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注水式结肠镜检查在结肠息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235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10例与观察组1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气式结肠镜检查,观察组采用注水式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评分、结肠息肉病变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肠息肉病变检出率为46.40%(58/125),高于对照组的25.45%(2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均长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水式结肠镜检查应用于结肠息肉病变诊断可提高肠道清洁度评分和结肠息肉病变检出率,降低疼痛程度评分,效果优于传统注气式结肠镜检查,但会延长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研究目的:作为大肠疾病诊断和治疗金标准的常规结肠镜检查,在5%~20%的患中不能完成,因其有赖于检查的经验。对患而言,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困难和痛苦的。为了克服常规结肠镜检查的局限性,发展了一种导丝引导的、细的、可弯曲的诊断性结肠镜CathCam。该研究报道了这种结肠镜在常规结肠镜检查失败患中的应用。患与方法:49例先前或当前未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纳入新CathCam系统的研究,14例接受该项检查(男性9例,平均59岁)。CathCam是一种直径11mm、多腔、一次性使用的导管,采用带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3mm相机摄像。首批5例患中,CathCam中插入一根新研制的0.024英寸、铰链式循腔导丝。随后采用改良的联合方法:常规结肠镜插入乙状结肠或左侧结肠,然后导丝尽可能向远端插入,随后循导丝插入CathCam系统。记录到达盲肠的进镜率、插管次数和患不适。患接受小剂量的咪唑安定镇静(2~5mg)。结果:1例患退出结肠镜检查。12/13例患最终到达盲肠,1例有严重的乙状结肠狭窄患,虽然可以通过,但继续进镜有风险。盲肠平均进镜时间为24min(极差3~105)。仅2例患在检查过程中有疼痛和不适(1例在检查中,1例在检查后的电话访谈中得知)。所有患均无并发症发生,9例发现了以前未诊断的重要病变。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研究目的:结肠镜是结肠直肠检查的金标准,并有可取活检和切除息肉的优势。但在老年人群中关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资料有限,而且有些还存在矛盾。该研究旨在前瞻性评价作所在中心≥65岁患与65岁以下患在结肠镜检查完成率、诊断价值、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0d死亡率上有无差异。患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年间所做的2000例结肠镜检查结果(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比较连续1000例≥65岁(老年组)和1000例65岁以下患(对照组)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收集数据如下:镇静与否、原始及梗阻性病变导致进镜失败调整后的完成率、诊断价值、并发症及30d死亡率。结果:老年组中位年龄为75岁(51%女性),对照组为54岁(59%女性)。两组中接受镇静的人数相近(59%vs562%;P=0.97),但老年组应用咪唑安定的平均剂量较低(3.8mgvs54.5mg;P〈0.0001)。老年组中原始完成率较低(81.8%vs86.5%;P=0.004),但调整后的完成率在两组中相近(88.1%vs87.6%;P=0.18).  相似文献   

4.
不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莲凤  金群馨  洪瑞香 《广西医学》1999,21(6):1107-1109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结肠镜检查不能完成的原因,方法:4600例结肠镜检查均为本科患者。使用日本Olympaus生产的CF-IT20I纤维结肠镜和CF-XQ230电子结肠镜检查,到达结肠末段者4244例。用粗完成率和校正完成率比较。结果:粗的完成率为92.26%,校正完成率为96.13%。不能完成的原因;大便堵塞22例,结肠疾病154例,疼痛不能耐受,肠道过于弯曲178例,其他原因2例。粗完成率男性低  相似文献   

5.
内镜     
使组织结构增强的色素内镜能否提高结肠镜下腺瘤的检出率;依据结肠镜下指征诊断晚期结肠直肠瘤:一项韩国肠病研究学会的调查;目前结肠镜检查中的镇静与监护:一项国际观察研究;非息肉状结肠直肠病变中漫润性瘤的诊断和对适合内镜或手术切除的患分类:放大色素内镜的预测价值;长期炎症性结肠炎患的结肠直肠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低:荧光内镜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胃镜、结肠镜等内镜检查过程中,疼痛、恶心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导致患肢体扭动从而影响操作,少数患因难以忍受而拒绝检查。我院开展芬太尼一异丙酚联合静脉麻醉用于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研究目的是评价因诊断或监测结肠疾病而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阑尾口非连续性炎症的发生率。材料与方法:在3年内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连续非选择性患纳入该项前瞻性研究。分别从距阑尾口2cm范围内、盲肠及预定的结肠段获取活检标本。阑尾口非连续性炎症根据肉眼可见的与升结肠正常盲肠黏膜明显不同的炎症改变来确定。由1位设盲的病理医师对活检组织是否存在炎症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共有271例患纳入该研究。最终诊断结果为:溃疡性结肠炎(UC)83例,克罗恩病(CD)54例,不确定性结肠炎12例,肠易激综合征(IBS)54例,镜下结肠炎15例及其他5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结肠镜、注水结肠镜、针刺穴位镇痛结肠镜三种方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结肠镜检查的9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注水组和针刺穴位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进镜时间、疼痛程度。结果针刺穴位组、注水组腹痛评分以及进镜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组与针刺穴位组腹痛评分、进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注水或针刺穴位镇痛均能明显减轻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疼痛,缩短进镜时间,提高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入二氧化碳行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检查中注入空气;观察组35例,检查中注入二氧化碳.记录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前后及过程中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并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检查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的进镜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查前、检查过程中、检查结束时的CO2分压以及进镜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后1、3、6h腹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而检查后24 h两组患者的腹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入二氧化碳行结肠镜检查能够有效缓解腹痛,缩短进镜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将78例结肠镜检查者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40例静注异丙酚达4级镇静状态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38例按常规行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反应和进镜时间。异丙酚组检查中平均收缩压变化明显(P〈0.01),检查后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平均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查中和检查后无明显变化(P〉0.05);异丙酚组检查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异丙酚组疼痛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进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结肠镜检查时应用异丙酚静脉镇静安全有效,其反应优于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需做无痛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人结肠镜检查,观察组采用透明帽辅助单人结肠镜检查,两组患者均在麻醉状态下由同一名资深消化内镜医师操作,发现病灶后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模式鉴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进镜时间、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率及锯齿状息肉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进镜时间分别为(315.2±106.7)秒、(312.8±104.0)秒,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成功率为98.0%,对照组检查成功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检出率为72.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锯齿状息肉检出率为12.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明帽辅助无痛结肠镜检查不会延长平均进镜时间,可提高病变检出率及锯齿状腺瘤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回肠镜检查是回肠末端黏膜病变的诊断标准,但是仅有5%的结肠镜检查进行该检查,且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尚不明确。目的:评价回肠镜检查的学习曲线和技能保持线。设计:前瞻性随机研究。机构:同一胃肠内镜单位。患: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成年门诊患。干预:患随机由培训生和高年资操作行回肠结肠镜检查。主要结果测定:回肠镜检查技术被分为下列各项:回盲瓣(ICV)插管(成功率,时间)和回肠探查(长度,时间)。连续10次操作用来计算学习曲线和技能保持线。下列变量影响ICV插管:内镜师经验、ICV形态学、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憩室病和腹盆部手术史。结果:学习曲线显示在50次操作后可达到ICY插管(成功率80%)和回肠探查(16cm)。技能保持线显示回肠镜检查容易(成功率97%)、快速(1min)且达回肠45cm时患耐受性好。薄唇型和火山型ICV分别是将管子插入的最困难和最容易的形态。ICV近端克罗恩病和腺瘤的诊断率为2.2%。  相似文献   

13.
内镜     
不完善的常规结肠镜与磁共振结肠成像技术在近端结肠检查中的评价;胶囊内镜和双气囊肠镜检查在不明原因出血和息肉病患中的比较;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在纵隔病变中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肥胖病人采用俯卧位结肠镜进镜较传统体位进镜的效果。方法187例肥胖病人随机分为常规体位组(A组,90例)和俯卧位组(B组,97例),进行肠镜检查,计算进镜时间,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病人的舒适度。结果B组的进镜时间少于A组(P < 0.01),B组病人不适度评分低于A组(P < 0.01);2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肥胖病人采用俯卧位结肠镜进镜较传统体位进镜可缩短进镜时间,并改善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研究目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EGD)是检查上消化道,特别是以筛查为目的评估伴门脉高压症的肝硬化患最有效的方法。该研究旨在评价有上述适应证患进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准确性和耐受性。患与方法:该前瞻性研究在诊断肝硬化同时,当天在未用镇静剂的条件下进行EGD和胶囊内镜检查。使用一个100mm的视觉模拟标度量化两种操作的耐受性(相关的疼痛、恶心、梗噎感等)。记录用胶囊内镜检查和诊断所需的时间作为患的参数与EGD进行比较。2位内镜医师事先不知EGD结果,分别评估所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共有21例患纳入该研究(平均62岁,平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5,平均Child-Pugh评分7.3),该操作安全。有1例患未能下咽胶囊。平均记录时间为213s(极差6~1200s);胶囊内镜检查准确地评估了16/19例患有或无食管静脉曲张。准确率为84.2%。它能正确地指明需要初级预防的全部病例(≥2级的食管静脉曲张伴或不伴红色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结肠镜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结肠检查的患者共2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对照组(124例),观察组以透明帽法辅助结肠镜检查,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检查,全部患者均在非麻醉状态下由同一名消化内镜医师操作.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插镜时间、疼痛评分、息肉检出率等指标进行比较;针对性别、年龄、腹盆腔手术史、慢性便秘等指标分析插镜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6.77%和89.52%,插镜时间分别为(436.19±184.10)s和(569.57±217.15)s,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2.74%和28.23%,疼痛评分分别为(4.06±1.84)分和(5.89±2.1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在插镜时间的影响因素中,女性、年龄≥70岁、腹盆腔手术史、慢性便秘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帽辅助结肠镜检查是一种成功率高、插镜时间短、息肉检出率高、患者痛苦小的检查方法,女性、年龄超过70岁、腹盆腔手术史、慢性便秘是导致插镜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内镜室自1986年至2005年6月经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进行全结肠检查的14500例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插镜14367例,成功率99.1%,插镜时间4~62min(中位时间10.5min),插镜至回盲部所需镜身长度:32~110cm(以70cm左右为多)。幼儿、高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检查过程中未发生意外。结论单人结肠镜操作技术安全、简便、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是内镜工作者内镜水平提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结肠镜检查的体会。方法对492例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和操作过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恰当应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94%以上肠道清洁程度符合结肠镜检查要求;操作中严格遵守循腔进镜的原则,检查成功率达94.8%;末段回肠应列为结肠镜检查的常规部位。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结肠镜检查能使更多结肠病变患者得到较早的诊治;满意的肠道准备和适当的操作技巧可以较大地提高检查的安全性、成功率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秦金玉  胡维林  尹小兵  邓元河  刘黎  徐云   《四川医学》2021,42(4):328-332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中节段性二次退镜对全结肠、不同肠段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和漏诊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节段性二次退镜及常规退镜两组,收集两组的检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病例为95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东莞市横沥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2019年1—12月期间187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1—6月期间,94例患者行常规肠道准备)、观察组(2019年6—12月期间,9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记录2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焦虑情绪、舒适度评分、进镜时间、整体检查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91.4%,比对照组的74.5%高(P<0.05)。护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状态、镇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镜时间、整体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改善其焦虑情绪,并促进肠道准备合格率提升,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舒适度和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