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意 《中原医刊》2000,27(2):23-24
施他宁(Stilamin)是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肽,与天然生长抑素在化学结构上和作用方面完全相同,且作用持久,目前临床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总结经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36例,止血率94.4%,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均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在1000ml以上)住院的患者,并经急诊胃镜、B超证实。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6~78岁,平均59岁,使用施他宁前血红蛋白为40~78g/L;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1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5例,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2000年5月,我院应用施他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7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肝硬化患者,男1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岁,肝炎史10年左右,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标志阳性,胃镜检查均示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CT或B超提示脾脏肿大,脾静脉和门静脉内径增宽。患者突发喷射性呕血,继而出现暗红色或柏油样大便,首次出血量超过 800 ml。出血后曾采用垂体后叶、立止血、止血敏、对羧基苄胺等治疗,但均未见效。1.2方法施他宁为瑞士雪兰诺公司…  相似文献   

3.
4.
我院自1996.1~2001.2月,遇到药源性上消化道出血56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施他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5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成2组,施他宁组36例,垂体后叶素16例。结果:施他宁组有效止血率为83.33%,72h内止血率为70%。而垂体后叶素组有效止血率为56.2%,72h内止血率为33.33%。两组间有显性统计差异(P<0.05)。结论:施他宁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吴智华  钱玉明 《嘉兴医学》2000,16(4):256-256,F004
目的:总结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93年至1999年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胃溃疡19例,复合性溃疡5例,急性出血性胃炎21例,食道癌及胃癌13例。治愈及好转70例占80.46%。结论: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等良性疾病为多,且胃溃疡发病率高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诊治中,应及进胃镜或钡餐检查,减少误诊;应积极处理伴发病或半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合理用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脑出血患者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2~2003年收治的56例病人的发生率、治疗、预后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9.
庄贵祥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50-151
目的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中青年患者为对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疼痛特点、发病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老年患者的主要表现、主要病因等具有特征性,两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观察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耐受性差、易发生并发症、治疗效果差等特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刘兴贵 《农垦医学》1999,21(3):173-174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超出循环血量的20%以上,并伴有血容量减少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临床上的突出表现是大量呕血和黑便或血便、血压下降<12KPa,脉搏>100次/分。这类病人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治疗危险性高。1996~1998三年间,我们应用施他宁(Stilamin,为瑞士Serono公司产品)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5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本组资料对施他宁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几个临床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8例中男性45例,女性13例,年龄17~72岁,…  相似文献   

12.
朱清  黄重发  卜全慧  武凌  裴小红  施斌斌 《重庆医学》2007,36(22):2326-2327
目的 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科2001年1月~2006年5月通过胃镜诊断的134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非老年284例患者(非老年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厌食和饱胀明显,呕血和休克发生率增高,腹痛明显减少.老年组中伴随的全身慢性疾病明显多于非老年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第1位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肿瘤为第3位.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13.
10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吉林医学》2011,(7):1389-1390
目的:观察10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并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10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等级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例和50例,等级护理组将患者分为三个等级进行等级护理,将等级护理分为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两部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等级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护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出血期间的观察和护理,注意用药指导和出院时的健康指导,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实行等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甘泽 《华夏医学》2003,16(1):45-46
目的: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复合性溃疡8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1例,胃癌7例,食道癌3例,其它4例;急性期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正确使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可使大多数患者出血得到控制,结论:急性内镜检查是提高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率的关键,及时处理原发病及伴随病,合理用药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1998年4月~2000年6月,本院收治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94例。现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4例中男62例,女32例,男:女为1.94:1。其中60~69岁的70例,70岁以上24例。便血者76例,便血加呕血者18例,出血量为100mL~2500mL。29例应激性溃疡患者均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感染后2~5d发生上消化道出血;8例药物性患者中,均在近期有口服激素类或非甾体类抗感染药史。94例中原发病史最长28年,最短3个月;本次上消化道出血史最长26d,最短2d。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最常见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10%,与溃疡出血相比其死亡率高达30~50%。因此寻找有显著止血效果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对之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本文观察施他宁(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护理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好转出院170例(95.0%),放弃治疗4例(2.2%),死亡5例。结论严密的观察和心理、基础和用药等精心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38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凌云 《中外医疗》2008,27(14):27-28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内科急症,迅速准确地进行病因分析.病情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作者在实际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中3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来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复合性溃疡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胃癌4例,食管癌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Dieulafoy病2例。急性期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正确使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可使大多数患者出血得到控制。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提高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及时处理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合理用药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收治的56例60岁以上老年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38例痊愈,12例好转,4例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熟练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