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lα,SDF-lα)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方法:悬浮培养诱导细胞失巢凋亡,使用0μg/L、50μg/L、100μg/L的SDF-1α作用于悬浮培养的PC-3细胞;天后,采用CCK8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活性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mf及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变化。结果:PC-3细胞悬浮培养3天后,细胞存活率为(25.19±0.43)%,提示大部分悬浮培养的细胞发生失巢凋亡;50μg/L、100μg/L的SDF-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分别为(37.60±6.24)%(P〈0.05)和(33.66±5.51)%(P〉0.05);悬浮培养的PC-3细胞经SDF-lα处理后,其促凋亡蛋白Bmf表达减低;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增高。结论:SDF-lα可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失巢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mf和上调Bcl-xl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3、6、10μmol/L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PC-3细胞,48h后对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及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各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均可抑制PC-3细胞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3、6、10μmol/L的三氧化二砷还可诱导PC-3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12.7%、29.6%。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C-3细胞中bcl-2、bax表达的相对强度,发现bcl-2的表达强度随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1),而bax表达强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PC-3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与三氧化二砷抑制PC-3细胞中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体外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PC-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1,10,50和100μmol/L米非司酮作用于前列腺癌DU-145、PC-3细胞24~120h的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μmol/L米非司酮作用24和48h后DU.145、PC-3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米非司酮作用DU-145、PC.3细胞后bax、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μmol/L米非司酮组的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0和100μmol/L米非司酮组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非司酮对前列腺癌DU-145、PC-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μmol/L米非司酮作用前列腺癌DU-145细胞24和48h的凋亡率分别为15.3%和30.4%,PC-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2.2%和32.0%。经10μmol/L米非司酮作用后,DU-145、PC-3细胞中VEGF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而bax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米非司酮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从而下调bcl-2、激活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MIF)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及其调控蛋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1、10、50、100μmol/LMIF作用于PC-3细胞24~120h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10、50μmol/LMIF作用PC-3细胞48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50μmol/LMIF处理48h后PC-3细胞cyclinD1、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1μmol/LMIF作用24~120h的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0、100μmol/L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MIF作用48h后使PC-3细胞停滞于G1/G0期,并使此期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27.4%增加到10μmol/L组的50.4%和50μmol/L组的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PC-3细胞中bcl-2蛋白和cyclinD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 MIF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表达,阻止PC-3细胞G1期向S期的转换,使其停留于G1/G0期;同时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及激活bax蛋白的表达等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凋亡及stat3、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肾癌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浓度槲皮素(20μmol/L、40μmol/L和80μmol/L)分别3组,即低、中、高浓度干预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及stat3、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eal Time PCR检测stag和survivin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ar3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高,槲皮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各槲皮素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槲皮素作用48h时检测,槲皮素(20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20.17%、槲皮素(40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1.93%、槲皮素(80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82.24%。各槲皮素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与survivin mRNA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r=0.697,P=0.002),且磷酸化staG(p-staG)和survivin蛋白也呈直线相关关系(r=0.748,P=0.003)。结论槲皮素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下调stat3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神经酰胺通路在大麻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噻唑蓝(MTT)法分别测定合用不同浓度c2-神经酰胺(5~20μmol/L)或用烟曲霉毒素(FBl)(1,10μmol/L)预处理24h对AEA(1~10μmol/L)抑制U25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定量分析10μmaol/LFB1预处理24h后对10μmol/LAEA促细胞早期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AEA浓度依赖性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且与C2-神经酰胺具协同作用;10μmol/LFB1预处理24h可显著对抗AEA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EA(10μmol/L)可诱导U25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21.3%),而FB1(10μmol/L)预处理后凋亡发生率降为8.3%。结论 AEA可通过增加神经酰胺从头合成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胡椒碱对膀胱癌 T24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胡椒碱(5、10、20、40、80、160μ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膀胱癌 T24细胞,然后通过 MTT实验、Transwell 实验、Western blot 等方法检测 bax 和 bcl-2的表达以及 T24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胡椒碱作用于 T24细胞24 h 后,IC50值为38.73μmol/L,并且呈剂量依赖性。随着胡椒碱浓度的增加,T24细胞活性被抑制作用明显增加,且抑凋亡蛋白 bcl-2的表达量减少,促凋亡蛋白 bax 的表达量增加。结论胡椒碱对膀胱癌 T2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TK/GCv)系统联合几种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对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HRPC)细胞PC-3m的杀伤效应。方法将HSV-TK基因导入PC-3m细胞,采用活细胞拒染法、四甲基偶氮唑盐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单独给予GCV(10μmol/L)和顺铂(CDDP,10μmol/L)、足叶乙甙(VP-16,10μmol/L)、长春新碱(VCR,135nmol/L)、氨甲喋呤(MTX,5nmol/L)、5-氟尿嘧啶(5-Fu,1μmol/L)及苏拉明(100μmol/L)等物质,以及GCV联合上述药物对PC-3m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GCV联合5-Fu或苏拉明后细胞坏死和凋亡状况。结果HSV-TK/GCV联合VP-16、VCR、5-Fu和苏拉明后杀伤PC-3m细胞的效应增强,联合CDDP后杀伤效应降低,联合MTX后则杀伤效应无明显改变。FCM检测显示,GCV联合5-Fu和苏拉明后72h出现较大比例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36.38%和35.51%,细胞坏死比例分别为33.05%和28.87%。结论HSV-TK/GCv系统联合某些化疗药物后可对前列腺癌(PCa)细胞发挥协同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体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0、6.25、12.5、25、50μmol/L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PC-3细胞,12、24、36、48、72、96h后台盼蓝拒染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24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PC-3细胞内VEGF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结果:姜黄素能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之间及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姜黄素诱导PC-3细胞出现剂量依赖性G2/M期阻滞(P〈0.01),且各浓度组凋亡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姜黄素作用24h后PC-3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PC-3细胞内VEGF mRNA的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VEGF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体外PC-3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G2/M期阻滞和凋亡,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降低,可能是其抑制肿瘤和血管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毛蕊异黄酮促进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取0、25、50、100、200μmol/L的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处理PC-3细胞,并设置溶剂对照(DMSO,二甲基亚砜)组,采用MTT法检测48h后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0、25、50、100、200 μmol/L48h后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0μmoL/L组、200μmol/L毛蕊异黄酮组、200μmol/L毛蕊异黄酮+ 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共处理组细胞的Akt、磷酸化的Akt(p-Akt)、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显示毛蕊异黄酮能够抑制PC-3细胞的增殖,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实验显示,0、25、50、100、200μmol/L浓度水平的毛蕊异黄酮处理PC-3细胞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0.1±0.04)%、(6.8±0.6)%、(9.2±0.2)%、(11.5±0.27)%、(59.2±0.36)%(P <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0μmol/L组相比,200μmol/L毛蕊异黄酮组p-Akt、Bcl-2表达水平下降(P<0.05),加入Wortmannin后,二者水平再次下降;与0μmol/L组相比,200μmol/L毛蕊异黄酮组Bax、Caspsse-3表达水平增加(P<0.05),加入Wortmannin后,二者水平再次增加.结论 毛蕊异黄酮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是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启动线粒体诱导的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11.
Zhu QY  Hu R  Liu L  Yuan L  Huang WZ  Ma L  Gu X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9):790-793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给予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槲皮素能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生长,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浓度由低到高,其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3.01±1.32、4.84±1.73、20.35±1.30、16.78±1.89、27.25±4.01,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10.18±1.16、6.22±0.04、24.29±4.19、22.4±4.26、41.42±5.43,当药物浓度>150μmol/L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PC-3细胞凋亡率随槲皮素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其中浓度150μmol/L和200μmol/L组,24 h的凋亡率(%)分别19.10±0.28、26.55±0.78,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27.65±1.06、38.30±5.96;电镜观察到细胞的典型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PC-3细胞凋亡,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R)–人参皂甙Rg3(SPG-Rg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SPG-Rg3多个浓度组。利用MTT法观察人参皂甙Rg3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IC-50,进一步确定其有效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参皂甙Rg3作用后MCF-7细胞周期的变化;利用AnnexinV-EGFP/PI双染法,检测人参皂甙Rg3诱导MCF-7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CF-7细胞凋亡与Fas、FasL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SPG-Rg3作用48h的IC-50为244.54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Rg3使MCF-7的S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P〈0.01),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Rg3能使MCF-7细胞胞浆内细胞色素C增加(P〈0.01)。结论 SPG-Rg3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巴胺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PCA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环巴胺(1、5、10、15μmol/L)干预LNCaP细胞,以只加入RPMI 1640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不同作用时间(24、48、72h),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率变化、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观察对PCA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5、10、15μmol/L环巴胺对LNCaP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0μmol/L组于48h达到半数抑制量(IC50);10、15μmol/L组24、48、72hLNCaP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7.21%、57.38%、57.98%和21.16%、71.31%、72.9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环巴胺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LNCaP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CA3基因的表达随着环巴胺浓度的上升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浓度为10μmol/L时,不同作用时间PCA3基因的表达均极低。结论:环巴胺浓度为10、15μmol/L作用48、72h时能够明显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显著下调LNCaP细胞PCA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人参皂甙Rg3对胰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作用。方法体外用鼠尾I型胶原蛋白建立三维培养体系,观察胰腺癌SW-1990、Panc-1、Bxpc-3、MiaPaCa-2四株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能力,应用PASR染色筛选出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细胞株;用该株细胞建立体外模型,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3(0、25、50、100、200μmol/L)处理模型,观察人参皂甙Rg3对该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生成拟态相关指标MMP-2、MMP-9表达。结果胰腺癌SW-1990、Panc-1、Bxpc-3、MiaPaCa-2四株细胞株中,SW-1990在体外用鼠尾Ⅰ型胶原蛋白建立三维培养体系中培养72h后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荧光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MMP-2和MMP-9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与空白组相比,各用药组MMP-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25μmol/L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0μmol/L组、100μmol/L组、200μmol/L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能够抑制胰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立对照组和SF 50、100、200μl/ml组,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p53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48、72 h后,SF 50、100、200μl/ml组PC-3细胞存活率显著减少(P均0.05)。SF各组24 h存活率分别为(93.76±2.63)%、(81.21±1.80)%、(18.01±3.84)%;48 h存活率分别为(94.67±1.11)%、(78.33±2.89)%、(10.34±1.44)%;72 h存活率分别为(91.30±0.47)%、(36.67±1.56)%、(1.33±0.32)%,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p5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SF可以诱导PC-3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作用及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1、0.3、1.0、3.0 mg/L奥曲肽对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处理,24 h、48 h、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行Hoechst33258染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用RT-PCR法测定细胞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VEGF的表达.结果:奥曲肽能以剂量与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C-3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0.1、0.3、1.0、3.0 mg/L奥曲肽作用PC-3细胞24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0.971±0.016)%、(0.853±0.015)%、(0.717±0.031)%、(0.743±0.029)%,作用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0.918±0.015)%、(0.835±0.015)%、(0.682±0.018)%、(0.727±0.014)%,作用72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0.922±0.017)%、(0.841±0.013)%、(0.717±0.017)%、(0.739±0.00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VEGF则明显降低.结论:奥曲肽能显著抑制PC-3细胞的体外生长,促进其凋亡;VEGF可能是其中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对转移性前列腺癌(PCa)PC-3M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对转移性PC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PC-3M细胞及含灭活小牛血清的F12/RMPI1640培养液;实验组为PC-3M细胞加入等量的1μmol/LBQ12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划痕损伤实验、细胞迁移实验观察BQ123对人PCaPC-3M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利用Annexin V-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Q123诱导PC-3M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BQ123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对PC-3M的抑制率分别为24h22.32%、48h44.88%和72h64.47%,表现出良好的时效关系(P<0.05),划痕损伤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PC-3M细胞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2h(103.42±75.63)μm、24h(243.75±121.53)μm和48h(422.07±36.01)μm,均低于对照组的12h(162.93±19.87)μm、24h(317.19±43.19)μm和48h(692.74±40.84)μm(P<0.05)。细胞迁移实验中实验组穿入下室的PC-3M细胞为(79.2±9.58)个,亦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2.6±5.94)个(P<0.05);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的结果显示对照组PC-3M细胞凋亡率为(9.38±1.37)%,实验组PC-3M细胞凋亡率为(15.03±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实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各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Q123对PCaPC-3M细胞株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以诱导PC-3M细胞凋亡,可为PCa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EITC处理QBC-93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设置对照组:加入和药物等体积的DMSO。结果:20、30、40、50μmol/L的PEITC作用于QBC-939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8.07±2.40)%、(68.02±4.04)%、(52.57±1.91)%、(36.37±3.4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0μmol/L的PEITC处理QBC-939细胞12、18、24、48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0.74±2.96)%、(78.22%±4.85)%、(69.67±4.58)%、(40.48±2.5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QBC-939细胞经30μmol/L和50μmol/L的PEITC作用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2.77)%、(58.62±3.7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G2/M期的细胞比例从(5.06±1.86)%上升到(16.96±2.71)%、(26.6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TC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抗胆管癌作用,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HT-29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增殖及对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分别用低剂量(25 μg/mL)、中剂量(50 μg/mL)和高剂量(100 μg/mL)人参皂苷Rg3及对照(0 μg/mL,DEME培养液和DMSO助溶剂)培养HT-29细胞24 h、48 h、72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人参皂苷Rg3可以抑制HT-29细胞MMP-9 mRNA的表达,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可以促进HT-29细胞TIMP-1 mRNA的表达,促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对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的延长而增强.结论:人参皂苷Rg3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株MMP-9的表达,促进TIMP-1的表达,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龙葵碱对雄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0、30、40、50μg/ml浓度的龙葵碱作用PC-3细胞,12、24、48 h后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24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24 h后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内IкBα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龙葵碱能显著抑制PC-3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龙葵碱组之间与不同作用时间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龙葵碱诱导PC-3细胞出现S期阻滞(P<0.05),各浓度组凋亡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龙葵碱作用后,可以上调细胞内IкBα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龙葵碱可以通过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活化PC-3细胞中IкBα蛋白以及抑制Bcl-2蛋白表达等机制发挥抗前列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