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夜晚护理中患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接受风险防范护理方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夜晚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伤人、摧毁物品、逃跑、自杀、护患纠纷等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夜晚护理中,很容易出现伤人、摧毁物品、逃跑、自杀、护患纠纷等不安全因素,通过风险防范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的131起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精神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以外逃、自残、服务不满意多见;与精神症状、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责任心、医院管理设施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护理安全一直是我国护理领域中研究重点,在精神科护理中更是如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在护士、患者以及医院设施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该文即对精神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精神科护理应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升其整体素质;加强患者看护管理,对病人及家属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加强医院环境、设施管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以提升精神科护理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邓泽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79-2879
目的:探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由跌到引起的不良后果。方法:对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提出加强管理的对策和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结论: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陪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精神科陪护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有效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结论:认识精神科陪护病房护理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人文社会中,护理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本文为此就具体探讨了影响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因素和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精神科病房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荣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145-146
目的:加强精神科病房的风险管理,提高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对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强化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关注细节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持续质量改进;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及继续教育等措施。结果:病房的跌伤、外逃、自杀等安全风险呈逐年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精神科病房的风险管理,护士长带头抓起,全体护士人人参与,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8.
赖水秀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50-325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2001~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逃跑6例,用药过量出现恶性综合征2例,锂盐中毒4例,摔倒骨折4例,咬舌1例,自缢1例,门诊冲动伤人、毁物11例。在这些患者的治疗护理全过程中及时发现苗头,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结果: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结论: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静  唐君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74-2176
目的:总结护理安全管理对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83例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运用护理安全管理,消除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利于疾病的转归.结果:83例患者82例未发生安全意外,1例因肌力下降(肌力二级)跌伤额部.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避免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潜在危险,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对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44-645,647
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安全事件的因素,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安全意识。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提出经验式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加强病区的安全管理,对护士与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对患者和环境进行评估,可以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结论: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事件,提示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安全事件的发生,积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安全,杜绝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对全体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结果我院2005~2006年由于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事故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率.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对全体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结果:我院2005~2006年由于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事故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率。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随即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科患者,将其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析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加强对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以减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对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并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结果:总结出意外事件发生类型;意外事件发生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的共有相关因素。结论: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首要任务。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是安全护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因素,执行安全护理措施,将可预防及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水英  童国荣  文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22-1323
目的:有效回避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提高精神科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结果: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满意率达97%。结论:精神科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缺陷、保证精神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老年精神科护理过程中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对于经常出现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并对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将本中心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共计7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在老年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医院设施、护理人员等,对此医护人员要加强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不断提升疗效。结论老年精神科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护士要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的配合积极性不断提升,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向患者讲解要注意的事项,做到细节护理与安全护理,以不断提升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人护理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讨论精神科护理常见危险因素的种类和发生的原因,采取防护对策。结果通过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有效地防止了人身伤害的发生。结论精神科在做好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对其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包括法律知识、护理风险意识育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等,对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的监控和管理进行健全和完善,使其工作流程得到规范。结果:对精神科的安全管理进行加强,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排除,使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护理质量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的有效措施能够对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是指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避免患者之间或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受到来自精神病患者伤害的护理管理措施.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可出现自杀、自残、伤人、毁物等行为.这些情况将危及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护理管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精神病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以避免医疗纠纷,是保证医院的安全和发展的关键.因此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病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18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探讨护理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精神科基础护理,即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服药护理,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康复,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康复,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住院期间不发生跌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强调对住院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生理心理特点针对性做好各项护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