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腹部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NEC的腹部影像表现。其中,早产儿15例,足月产儿3例。结果:诊断为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主要影像表现为肠动力性梗阻,肠管充气不均匀,部分肠管扩张、僵硬,肠壁间距增宽、模糊,双侧腹脂线模糊;典型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例,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气征,肠管扩张僵硬呈腊肠样;晚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气广泛,门静脉积气,气腹等。其中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转院3例,治愈出院12例。结论:NEC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及提高患儿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1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和X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其在腹部平片中的几种X线征象。提出对临床疑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线仅示肠胀气者应予足够重视,并作紧密的X线随访。本病主要表现为肠管充气扩张,肠腔气液面、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其中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诊断的特异性征象,并对肠壁积气和粪气影的鉴别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腹部X线影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检查均以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包括肠管排列紊乱且肠气分布不均患儿5例,肠管僵硬且局部呈现异常扩展患儿4例,肠管内多发小液平面患儿1例,肠壁积气患儿2例,肠管管壁或肠间隔增厚患儿4例,胃积气扩张患儿5例,结肠内少气或无气患儿3例。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影像特征不明显,以肠动力异常或动力肠梗阻改变为主,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方法搜集2010年1月~12月住院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3例均有肠间隙增厚并肠壁积气。肠壁积气分为粘膜下和/或浆膜下积气,局限性、节段性和/或广泛性积气,严重者可合并门脉积气、肠穿孔。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常见病,腹部平片是检查本病主要方法,早期做出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方法 搜集2010年1月~12月住院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3例均有肠间隙增厚并肠壁积气.肠壁积气分为粘膜下和/或浆膜下积气,局限性、节段性和/或广泛性积气,严重者可合并门脉积气、肠穿孔.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常见病,腹部平片是检查本病主要方法,早期做出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35例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NEC患儿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5例NEC患儿X线检查均表现出动力性肠梗阻,16例小肠扩张,11例胃泡积气,20例肠壁积气,6例门静脉积气,9例胃壁积气,13例气腹。结论小肠扩张、肝门静脉积气、肠壁静脉积气及气腹是NEC患者典型X线征象,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资料,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王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956-2957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征象。结果: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早期表现共22例,出现典型期表现共15例,出现晚期表现共4例。结论:腹部平片能及时发现NEC病情变化,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确诊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位摄片,必要时摄水平侧位片及多体位腹透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 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伴门静脉积气2例,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经临床治疗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如侧卧水平位投照可观察到少量气腹影,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深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认识 ,提高对其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了五年来我院收治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 NEC病例 2 4例就其临床资料和 X线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2 4例均出现肠道动力性改变 ;出现肠壁壁间积气 8例 ;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有小肠肠管局限性积气扩张固定、肠穿孔气腹 8例。结论 :NEC早期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改变 ;典型阶段肠壁壁间积气 ,为诊断本病特征性 X线表现 ;NEC进展恶化时 ,X线表现为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局限性肠襻扩张固定 ,患儿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病死率高。因此 ,NEC应尽可能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确诊的18例NEC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及临床资料。结果 NEC的X线表现:早期为肠动力性改变;进展期为肠间隙增厚,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晚期为腹腔积液,气腹。NEC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肺炎、败血症和机械通气。结论 X线检查对NEC的诊断、病变进展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观察其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类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检查组)和X线检查(对照组),对采用不同方法检查后的门静脉和肠壁积气的诊断结果和肠壁积气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检查,腹部超声的门静脉诊断有效率70.58%与对照组的17.65%相比较高,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对肠壁积气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新生儿有较大的影响,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本文采用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发现其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以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证实明确诊断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位摄片,必要时摄水平侧位片及腹透多体位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 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男性婴儿2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8 d,最小12h,平均4 d。32例病例中,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X线表现,为临床诊断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筛选并回顾我院经临床或最后手术确诊的36例新生儿nec患儿的腹部X线平片、ct片及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新生儿nec早期X线均以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表现为主,其中肠管排列紊乱、肠气分布不均32例,肠管僵硬、局部异常扩张呈管状24例,肠管管壁或肠间隔增厚26例,肠管内多发小液平面9例,肠壁积气6例,胃积气扩张31例,结肠内少气或无气7例。结论新生儿nec早期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当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临床出现腹胀、拒乳、呕吐、血便等nec症状,X线表现为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改变,即可提示新生儿ne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临床资料均完整,重点回顾2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分析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中低体重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非母乳喂养例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有所升高,影像学可见肠管充气扩张及肠壁积气表现.结论 低体重与非母乳喂养均是诱发早产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对3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主要病因为窒息、感染、早产。腹胀者X线腹部平片示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肠间隙增宽,粪潜血阳性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强调了禁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冯奇科  熊天德 《中外医疗》2013,32(8):172+174-172,174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诊断及预后情况,提升诊断能力,减少误诊的几率。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4月—2012年6月进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例,对其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分析预后情况。结果腹部X光检查结果显示肠壁积气12例,占总例数的36.36%;气腹9例,占总例数的27.27%;肠梗阻6例,占总例数的18.18%。根据分期诊断要件分为三期,第一期有10例;第二期有17例;第三期有6例,其中第三期较严重,需要综合治疗。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检查方法是腹部X线检查或者超声检查,早诊断,发现病情,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38例新生儿重症坏死性小肠炎早期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重症胃肠道疾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传统的X线摄片检查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3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诊断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发病日龄<1(周)15例,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过程中应用腹部X线和彩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07月至2017年07月内于我院出生、疑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1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之进行腹部X线和彩超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查,162例患者均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腹部X线诊断、彩超诊断、腹部X线诊断+彩超诊断都未能全部检出疾病患者,腹部X线和彩超诊断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腹部X线检测的疾病诊出率稍高于彩超诊断的疾病诊出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腹部X线诊断、彩超诊断、腹部X线诊断+彩超诊断三者比较差异明显,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方面,腹部X线和彩超都能够发挥一定的效果,但这两种检测手段都存在一定的漏诊问题,因而联合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以小肠广泛缺血坏死为特征的胃肠道急症,好发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腹胀、呕吐、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目前,国内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相似文献   

20.
林剑军 《广西医学》2005,27(10):1652-165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腹部重症,病死率高.现将我院近五年来所确诊2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