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构建颈动脉和脑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以此培训介入医师相关操作技术,并评估此系统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40位测试者分成新手组和经验组,使用H1血管造影导管进行颈动脉插管的操作。测试者依据标准进行操作,分别记录首次操作以及训练30~60 min后的末次操作的完整操作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操作者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对模拟操作系统实际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40位测试者(20位新手者,20位经验者)完成本实验。新手组末次操作总用时(55.32±4.99)s,较首次操作的(90.32±9.85)s提高38.8%(P<0.01);经验组末次操作总用时(31.14±3.78)s,较首次操作的(36.18±4.16)s提高13.9%(P<0.01)。2组测试者经练习后颈动脉插管总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新手组用时减少程度比较明显(30%~40%,P<0.01)。新手组在操作"导管头置于无名动脉"、"导管头置于C2水平"以及整体的训练前后时间减少最明显(A时间点减少40.1%,C时间点减少39.6%,总用时减少38.8%)。分析调查问卷可知:新手组与经验组均认为颈动脉模型与人体血管较相似,且本系统在模拟临床操作和实时成像过程较真实,有助于提高操作技能,并认为操作者接受此模型的训练会对临床实际操作有帮助(总体评分3.5分)。 结论:颈动脉插管教学模型对于培训介入医师、提高初学者操作水平有肯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不同管径的玻璃管制成与人体相仿的血管模型.将不锈钢管切割、焊接成操作床支架及类C臂结构,与平板组装成操作床模块.固定摄像头,并与脚闸、计算机等组装成影像模块.将以上三大模块整合成血管介入模拟系统.利用该系统模拟临床血管介入基本操作.结果 血管模型为等...  相似文献   

3.
经股动脉植入血管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主动脉瘤是临床上较凶险的一种疾病,外科治疗并发症多,病人耐受力差。经股动脉植入血管内支架术是90年代国外兴起的一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病人耐受性好、手术死亡率低等优点。本文对此技术的器械选用,操作方法,适应证、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影像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结合数字化X线机Polystar的使用体会,讨论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5例患者完成单纯造影38例,造影及介入治疗52例,由3位医师评价全部血管造影所见、介入治疗及影像质量。结果:血管造影154支,最远解剖段血管分支获满意显示,肝内显示的最小病灶0.8cm×1.0cm,影像质量优良片82例(96.5%)。结论:数字化成像技术功能多且操作简便,可为临床提供充分信息并减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TEVAR)常规采用双侧股动脉切开途径置入.我们采用血管缝合器顺利完成1例复杂型TEVAR,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6岁.既往有10年高血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史,行口服药物治疗.3年前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CT确诊断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当时测得瘤体最大径约35 mm.  相似文献   

6.
急诊介入治疗在盆腔外伤导致闭合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盆腔各种外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病例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17~ 45岁 ,平均 3 1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 ,肢体脉弱等失血性休克现象。介入术前血压为 ( 5 0~ 10 0 )mmHg/ ( 2 0~ 60 )mmHg( 1mmHg= 0 .13 3kPa) ,急诊选择性行髂内、外动脉和 /或出血动脉栓塞术及动脉闭塞开通术 ,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结果 髂内动脉主干出血 8例 ,阴部内动脉出血 3例 ,闭孔动脉出血 4例 ,髂外动脉血栓形成 1例 ,本组病例经急诊介入治疗后血压逐步回升平稳 ( 90~12 0 )mmHg/ ( 60~ 90 )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 结论 利用介入治疗手段是救治盆腔外伤导致闭合性血管损伤 ,救治生命的一个快捷、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3DCE MRA)及其重建技术在腹主动脉瘤 (AAA)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 3例临床初诊为AAA的患者行 3DCE MRA及相关MR检查。 3DCE MRA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 (3DFISP) [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0 2mmol/kg ,1次扫描时间 18~ 2 0s],工作站上三维重建。观察AAA类型、形态、部位、附壁血栓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 ;近端瘤颈、远端流出道形态 ;并根据临床需要测量各部位长度、直径、角度 ;评价图像在制定治疗方案中的作用。结果  6 3例AAA中 ,5 6例为肾下型 ,5例为近肾型 ,2例为肾上型。动脉瘤平均直径 5 3cm。 3DCE MR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类型、形态 ,近远端瘤颈情况及与分支动脉的关系。根据 3DCE MRA图像 ,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6 3例中 31例行AAA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术 ,3DCE MRA所测得的动脉瘤、近端瘤颈及远端流出道的长度及直径与DSA高度一致 (P >0 1) ;4例行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 ;另 2 8例因种种原因仅保守治疗。结论  3DCE MRA因具有高诊断准确性、无放射性及肾毒性等优势 ,可作为AAA治疗前最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获取我国歼击机飞行员中颈后长具有第50百分位的飞行员的颈后部三维形态数据与特征. 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排阵探针模具装置,测量150名飞行员的颈后长,并对所测飞行员中具有第50百分位颈后长的32名飞行员进行了颈后部三维形态的数字化测量. 结果 建立了颈后部数字化测量方法.150名飞行员颈后长为81~168 mm,平均127.3 mm;颈后长符合第50百分位的32名飞行员颈后长为120~123mm,平均121.4 mm,并获得了其颈后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构建了三维形态模型. 结论 所建立的测量方法便捷、实用、有效;所获得的结果可用于飞行员颈后部三维特征的分析,并可为火箭弹射座椅颈托部及头靠部的设计提供人机工程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途径在血管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操作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技术要点、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优点。方法230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介入诊疗265例次,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265例次操作中260例次取得成功,余5例改行经肱动脉途径,成功率98.1%。局部发生轻微血肿3例,术后8例桡动脉搏动减弱,1例搏动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4.6%。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操作安全可行,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舒适、不影响治疗计划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盆腔转移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腹盆腔转移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DCRT:DT3~4 Gy/次,5次/w,共15~20次,总剂量60 Gy。放疗期间辅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分析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91.2%,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半年生存率为88.2%,1年生存率为23.5%;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可使腹盆腔转移癌患者局部控制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臂CT在腹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行腹部介入诊疗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行C臂CT检查,评价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其中25例与近期多层螺旋CT(MSCT)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 在35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8.6%(24/35)C臂CT在常规DSA基础上能提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部撞击伤(CIT)后腹腔脏器血管变化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家兔20只,雌雄不限,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致成CIT模型,分别在伤前、伤后1、4、8、24小时利用超声多谱勒检测下腔静脉(IVC)、腹主动脉(AA)、肠系膜上动脉(SMA)、肝动脉(HA)、肝静脉(HV)、门静脉(PV)和肾动脉(RA)平均血流速度(MBV)、平均血流量(MBF)和血管内径.结果 CIT后腹腔脏器血管管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除IVC的MBV和MBF升高外,其余血管的MBV和MBF存在下降趋势,尤其以AA更为明显.结论 CIT后腹部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收缩状态,MBV和MBF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腹主动脉表现更为明显,这对临床治疗CIT患者,特别是防止肝肾功能的继发损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建立犬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以供骨盆及以下部位创伤所致的动脉性大出血急救时临时控制出血进行研究.方法 取杂种犬5只,麻醉后气管插管.应用自制体外腹主动脉阻断装置,自体外将腹主动脉远段向脊椎椎体挤压至血流完全阻断.以股动脉及肢体小动脉搏动消失为标准观察体外腹主动脉阻断压.观测犬心率(HR)、呼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虚拟血管内介入器械三维模型的建立方法、术前模拟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造型软件3D Studio MAX R3创建虚拟的导丝、导管、支架、弹簧圈等介入器械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21例脑动脉瘤(CA)栓塞的术前模拟研究.CA位于前交通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10例、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2例、椎动脉1例,术中参照模拟结果塑型微导丝、微导管及释放弹簧圈和支架,参与模拟研究的低年资医师41名.结果 (1)所有虚拟器械与真实器械高度相似,建模总时间20 h;术前模拟耗时50 ~ 80 min.(2)在插管方面,18例对指导术中微导管、微导丝头端合理塑型有参考价值,缩短了操作时间;在栓塞方面,模拟填塞弹簧圈及释放支架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同或相近者占76%( 16/21).(3)在教学培训方面,93% (38/41)的低年资医师认为术前模拟对加强手术意图的理解有价值.结论 建立虚拟器械模型的方法可靠,术前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指导实际临床操作,对于介入医学的虚拟手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模拟野战腹部血管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贴近野战实际的腹部血管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模型.方法 SD大鼠38只,左股动、静脉及左心室插管.开腹,于腹主动脉中下段分别用22、25、28G3种针头横行穿刺造成活动性出血.模拟野战实际,将动物分为受伤早期、早期救助期、后期救治期及观察期4个阶段.不同阶段分别给予输液、手术止血等处理.监测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血乳酸及谷丙转氨酶(ALT)、肌苷(Cr)等,统计腹腔出血量及存活时间.结果 血管损伤后动物MAP、CVP急剧下降,在5分钟之内下降到最低值,然后缓慢升高.血乳酸均显著增高,损伤后4小时增高3~4倍,晚期ALT、Cr显著升高.腹腔出血量随着针头的增粗显著增加.三者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50、3 860分钟.结论 本模型贴近实战,易于复制,是良好的腹部血管伤UHS模型.以上3种不同程度的创伤模型可以根据研究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RATIONALE AND OBJECTIVE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ability of a six-point trauma ultrasound (US) evaluation (a)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free fluid in the abdomen or pelvis,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laparotomy used as diagnostic standards and (b) to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abdominal or pelvic injury, particularly injury requir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15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S evaluation for free fluid after sustaining blunt and penetrating trauma, 147 were entered into the prospective study and underwent follow-up CT and/or laparotomy (n = 79), in-hospital observation, or outpatient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overall accuracy of US for identifying abdominal or pelvic free fluid were 69%, 100%, 100%, 95%,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predicting abdominal and pelvic injury on the basis of free fluid status alone were 57%, 99%, 80%, 96%, and 95%, respectively. Performing repeated US examin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eteriorating clinical status decreased the false-negative rate by 50%,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for free fluid detection to 85%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to 97%. Similarly, the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detection of injury increased to 71% and 97%, respectively. A learning curve was also observed, with 67% of the false-negative findings occurring in the first 3 months of the 19-month study. CONCLUSION: A six-point trauma US evaluation can reliably identify abdominal and pelvic free fluid, which can be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abdominal or pelvic injury. Scanning conditions must be optimized, and the approach to clinical management must be cautious.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插管治疗中复杂血管的分类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癌介入治疗中复杂血管走行和变异常可导致超选插管困难甚至失败。了解血管走行的变化,找出其插管规律可提高超选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医患在操作中受射线照射剂量。现将我们认为超选插管有一定难度的部分病例归纳如下,提供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案例,以供同道们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18.
19.
Passive catheter tracking involves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evice and its surroundings, creating a local signal loss or enhancement of the image. Using only standard balloon catheters filled with CO(2) and imaged with a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 sequence, it was possible to visualize and passively track catheters in a flow phantom and in the heart and great vessels of 20 patients without any additional image processing. The phantom work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advantageous to sacrifice spatial resolu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emporal resolution. Frame rates greater than 10/sec were necessary for ease of catheter manipulation. Although only the tip of the catheter was visualized, this technique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腹盆腔充盈度对膈肌位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查阅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存储具有4~7次CT图像患者,共搜集25例、137次CT影像。勾画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每横断面腹盆腔轮廓,分别计算腹、盆腔及整体充盈体积。同一患者多次影像,两两排列组合共379组进行比较,计算腹盆腔体积变化率(△VR)、膈顶高度差值(△H);腹盆腔整体充盈度增大且膈顶升高为一致组,而膈顶降低为不一致组。统计一致组在所有样本占比,不一致组中过度深吸气占总样本比例;一致组和不一致组的△VR、△H行组间比较,一致组中腹、盆腔的△VR进行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一致组中腹、盆腔△VR与膈顶升高高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模拟计算腹盆腔充盈增加500 ml,所有样本、一致组的膈顶平均升高高度。结果 一致组占比为67.28%;不一致组中深吸气在总样本占比为26.39%;一致组较不一致组,腹盆腔整体△VR、△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5、-5.49,P<0.05);一致组中,腹腔与盆腔△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3,P<0.05);膈顶升高高度与腹腔△VR相关(rs=0.43,P<0.05);模拟计算腹盆腔平均充盈增加500 ml可导致所有样本、一致组膈顶平均分别升高4.54、8.43 mm。结论 腹盆腔充盈度可能是影响膈肌位置及相关器官放疗精准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腹腔充盈度对其影响较大,建议尽可能在放疗疗程中重复CT定位扫描时充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