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和中国第一阶段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是全球消灭脊灰最后阶段最主要的策略之一。历史经验表明,脊灰野病毒广泛存在,并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绝对的脊灰野病毒封存不可能证实,脊灰野病毒封存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脊灰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有效的封存要有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和实施过程评估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阶段脊灰野病毒的封存,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第一步脊灰野病毒封存。  相似文献   

2.
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取得了巨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6个区中有两个区已宣布为无脊灰区.但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将面临许多问题脊灰野病毒的输入,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的发生,以及免疫、监测、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开展VDPV的监测,做好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工作,可根据国家的财力调整更改疫苗品种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稿为《WHOglobal action planfor laboratory containment of wild polioviruses(Second edition)》的汉文译稿。自从天花病毒实验室泄漏事件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在许多国家爆发以来,由实验室泄漏相关并引发感染病在社区环境流行的威胁变得越来越现实,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最后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对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提出了非常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将该手册编译成汉文的目的是为了使脊灰野病毒的定义、实验室封存相关阶段的不同要求得到进一步的明晰。同时,由于一些非研究单位也保存有脊灰病毒潜在感染性材料,也迫切需要正确了解如何保存和处置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中疾控疫发[2010]222号近期,塔吉克斯坦发生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流行。截至2010年6月1日,共报告实验室确诊脊灰野病毒病例152例。俄罗斯也发现了从塔吉克斯坦输入的病例。塔吉克斯坦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灰  相似文献   

5.
韦有全 《职业与健康》2001,17(9):101-102
为了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于1993年12月~1999年1月与全国同步连续开展了6次12轮全国强化免疫日活动(NIDs),有效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为了解强化免疫质量,现时对6次全国强化免疫日活动评价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的实施方案》及其《实施细则》,于1993~1999年按规定时间统一在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平顶山市各县市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找出科学防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的关键点。方法依据河南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结合本市监测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郏县、宝丰县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高,其余县市区为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结论各县市区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及时开展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补充免疫活动,提高脊灰、麻疹等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科学有效地防控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 对全省脊髓灰质炎疫情、免疫措施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儿童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 ,加上近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已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阻断了野病毒的传播 ;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后 ,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 ,不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 ,已达到无脊灰状态。结论 加强常规免疫工作 ,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基础。开展高质量强化免疫活动是阻断野病毒传播和消灭脊髓质炎的必要补充。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十分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1991~2000年AFP病例及接触者病毒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 ,采用 WHO规定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脊灰阳性毒株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 结果  10年共检测 AFP病例粪便标本 14 0 4例 ( 2 760份 ) ,接触者粪便标本 2 16例 ,病毒分离阳性的 4 5 9例 ,其中脊灰 I型野病毒 7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 92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与肠道病毒混合 10例 ,非脊灰肠道病毒 3 5 0例 ,自 1993年 7月以后未再检出脊灰野病毒。 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按期实现了区域无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上海自1988起已连续18年无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感染病例发生,2000年底上海市向卫生部递交《关于上海市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报告》文件。根据卫生部《2001—2005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要求,2005年维持无脊灰状态是全市免疫规划的工作重点,在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四川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按照相关要求,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结果 2014-06,四川省发现1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事件发生后,四川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了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控制疫情,未再发现新发病例。结论通过本次事件的应对证明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本次事件也暴露出了四川省在维持无脊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全球实验室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出的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区经过证实成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区 ,欧洲区已近 3年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3年后可申请WHO证实 )。一旦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被阻断 ,实验室就成为脊灰野病毒的唯一来源 ,因此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减少脊灰野病毒再次发生循环 ,并保证在处理含脊灰野病毒物品时的安全。病毒学实验室最有可能是被污染材料的保存地 ,但其它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如 :细菌学、寄生虫学、胃肠学、营养学、病理学实验室也可能保存含野病毒的材料。在 1999年世界卫生大会上 ,科学家 (各…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是全国脊灰网络实验室中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的一个实验室,自1992年建立以来,在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指导下逐步发展。1996年大部分工作指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1995年和1996年,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分别达到105%和215%;分离到了输入的脊灰野病毒,发挥了一个网络实验室的作用。但目前边境地区的粪便标本采集工作仍较薄弱。面临着实验室确认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还须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发现脊髓灰质炎Ⅰ型野病毒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全国已经连续 5年多未发现脊髓灰质炎 (脊灰 )本土野病毒病例以后 ,1999年 10月在青海省卫生防疫站送检的脊灰毒株中 ,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检定 ,发现了脊灰Ⅰ型野病毒。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证明 ,该毒株不同于我国1994年以前流行的野病毒 ,也不同于青海省以往(1993年 )流行的野病毒。资料证实 ,此株野病毒的发现 ,并非是由于 1994年以来我国监测系统不敏感 ,以致对境内循环的病毒漏检所致。众所周知 ,自1994年以来 ,我国每年约报告 50 0 0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每年约有 1万份以上的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的疫情后,为了缩短检测时限,中国决定从2013年起启用WHO推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新的检测流程》,要求省级脊灰实验室经过培训考核,使用美国CDC研制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 1995年起已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报告 ,但周边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为及时发现可能输入的脊灰野病毒 ,指导无脊灰后的监测工作 ,对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9~ 2 0 0 1的共检测了 2 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粪便标本 ,从中分离到肠道病毒37株 ,其中脊灰病毒 11株 ,经确认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 ,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必须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11个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国家脊灰实验室反馈结果及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7年共采集了3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710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到脊灰病毒(PV)18例,分离率为5.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3例,分离率为6.5%。从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2例,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28d内分离结果及时率为92.7%。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这20株脊灰病毒进行了VP,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河北省2007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的滴度值、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病原学特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及分布情况,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及预防其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依照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2004年第四版)方法,对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鼠肺细胞(mouse L cells expressing the human poliovirus receptor, L20B)和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R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分离,L20B细胞阳性分离物转RD细胞阳性者再进行脊髓灰质炎型内鉴定实验,脊髓灰质炎阳性毒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结果 在506例(1 011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PV)2株、NPEV 77株,分离率分别为0.20%、7.62%;2株I型PV阳性毒株均有2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0~1岁组AFP病例NPEV分离率最高。 结论 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对脊灰病毒的敏感性良好,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继续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8日,印度尼西亚确诊了8列新发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总数达到了28例。这8例新发现的脊灰均发生在首发病例的邻近地区。2005年5月2日,位于印度的全球脊灰参比实验室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地区的1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了I型脊灰野病毒。这例患者是1名18月龄儿童,从未接种过口服脊灰疫苗(OPV),2005年3月13日发生(AFP)。2005年5月31日~6月2日,在西爪哇等3个省开展了OPV突击接种活动,共有640万5岁以下儿童接种了OPV。2005年6月28~29日开展了第2轮。调查结果显示,印度尼西亚最近输入了脊灰野病毒。病毒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自1988年起已连续22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根据卫生部(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要求,2009年维持无脊灰状态仍是本市免疫规划的工作重点,在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基础上,保持高水平的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现将2009年上海市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工作进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开展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病毒分离及鉴定,脊灰病毒株型内鉴别,确定疫苗株或野病毒株。[结果]青海省2000~2009年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1613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22株,分离率为1.36%,其中脊灰I型疫苗株3株,脊灰II型疫苗株2株,脊灰III型疫苗株9株,脊灰混合型疫苗株8株,无脊灰野病毒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87株,分离率为11.59%。[结论]该省2000~2009年无本地脊灰野毒株病例流行,阻断了脊灰本地野病毒的传播,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