致,采用小鼠白血病细胞株NFS-60测定活性为I×108IU/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血血浆 (CBP)输注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和血像恢复的影响。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 78例化疗后治疗组于第 2、4天分别输注CBP 6个单位 ,或注射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15 0 μg ,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三组病例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水平变化及骨髓和血像的恢复情况。 结果 CBP和rhG CSF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恢复较对照组快 (P <0 0 5 ) ,CBP输注后第 2天外周血G CSF和Epo水平达到高峰。且无输血反应及其它不良现象。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输注CBP具有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恢复的功能 ,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作用。方法首先制备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rhGM—CSF作用于小鼠,观测其28d内的存活情况;另外,以一定剂量的rhGM-CSF作用于小鼠,检测其用药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变化。结果应用25μg/kg的rhGM—CSF能显著延长小鼠28d内存活期,其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中性粒细胞的增多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rhGM-CSF有较好的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骨肉瘤大剂量综合化疗所致白细胞和抗中性粒细胞计数 (ANC)减少的防治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 5 8例患者按经济情况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 ,研究组于化疗后 72h给予皮下注射rhG CSF 15 0 μg ,连用 5~ 7d。对照组化疗后给予常规升白细胞药物。结果 rhG CSF可明显减轻化疗所致白细胞和ANC的下降程度 ,缩短白细胞和ANC降至正常值以下的持续时间 ,促进白细胞和ANC的早日恢复 ,降低化疗延迟率及延迟时间 ,提高化疗完成率。rhG CSF副作用较轻 ,且可以耐受。结论 rhG CSF可有效防治白细胞和ANC的减少 ,提高化疗完成率 ,是防止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95年6月~1998年6月,我科用小剂量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肺癌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75名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肺癌,无明显肝肾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疾病,化疗后白细胞总数低于《.0X109/L。75例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sl岁~77岁,平均66·3岁。二、方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rhG-CSF50#g或75ug皮下注射,连用3~5天。对照组用例,口服鲨肝醇、利血生。每周3次检查末梢血象,包括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同时观察rhG-CSF的副反应。化疗用药:顺铂、足叶乙忒…  相似文献   

17.
MTT法测定三种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MTT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rhTNF α)等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 :分别培养NFS 6 0、L92 9、TF 1细胞 ,用MTT进行染色后 ,用 45 0型酶标读数仪在 5 70mm处测定OD值。结果 :确定了不同细胞株对MTT的最佳染色浓度、染色时间和回归关系及线性范围 ,找出了用MTT法测定rhG CSF、rhGM CSF、rhTNF α等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灵敏度范围及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为将 (k ,k)法用于MTT法测定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异名卜s14一集落刺激因子1,LeucoPrd2药效分类集落刺激因子3上市厂商绿十字公司(日本)毛药理作用本品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到的一种新的集落刺激因于。本品是作用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前细胞,促使其分化和增殖。本品尚能作用于成熟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刺激白细胞,促使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本品能剂量相关性地增加正常小鼠骨髓和脾脏中单核细胞的前细胞(CFU-M),而对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无作用或对白细胞数略有影响。经用环磷酸胺处理后白细胞减少的小鼠,本…  相似文献   

19.
MOED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联合化疗加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最常用的动员方法。自2007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MOED(米托蒽醌+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地塞米松)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具有动员效率高、干细胞采集数量充足、预处理后造血重建快及经济实惠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对1991~1999年年龄〉65岁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发生AML或MDS的危险比率进行了评估。在5510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有906例(16%)接受G—CSF或GM-CSF,64例(1.16%)在癌症复发前确诊患有AML或M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