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站于1997~1999年通过对贵阳市云岩区脊灰强化免疫市场快速调查发现,经过多年来的强化免疫,适龄儿童脊灰强化免疫服苗率已达较高水平,但与常规免疫情况比较,流动人口则明显低于常住儿童。现报告如下。1材料及方法1.1资料来源贵阳市云岩区1997~1999年脊灰强化免疫市场快速调查汇总统计表。1.2调查方法每年在两轮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2~3天,随机抽取4个市场开展调查,每个市场询问40名携带适龄儿童(0~4岁以下)的家长,内容为两轮服苗及常规免疫情况、居住方式及年限。2结果2.1基本情况199… 相似文献
2.
3.
李坤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0):120-122
目的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8年脊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合计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均达100.0%;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4.
李坤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3):120-122
目的 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高州市2000~2008年脊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年合计报告AFP病例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均达100.0%;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 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消火脊灰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预防接种门诊采取脊灰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接种的1~2岁儿童561例,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脊灰中和抗体,比较不同序贯免疫程序儿童的免疫效果。结果在采集的561份血样中阳性例数549,阳性率97.86%。其中传统序贯免疫程序儿童276例,血样中阳性例数271,阳性率98.18%创新序贯免疫程序接种儿童285例,血样中阳性例数278,阳性率97.54%。经统计学处理,组间阳转率差异无显著(P〉0.05);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医院、户籍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均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结论儿童脊灰疫苗的不同序贯免疫程序其免疫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脊灰疫苗的创新序贯免疫程序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即节约了卫生资源又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佳木斯市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1990年以连续7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为实现 WHO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我市于1993~1997年初,对全市0~4月龄儿童进行了脊灰疫苗4次8轮强化免疫。本文重点对佳木斯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消灭脊灰工作提供指导依据。1 材料来源和方法①材料来源1993~1997年佳木斯市各级脊灰常规报告系统和专门系统的系列报表。②方法:按卫生部、省卫生厅统一部署佳木斯市分别于1993年、1994年、1995年、 相似文献
7.
麻疹是继人类消灭天花和即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之后又一候选消灭的传染病,控制麻疹已成为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掌握阳泉市麻疹流行特征、麻疹监测系统运状况,有效控制麻疹发病,将2003年-2004年麻疹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邹城市是山东省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炎 )高发区 ,1 982年调查年发病率为 1 1 .36/ 1 0万 ,0~ 4岁占 96%以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占 70 %。邹城市通过对全市适龄儿童实施以脊灰炎疫苗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探索有效免疫策略、服务形式及保障措施 ,建立了人群免疫屏障 ,阻断脊灰的传播 ,连续 1 0年无脊灰炎病例发生。1 工作方法及措施邹城市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制订了消灭脊灰炎行动规划和策略 ,拟定实施方案 ,确定工作目标、技术措施、保证措施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0~ 4岁儿童接种脊灰炎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 .1 … 相似文献
9.
实验证明,100名完成 TOPV 基础免疫的18—24月龄儿童一轮强化免疫1个月后检测,3型血清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分别为1:45.95、1:124.08和1:34.14;两轮强化免疫1个月后检测,除 I—SPVAb(1:57.70)比一轮强化略有增加(P<0.01)外,其余两型抗体未见增加(P>0.05)。据此认为,TOPV 基础免疫接种率水平较高,无病例或罕有病例的地区,只要能做好防止漏服的充分准备,采用“扫荡式”一轮强化免疫方法,可以获得与两轮强化免疫同样地控制 Polio 发病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奋头目标,同时为验证消灭脊灰奠定基础,我市自1993年来在省、市级医院中建立了28所哨所医院,并开展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几年来,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1995年哈市AFP病例21例,发病率1.39/10万,达到了WHO规定的AFP敏感性指标(报告发病率)1/10万的标准。为了了解我市AFP病例发病及监测情况,特对我市21例病例的发病及监测情况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减少住院药房用药差错,提高药品调配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药房2013-01~2013-12收集的91例用药差错,归纳分析差错类型和原因,找出容易出错的环节和药品,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与结论 常见的用药差错分成五大类,如:药品发错(45.05%)、数量发错(24.18%)、混淆病区(16.48%)、遗漏差错(13.19%)、质量差错(1.10%),其中药品发错主要表现为发错药品品种(通常为外观或发音相似的药品);发错名称相同药品的不同规格、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等。造成用药差错的主要原因有药品因素、药师因素、流程因素、配送工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可通过科学合理地摆放药品、设计醒目标识、标准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模式、合理调整药房区间布局、加强业务学习、合理排班等措施进行防范,以减少用药差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漾濞县30年来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漾濞县1976~2005年3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76~2005年全县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在224.02/10万~14511.6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2266.97/10万.20世纪80年代发病率呈直线下降,90年代以来发病态势持续平稳.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976~2000年排位居于第一位,以其降幅最大,由70年代的5348.79/10万降到78.2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在大幅度下降后的90年代后期开始回升,到21世纪构成比占比第一;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比逐年上升,达35.35%,艾滋病1996年首发病例报告,2001年后发病率迅速上升,2005年度发病率达13.91/10万.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艾滋病年均发病率2000年以来居各种传染病前5位.结论 漾濞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平稳态势.传染病谱由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提示工作重点是加大肝炎、艾滋病、淋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本所生产的OPV-D的质量。方法 按照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制造检定规程(1986年修订)进行。结果 在近五年的OPV-D生产中,其病毒滴度稳中有升,平均滴度由6.13logTCID50/人份上升到6.25logTCID50/人份;杂菌数的平均值稳定在40~65个菌落/人份的范围内;在每一个生产周期中,致病菌的污染率极低;疫苗的热稳定性也在逐年提高,其病毒滴度的平均基础滴度与37℃,48h平均滴度差值的平均值由0.81logTCID50/人份下降到0.60logTCID50/人份。结论 我所生产的OPV-D质量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近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当地进一步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该县《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2年各乡镇各医疗单位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的12个乡镇卫生院5年中报告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手足口病病例共3114例,死亡病例共8例,年发病率在12.46/10万到457.0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65.12/10万,病例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当地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在4~7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1.28%。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6个乡镇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9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1.46%。病原学监测EV71占54.76%,CoxA16占19.05%,其他肠道病毒占26.19%。结论加强该县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重点乡镇散居儿童的防治应是其防治工作重点,预防病例数逐年地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情况。方法采集532例AFP病例标本,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分离到PV15株,阳性率为2.82%,其中PVⅡ型占所有分离PV的40%;分离到NPEV118株,阳性率为22.2%;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12次和≥3次免疫者;79例60d后随访残留麻痹的病例PVⅡ分离率为7.59%。结论 AFP病例实验室监测系统是敏感的,做好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同样重要,PVⅡ对部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AFP病例是一种潜在的致麻痹病因。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了解影响公众就医的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为提高医疗机构利用率、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12年东莞市6个镇街群众进行现场调查,共调查2760例。结果 84.35%的群众患病后就诊首选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率为39.38%,影响公众就医的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包括就医环境(t=18.530,P=0.034〈0.05)、技术水平(t=29.511,P=0.022〈0.05)、服务态度(t=26.602,P=0.024〈0.05)、医疗支付方式(t=52.990,P=0.012〈0.05)、距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远近(t=48.181,P=0.013〈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较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医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支付方式、距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远近等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使用过程中的洗手液细菌污染对手卫生的影响,并对其污染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方法 从全院随机抽样洗手液、瓶上泵头及使用佳润牌洗手液洗手后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将培养结果 做出鉴定.结果 未使用的洗手液原液无细菌生长;使用中原装瓶洗手液细菌检出率为14.29%;复用瓶或分装瓶的洗手液细菌检出率为61.70%;洗手液瓶上泵头细菌检出率73.33%;洗手后手指细菌检出率为44.64%;与洗手液或泵头培养出同一细菌的有19例,占手指检出细菌的38.00%.结论 手是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要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配备安全的洗手设施,提供合格的洗手液,同时要加强洗手液及容器使用中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防范措施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实践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在分析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后,发药差错数由40例减少为16例,差错下降率为60%;差错隐患数由178例减少为118例,差错隐患下降率为33.7%。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提高了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