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利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41-134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极易慢性化并最终演化为肝硬化与肝细胞癌。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据2006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病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病毒内并破坏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坏死或纤维化。乙肝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而该病的感染状况却不容乐观.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损害.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乙肝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是肝细胞坏死、机体受损的主要病理机制,大量研究特别是肝组织细胞活体穿刺证实,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并不是健康者,90%以上肝内都存在肝脏炎症活动,HBV-DNA载量高者特别显著,若任其自然发展,可以逐渐进入肝纤维化期.如何消灭病毒,尽早阻断其病变,保护肝脏的正常功能和形态,纠正不正常的细胞免疫反应,成为治疗乙肝的关键环节,能否使HBV-DNA转阴是检验治疗乙肝疗效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虽然献血员筛查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乙肝发病率,但目前全世界仍有3亿HBV感染者。彻底清除感染机体的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流行的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我国是慢性HBV感染的重灾区,据文献报道[2]: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万人,其  相似文献   

6.
王柳宁 《临床荟萃》1999,14(10):462-464
乙型肝炎(乙肝)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肝病,世界人口中1/3以上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有25%会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慢性HBV携带率为9.75%,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慢乙肝已成为公共卫生中的一个主要传染病,此类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危害极大。慢乙肝目前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的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病原治疗,是综合治疗中的根本治疗措施。寻求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及联合治疗方案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高发于非洲东南部和东南亚地区,中国也是高发地区。在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45%,就死亡率而言,为第三位癌症。而肝癌病人约90%有乙肝背景,这部分病人中几乎均为肝细胞癌,因此降低乙型肝炎发病人数是降低肝癌发病率的关键。60年代肝癌细胞系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黄曲霉毒素的发现,奠定了近年肝癌防治发展的基础,也使肝癌的预防变为现实。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有效措施,具有简单、有效、廉价等优点,值得全面推广。本文对有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HBV与乙肝临床观…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导致乙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HBV的复制,但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很难被及时发现,因此HBV核酸检测(NAT)作为预测HBV耐药性发生的主要手段,在慢性乙肝患者诊断及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中不可或缺。本文从乙肝DNA定量检测、HBV基因P区检测和基因分型、微小RNA(miRNA)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NAT在HBV耐药性诊断以及HCC癌变检测中的应用,讨论NAT对减少乙肝抗病毒药物耐药性和降低HCC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发病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而核苷类药物的问世成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使肝功能恢复、肝组织学改善,防止或延缓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但核苷类药物存在需要长期治疗,疗程不易确定,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特别是易出现耐药变异,引起反弹,少数病例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问题成为医者和患者共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前S1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两对半”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前S1抗原(Pre—S1)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中,少量存在于HBsAg球形颗粒中,由HBV基因组的前S1基因区所编码。有报道证实Pre—S1在HBV感染肝细胞以及HBV体内复制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与HBV—DNA密切相关,可作为补充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的重要的血清学指标。为进一步了解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的关系,我们检测了320份HBV感染者及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re—S1抗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的策略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嗜肝病毒:HBV和HCV引起。两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和临床过程有其相同点,也有所不同,因而治疗措施也不同。相同之处为慢性感染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若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不能及时得到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最终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肝病,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着重大的威胁。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的检验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肝细胞可以表达多种辅助因子,加强T细胞受体与抗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在靶细胞肝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多途径感染),流行面广(全球范围内传播),危害性大的特点。估计全世界有乙肝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2亿人之多,其中有1亿以上在我国,所以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的流行和发病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新的抗病毒剂陆续问世 ,已使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治疗 ,从效果难于评定的“护肝”治疗到向针对病因治疗转变。现已认为 ,乙型肝炎 (乙肝 )形成慢性化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 (HBV)的持续感染。抗病毒治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抑制HBV复制 ,减少传染性 ,改善肝功能 ,减轻肝组织病变 ,减少或阻止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变的发生。因此 ,对CHB应重视抗病毒治疗[1] 。依当前世界医学水平尚未能开发出可灭活HBV的药物 ,现有抗HBV剂仅能在宿主免疫的参与协助下抑制HBV的复制。为加深对抗HBV剂的了解和提高抗HBV治疗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6.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通过HBV病毒产物诱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以及肝功能损害。我国是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遍及全球.携带HBV的人群约2亿以上。国内乙肝高发区带HBV者可高达25%。HBV为全球重点研究项目之一。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对研究HBV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可引起肝硬化及肝癌。我国是乙肝大国.平均感染率高达10%以上.以往通常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1及HBV—DNA的检测结果来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Ⅲ.HBV外膜蛋白抗原PreS1与PreS2的抗原性较强.对乙肝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组对389例不同HBV标志物模式的标本进行了PreS1及PreS2抗原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评价血清PreS1、PreS2抗原在乙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从事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参与肝损伤的机理的研究,发现肝组织内HBV抗原的含量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从而提示,HBV本身不能使肝细胞损伤,可能是宿主的免疫反应参与感染肝细胞HBV的清除,因此导致肝脏损伤。不管肝细胞坏死最初过程如何,终究还是以肝细胞浆破坏而确定。基于这一结果,有关肝细胞表面抗原特性的研究以及肝细胞膜的改变,对造成免疫学反应的组织损伤所起的作用的研究,是目前乙型肝炎免疫病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肝细胞抗原近年来,研究了两种与乙型肝炎有关的肝脏抗原。一、肝特异性指蛋白(LSP)1972年  相似文献   

20.
易本谊  张一 《临床荟萃》2007,22(9):673-675
据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我国HBV的携带者约1.2亿,现患乙型肝炎患者达3000多万。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抗病毒药物应用、疗效预测及观察主要靠血清学指标及HBV-DNA的检测。在未开展HBV-DNA定量检测的单位,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常作为评价HBV复制的血清标志物。随着标记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