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期间在广州地区的3所大型三甲中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进行病例采集及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中医证候要素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为60~8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最多,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为11~12分的占比最高。(2)中医证候要素方面,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出现中医证候要素共312次,其中气滞、阴虚、湿浊、血瘀4个要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候要素(P<0.05)。(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中共出现肾阴亏虚、气滞血瘀、肝火上炎、痰瘀互结、阴虚阳亢、气血两虚6种证型,其中肾阴亏虚(40.00%)、气滞血瘀(29.67%)、肝火上炎与痰瘀互结(11.67%)型占比高于阴虚阳亢、气血两虚型(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气滞、阴虚、湿浊、血瘀证素出现频数较多,肾阴亏虚、气滞血瘀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体检人群脂肪肝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证型与年龄、性别、肥胖、生活习性、相关疾病、生化指标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脂肪肝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占总数的66.6%,痰浊壅阻证(34.1%)和肝郁脾虚证(27.7%)在5个证型中占主导地位,男性患者痰浊壅阻证所占比例最大(36.2%),而女性患者则以肝郁脾虚(39.4%)及肝肾不足证(27.3%)多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饮酒人群中。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以肝肾不足证最多见,伴有高脂血症或胆囊改变者以痰浊壅阻证及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结论:痰浊壅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不同年龄、性别、饮酒习惯及伴随疾病间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人群一般分为以下五种常见辨证分型:阴虚阳亢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肾精不足证、肾阳亏虚证。笔者针对高血压病人群,结合多年的中医慢病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临床实践观察得出,东北地区高血压人群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关系非常密切,有必要针对其进行中医调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各个证型中可能存在的变化,为中医治疗高Lp-PLA2血症,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奠定前期理论基础。方法 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各个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各个患者Lp-PLA2含量。结果 不同中医证型中Lp-PLA2含量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①痰瘀互结>痰浊内蕴>肝肾阴虚(P<0.05);②痰瘀互结>气虚血瘀(P<0.05)。气虚血瘀与痰浊内蕴、气虚血瘀与肝肾阴虚间Lp-PLA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以痰浊、瘀血的标实表现较为多见。(2)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未来发生或复发冠心病及脑梗塞的风险性可能较肝肾阴虚、气虚血瘀及痰浊内蕴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证型分布。方法:对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5例颈椎前路手术出现术后咽痛患者164例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医症状、舌象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咽痛的中医内在规律。结果:164例患者中,阴虚火旺证53例,占32.3%;气滞血瘀证48例,占29.3%;痰结咽喉证39例,占23.8%;气虚津亏证24例,占14.6%。按患者咽痛严重程度分:轻度(4~7分)93例(56.7%),中度(8~11分)47例(28.7%),重度(12~15分)24例(14.6%)。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辨证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本虚以阴虚火旺、气虚津亏为主,而标实则以血瘀、痰结多见。轻度以阴虚为主,中度多分别兼夹痰热证和血瘀证,重度多见痰瘀互结,痰瘀化热伤气伤津,兼见气虚津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我市有代表性的三家医院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患者22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诊断高血压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把入选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4组。分别给患者测量静息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阳两虚证患者约68例(占30.9%),痰湿壅盛证患者60例(占27.3%),阴虚阳亢证患者47例(占21.4%),肝火亢盛证45例(占20.5%)。从年龄分布可见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男性分布多于女性,男女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阴虚阳亢型多见于女性,阴阳两虚型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以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较多见。  相似文献   

7.
介绍刘春华教授从肝脾论治代谢性高血压经验。刘教授认为多食少动、情志不畅是本病基本病因,病位与肝脾相关,本病总以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为主,兼有肝郁气滞血瘀,久则化热生满,本虚而标实多见,并将本病分为肝胃郁热、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五种证型论治。临床常予以自拟晕清降压方化裁以达益气升阳、化瘀泄浊之效。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微型积证"理论基础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水平。方法:1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四诊辨证为气滞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互结证、血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证型,同时采集患者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积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证型分布有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高,血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低。平均年龄存在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大,阴虚痰瘀互结证次之,气滞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小。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具有差距,其中气虚痰瘀互结型总胆固醇(CHO)水平最高,与气滞痰瘀互结、血虚痰瘀互结及阳虚痰瘀互结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以及阴虚痰瘀互结证IMT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斑块积分较其他四个证型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各证型在平均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为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借助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将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上炎证、肾气亏虚证4个证型。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主要血清指标水平以及夜间睡眠情况,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结果 共纳入363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呈现如下:痰瘀互结证组(40.50%)>阴虚阳亢证组(33.33%)>肾气亏虚证组(15.15%)>肝火上炎证组(11.02%)。阴虚阳亢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肝火上炎证组、肾气亏虚证组4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入睡开始时间相比,P<0.05,而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得分以及血脂、血清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相比,P>0.05。入睡开始时间与痰瘀互结证组及肝火上炎证组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呈负相关(痰...  相似文献   

10.
桥本甲状腺炎乃虚实夹杂之证,主要以脾气亏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病邪壅于颈前而发病,治以益气健脾、行气活血化痰为主,并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论治。本病早期多属气郁痰阻、痰瘀互结之证,治宜标本兼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期多属肝火旺盛或阴虚火旺之证,当以治标为主;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多为脾肾两虚之虚证,当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1)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测定IL-6、ET-1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型分布以本虚标实证居多;证候分布中气虚、痰浊、血瘀三型所占比例较大,关系为血瘀〉痰浊〉气虚;实证较虚实夹杂证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夹痰夹瘀证较夹痰证和夹瘀证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证居多,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IL-6、ET-1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两者均能作为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常见心血管易损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对40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分别检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高半胱氨酸(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结果:痰湿壅盛组血清Hcy、hs-CRP、BNP平均水平显著增高;夹痰瘀组血清Hcy、BNP水平显著高于夹瘀、夹风组;血浆vWF平均水平在阴阳两虚组最高;夹瘀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夹痰组。结论: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及夹痰瘀患者易损因子水平较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的关系,为未成年人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原发性未成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血清AP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lepti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成年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患者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确定其证候诊断标准。方法:通过收集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四诊信息。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归纳出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证候群,从而确定脑动脉硬化症的证候诊断标准。结果: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为4型: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肝肾亏虚、阴虚阳亢。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提示,在重度脑动脉硬化(弥漫性脑动脉硬化)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型为主,而在轻度脑动脉硬化中以气虚血瘀型为主。结论:对所筛选证型标准与临床专家所作出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Kappa值大于0.75,说明本标准与专家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病因病理,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中医病机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Ⅰ期以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肾不交为主证,Ⅱ期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为主证,Ⅲ期以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痰瘀水结、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为主证。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疏通血脉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毒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演变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阳(气)虚、痰湿、血瘀、热毒等方面。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根据其不同证候阶段所表现的阳(气)虚、痰湿、瘀血、热毒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从而找出虚—痰—瘀—毒的辨证及治疗规律。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早期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浊痹阻;当顽固性心力衰竭形成后,则以瘀阻心脉为主要表现,且易形成痰瘀互结。虚、痰、瘀、毒四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性。气虚血瘀、痰湿壅盛、热毒入络是形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益气温阳、祛痰利湿、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UICC 2010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初诊的64例鼻咽癌的患者,首先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UICC 2010分期,然后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鼻咽癌中医证型与UICC 2010分期的关系。结果:初诊鼻咽癌的中医证型有以下四种:邪热壅肺型、血瘀阻络型、痰浊凝聚型和血瘀痰凝型,其中最多的是血瘀阻络型和痰浊凝聚型,其次是邪热壅肺、血瘀痰凝型;鼻咽癌中医证型与UICC 2010分期有明显相关性,随着TNM分期的分级增加,其证型呈现出“邪热壅肺型→痰浊凝聚型或瘀血阻络型→血瘀痰凝型”的演变趋势。结论:初步得出了鼻咽癌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UICC 2010分期的相关性,但其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9.
血压高相当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症。主要由情志、禀赋、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致使肝火亢盛,或痰浊上扰,或肾阴素亏,阴不制阳而引起;病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之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4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规律,较好的帮助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问卷调查以及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等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统计以及记录,分析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往往被分为无症状患者、肝火亢盛型患者、阴虚阳亢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证型不明确患者以及痰湿壅盛型患者,通过对于所有患者的分布规律进行相应的分析,我们发现,肝火亢盛型患者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同时其他证型从高到低分别为肝火亢盛型患者、痰湿壅盛型患者、阴虚阳亢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结论随着高血压患者的病程延长以及中医辨证的不断进展,患者的血压往往会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为治疗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相关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