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4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应用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42例获得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9个月,椎体高度完全恢复有28例,占全部病例的66.66%;恢复90%有8例,占全部病例的19.04%;恢复80%有6例,占全部病例的14.30%。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保护椎管的完整性,减少对脊髓的不良刺激,对迟发性脊髓损伤得到有效干预,是治疗胸腰椎段压缩骨折有效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行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均达95%以上;Cobb角由术前平均26.5°,矫正到术后平均4.6°;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3例(88.6%);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脱落、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未再丢失。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脱位,内固定坚强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骨折前、后路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胸腰段骨折前、后路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胸腰段骨折脊柱重建手术治疗患者,其中行前路手术15例(前路组),行后路手术15例(后路组)。随访15-5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前路组术后平均2周下床活动,胸腰椎(Cobb’s角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为(24.6±7.6)°、(1.8±7.3)°、(1.1 ±7.2)°,术前与术后及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得到矫正并骨性融合,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35级。后路组术后平均1个月下床活动,胸腰椎Cobb’s角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为(23.5±7.6)°、(2.0±7.3)°、(5.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2级。结论:胸腰段骨折经胸膜外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重建术可有效地纠正脊柱骨折后畸形,并维持矫正度,改善神经功能,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疗效。②方法5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③结果50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176;降至术后平均11.5&#176;。④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后路内固定器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路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 1997~ 2 0 0 2年我院分别用前路Z 钢板、K钢板及后路Dick、RF、AF、ARRIF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 84例 ,比较其疗效及并发症 ,分析各自的力学特点及适应证。结果 前路固定组 18例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 5 1%恢复至术后 89% ,神经功能平均改善一级以上。后路固定组 66例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 48%恢复至术后 92 % ,神经功能平均改善接近二级。前路固定组有 2例发生8°~ 10°的脊柱侧弯 ,后路固定组有 3例发生断钉 ,有 1例患者发生脱杆。结论 前、后路器械各有其自身的力学特点及手术适应证 ,前路手术适用于椎管前方压迫 >5 0 %的爆裂性骨折 ,陈旧性骨折 ,以及经后路手术后前方压迫未解除、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者 ;后路手术适用于椎管前方压迫 <5 0 %的新鲜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应用。方法:我院开展该类手术以来,对64例经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6。矫正到术后约5°。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21例〉90%,7例〉80%。神经功能除神经损伤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的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应用。方法:我院开展该类手术以来,对64例经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6°矫正到术后约5°。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21例>90%,7例>80%。神经功能除神经损伤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的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
周宏星  李俊  肖俊 《医学综述》2012,18(13):2145-2146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随访中骨折部位无明显疼痛,中度疼痛者8例,轻度疼痛者3例;患者椎体前后凸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2.1%、92.3%恢复到术后的86.2%、98.3%;患者Cobb角由术前的(23.5±3.5)°降低到术后的(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肖像柱骨折行AF钉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8例,9例经椎弓根植骨,其中3例用加长AF跨双椎体固定。39例行横突及关节突部自体植骨。结果:45例获随访11~36个月,平均2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8.5%恢复到88%,Cobb角由术前平均34°矫正到术后平均10°,经过随访,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A-B级2例,B-C级4例,B-D级3例,C-D级5例,C-E级1例,D-E级4例。结论:AF内固定系统具有短节段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和维持解剖复位的坚固性、强大的轴向撑开力,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176;恢复为术后平均4.7&#176;。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5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156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15°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减压彻底,有利于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 2 5例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通过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  2 5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 ,Cobb’s角由术前 2 3.5°降至术后 2 .5°。瘫痪恢复按Frankel标准分级 ,A级一例无变化 ,其余 2 4例均提高 1~ 3级。结论 AF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 ,复位确切 ,固定可靠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陵江  常恒 《农垦医学》2007,29(2):123-125
目的:通过对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总结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一期后路手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62例,其中AF22例,RF8例,Dick钉10例,GSS18例,EuRos内固定4例.结果: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6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法分级,神经功能术后均有1~3级不等的恢复,植骨在2~4月融合.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坚固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柱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的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为术后平均4.7°。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3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脊柱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比较不同种类后路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256例,均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包括Harrington棒、Edwards装置改良Edwards系统、Dick钉和RF5种内固定装置,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包括畸形角、矢状面位移、伤椎高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后畸形角由术前26.8°矫正到术后5.2°,矢状面位移由术前的1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患者,男79例,女24例。年龄11~71岁,根据伤后时间,损伤部位,结合影像学表现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其中84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系统固定;19例采用侧前方入路,切除骨折椎体、椎间盘,三层皮质髂骨植骨,配合使用内固定。结果:103例中79例获得术后随访3~42个月。所有病例除完全截瘫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前路组随访10例,内固定者术后3d带腰背支具坐起,3~6个月植骨愈合。矫正角度无丢失。后路组随访69例,术后3个月,矫正角度平均丢失4.5°。椎弓根钉松动6例,断钉1例。结论:后路手术可以解决大部分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但手术存在一定局限性。不适宜后路手术的病例均是前路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的手术效果临床总结,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按Frankel分级进行6周至2年的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结果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术后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合理地使用内植物,后路和椎弓根固定系统不能治疗所有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前路手术虽然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效果很好,但固定效果并不比后路效果好;对胸腰段三柱骨折的不完全截瘫病人,而且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最佳的手术方案为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11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全部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4个月。其中11例伴随有下肢神经症状得到缓解,平均Franke|分级改善1~2级,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榷体高度恢复,术前椎体压缩平均35.8%,术后压缩平均为8.9%。结论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且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